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有余才有味

2023-12-15国风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在大雪时节的夜晚,重温陈继儒的这段话,心生暖意,引为知音。

连续几个「之余」,似休止符、暂停键,让奔流不息的时间静止下来,让被无形之力裹挟的脚步慢下来、停下来。他似乎在提醒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天,过好每一刻。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这场苦旅,生命之弦不必绷得太紧。我时常对自己说,不要急着赶路,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反正人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亡,余生还长,慌什么。把每一个日子细嚼慢咽,品出滋味。

冬日的夜色来临得特别早,还不到六点,白昼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树叶淡然无声地飘落,走在回家的路上,橘黄的路灯安详无比,似乎在说:忙碌一天的人啊,终于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散步、读书、写文、听音乐,你爱干什么就由心而行吧!

对奔走红尘的人来说,时间和金钱同为奢侈品,对谁都是不够用的。世俗对人有太多的要求和规矩:谋求功名利禄是正事,必不可少;其余的都是闲事,可有可无。活着,总是身不由己,推不开的,是正事;得不到的,是余暇。上天体恤劳碌辛苦的人们,所以安排了黑夜、雨天、冬季。

人在白天和夜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包括思维方式都不同。

为什么艺术家都喜欢深夜创作?因为白天是理性的,无形之中带着某种自我保护的盔甲;夜晚是感性的,离开职场,回到家里,脱下硬朗的西装或风衣,换上棉柔温软的家居服,脚放进暖和的拖鞋里,从社会人回到自然人,窝在自己的壳里,只有安全、安心、安定、自在。

社会是个竞技场,也是个大舞台。白天不得不面对生存这样严肃的课题,不得不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晚上,在朦胧的夜色里,抬头看看星星,看看月亮,可以舒口气,追求诗意和远方,做做梦了。夜者日之余,一天中余下的时间,就是用来让人休憩、疗伤、充电、自我赋能,然后,再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崭新的一天。

下雨的日子,即使是白天,也不必急着赶路,无须忙着做事。停下来,在廊檐下看看雨怎么从天上飘落,听听雨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

阳光灿烂的日子,想窝在家里休息会,偷下懒,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雨天就不同了,雨拨慢了时钟,洗净了尘埃,沙沙的雨声带着天然的安眠效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下雨的时候,睡眠总是比晴天酣畅香甜。一场好雨,像一首舒缓的小夜曲,专为安抚疲惫的你而来。

冬主藏,真好!万物都安静下来,该收的收了,该藏的也藏好了。不必为挣脱黑暗,奋力去破土萌芽;也不必为了生长,去争夺阳光雨露;更不必担心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突如其来的冰雪风暴。

反正已经吹过春天的风,晒过夏天的太阳,结过秋天的果,生命大致已成定局,就藏在自己的孤独里,安静地等待一场瑞雪的降临。

窗外朔风呼啸的时候,最适合偎在被窝里读史书,只有在呜呜的风声和凛凛寒气里,才能体会远古的苍凉与悲壮。人类在循环往复的进程中,无数的战争、无数的牺牲、无尽的挣扎,本质上都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资源。

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质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物质上的拥有,体现在衣食住行上的丰富;后者是心灵的优劣,体现生命的品质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怎么利用余闲余暇,决定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是吃吃喝喝,虚度时光,还是读书锻炼,每天提升,短时间内没有很大区别;时间长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可以透露他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拉开人与人距离的,就是余暇时光。

很喜欢和「余」组合在一起的词:净余、盈余、富余;余生、余味、余韵。万一与外界互为多余呢?也没关系呀,少一些交集,多一分清净,趁着余暇,深耕自己,让生命多一些余味、余韵,岂不更好。

亭上秋风原创

202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