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启功推崇的书法家,字写得无半点火气

2024-01-03国风

憨山大师书法

憨山,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禅师世缘已尽,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大师的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憨山十九岁出家,到栖霞山学习禅法,后又学净土宗的念佛法门。此后,憨山云游各地,名声也越来越大,万历元年(1573),他来到五台山,喜爱五台山的憨山神奇秀丽,便以此为号。明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把【大藏经】十五部送给天下名山寺庙,太后将其中一部送给正在东海牢山(青岛崂山)的憨山,朝廷在牢山建立海印寺,特请憨山主持。万历二十三年,憨山因"私修"庙宇获罪,被充军到广东雷州,他在广东继续弘扬禅宗,并到六祖慧能的曹溪宝林寺说法,主张禅宗与华严宗融合,佛、道、儒三教合一,为当时人们所赞同。憨山在粤五年,竟名满大江南北。

随后,憨山获准回牢山海印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涉及佛道儒三教,其门徒还汇篇了【憨山梦游集】五十五卷、【憨山语录】二十卷。憨山大师于天启三年(1623)年圆寂。享年七十八岁,至今肉身尚存南华寺,为后人瞻礼赞叹。

其著作甚丰,不拘一家之言,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中,开创新风,影响至为深远,主要著作有【华严纲要】八十卷、【楞严经通议】十卷、【法华经通义】七卷、【净土会语】、【老子道德经注】、【春秋左氏心法】及【大学纲目决疑】等。其门人汇编成【梦游全集】,已分别收入【大藏经】及四库全书。

在诗文书法方面,大师皆有造詣,少时,与雪浪洪恩翰墨交游,晚年展纸信笔,一一出自光明藏,都无思议;其书法师尚唐人欧阳询、虞世南,善行草,下笔平稳、含蓄凝炼、秀润中和,于平淡中见功力,这与他参襌净业有极大关联。尝刺血书【华严经】,有行书【 怀净土诗帖】等流传。

启功对憨山大师的书法有过很多评价,其中有一首诗写道:「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原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此本内容为性理修养之说,涉佛教。写法上本于王字,不少字的结字与【圣教】相类。然取势用 笔颇有自己特色,与明末书家喜一笔顺势带下,连绵不断的行草写法迥然有别。此本总体的特点是静穆而不乏灵动,端稳而不乏妍美。取行楷法,字字独立以倚侧引势,以大小错落取得变化,以粗细轻重显现节奏。舒展处尽展其势,内敛处不乏其韵。全篇章法总有若干重字以醒目,若干轻字显灵动,通篇取左低右高侧势,款款书来极为自然,一如一股清泉从山间缓缓而下,绝少火气和鼓噪之气,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既有古意又有时趣,古意者取大王儒雅的神韵,时趣者,用小王内擫笔法圆转引带,以消泯火气,不过分追求转折顿挫的变化,因而显得妩媚,当然个别笔画也会显得不很硬朗而有些飘浮。从其取法的角度看,憨山悟性极高,有聪慧之气,所以他的作品前人的影子不多,自己的个性不少,有时还善于在个别点画中以隶意出之,这在妍美的风格上掺和进了一点古拙的意味。

憨山德清【行书六言偈语条幅】(两旁为梁启超鉴赏款) 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释文:一念忘缘寂寂,孤明独照惺惺。看破空中闪电,非同日下飞萤。

钤印:「釋德清」(白文方印)、「憨山道人」(朱文方印) 藏之名山傳之道士、收藏印 / 飲冰室藏其人

「憨山法師手書遺偈,飲冰室藏。憨山大師以法事因緣謫戌吾粵,中興曹溪,晚歲雖一度踰嶺,入衡廬諸岳弘法,然卒歸示寂於曹溪,蓋師與吾鄉勝緣深矣。遺墨傳世已少,得此竊自憙。辛酉(1951)正月,啟超記。」

在明末董其昌的书法风格影响之下,憨山虽为襌门大师,但书法也不免受其影响。出笔入笔间秀润风雅,上是笔画不带火气,笔画与字距间有较大的空间。弘一法师的笔画字距也有较大的空间,或许此即是修行者心灵空间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