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诗佛王维真迹【辋川烟雨图】的传奇故事

2024-01-16国风

「人是三番「人是三番五调的活的,我咽不下这口气呀!咳咳咳……」

三娃半夜里醒来,老父亲临终场景好像就在眼前,就连床边的凉席上都有父亲的体温,那苍凉的咳嗽声,无奈的眼神,一股脑儿涌现出来。

三娃的名字叫种文墨,这个姓氏是陕西的,北宋有名的老神仙种放就是先祖。【水浒传】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亦是老神仙一族。

沧桑历变,种家的一支就在三川口安了家,到种文墨的爷爷辈上,有一桩奇特的经历,文墨的父亲是三川口的老支书了,津津有味地给文墨讲这事,文墨每次回想起都啧啧称奇不已,不由自主地地要附上「缘分,奇遇呀!」

种守诚,就是文墨的爷爷,守诚是字,名正。民国年间的读书人一般都有名,字,号。种正,字守诚,号抱素斋主,这才是正确解读种文墨爷爷的方法。

抱素斋主人,典型的读书人模样:瘦弱,双手白皙修长,指甲无垢,说话细声细语,温和无火。饱读经书,尤喜交结江湖侠士。

民国二十六年,抱素斋主人种正骑驴到九原,坐火车到北平访友,适值日本人攻占东三省,眼见世道不太平,急急辞了友人返回九原。

找了一家客栈,九原人的消息也快,纷纷扬扬地传说日本人的种种消息。种正在客栈的饭堂里拣了干净的八仙小桌,点了几样九原著名小吃「九原葱爆羊肝」,纯正的味道,上等的下酒标配菜。

忽然门口一阵骚乱,一个蓬头垢面的中年乞丐怀里紧抱一个雪白的馒头,后边紧追不舍的有一主一仆,看样子是馒头店主人和伙计,嘴里还嚷叫着:「吃白食,抓住他!」

看热闹的迅速围了个大圈子,种正靠着窗正呷了一口烧白干,听到喧哗,抬头观望,嘴里还嚼着一小片羊肝。

乞丐无力地坐在地上,任由伙计漫骂,也不还嘴,大口地吃着馒头,热馒头极易堵塞气管,人群里好心的婆婆还高声叮嘱:「大兄弟,慢点吃,别噎着了!」

店主人着急了,大声叫道:「还吃上了!看我不打死你!」说着就踢上了,踢到乞丐的后腰上,那骨瘦如柴的乞丐顾不得疼痛,三两下吃完了馒头。

忽地一下,店主人弯腰抱着脚直喊:「唉呀!疼死个人!这要饭的骨头硬梆得很!你接着踢!」他示意店伙计继续踢。

惨叫声传入种正的耳底。他放下酒杯,站起身来迅速拔开人群,咳嗽了一声,放大嗓门劝说:「店主,得饶人处且饶人,看把人踢的!」

店主人一看是个文人,没好气地说道:「你不心疼,我起早贪黑地弄个生活,让他给吃了白食!」种正摸出一个角子,递给店主人,店主人嘴里骂着,拉了伙计走了。

等人群散开,种正扶起乞丐,问道:「老弟兄,伤得重还是轻?」

「不碍事,惯了!」乞丐跪下给种正磕了个头:「谢过大爷!」

种正忙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未落,那中年乞丐竟然转身走了!种正一脸惊愕,懵了,百思不得其解,进店细品事情本末。

按说乞丐磕头行大礼,也抵得上这一角子钱,毕竟人在饥饿中嘛,种正还想给那乞丐两个小钱呢,他就走了。

第二天清晨,牵了驴,算了店钱和饭钱,种正一路西行,朝三川口方向而去。

正值八月间,塞上风光也迷人,田间一望无边的青纱帐,随风刷刷作响,苞米的清香飘荡四溢,吸一口气,顿觉格外清爽,远处青山长满了绿草,偶有灌木,苍劲有力地旺盛生长,勾勒出粗犷山峦妩媚的一面,像极了北方汉子脸上的微笑。

驴子似乎也能会意,走路一溜儿地轻健,鼻孔里「咴恢」直叫,上了掌钉的蹄子在大路上「得得得」地稳踏而行,在寂静的山路上远远传出声响。

三川口自古由三条河——宛川河,祖牡河,清涧溪交汇而成的冲击河谷地带,方圆三百里,塞北粮仓,人口密集富庶,曾传三川口的地主「腰缠十万洋,骑马游扬州」。

不一日,种正回到三川口祖宅,好生休养兼避战乱。也不知道是哪个好事之人传出去的,陆陆续续来了逃难的外乡人。

合该种正家要遭遇传奇,逃难的人里混杂着几个乞丐,其中就有那个种正曾经帮助过的,也算「他乡遇故知」,种正邀请乞丐到家里的闲着的房子落脚,干点杂活,农忙时加到长工队伍里种,锄,收,脱粒,磨面。

过了两年,这天正是芒种节气,乞丐来找种正。怀里鼓鼓囊囊的,好像揣着什么物件,一脸的虔诚。

「恩人呐!我今个儿就起身回家去,这张画儿你收下吧,也算是我的报答。」说完就掏出皱巴巴的一幅画儿,袖筒里还有两个木轴,样子古旧。

种正把画铺平,定睛观瞧,这画儿六尺见方,上等的湖州宣纸泛黄,王摩诘的【辋川烟雨图】!乾隆皇帝的御笔和御览印章「真趣」赫然在目!再看那木轴,上好的紫檀泛了一丝金色光芒,竟是滇北金丝檀木。

种正强捺住激动,声音颤微微地问道:「老弟兄!哪里来的?」「坐下慢慢说说。」

「种老哥!这是我在延安府一家破败的房子里避雨时偶然捡到的,前几天我出了一趟远门,就是取来这画儿送给你报恩的。」

原来,乞丐流落到延安府教场路西尽头一家破旧房子避雨时,不堪,发现房子虽然破败,但房间众多,四合院式土木建筑,五进的院落,略略略计算,这院子可住七八十口人哩,不知什么原因,废弃了。

于是乞丐挑选了一间还算不漏水的房子栖身,有个阴雨天他正在饿着肚子睡觉避雨,时醒时迷。这雨下得紧,一阵大雨过后,天渐放晴,乞丐正要站起来讨点吃的,突然一声巨响,东偏房整个坍塌了!

乞丐寻声去探个究竟,只见东偏旁位于三进院,房梁,椽,檩,笏板样薄榻子已被雨水浸泡多时,山墙朽坏,房顶失去支撑,散落一地,轰然倒塌。

过了几天,乞丐准备取些椽梁烤火,翻开一截朽坏的横梁,用一把破斧子劈开,从中发现了这幅画。乞丐连忙乞丐连忙藏好画卷,乘着一个黑夜,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延安府,向西而来,当然他的破行囊里藏有后来举世闻名的珍宝。

平凉府的崆峒山后山有个修仙的道家,是乞丐的本家叔叔,乞丐赶到平凉时,那道家三个月前就羽化登仙了,留下的小山洞再也无人过问,乞丐一想,这倒是个藏宝的好地方!他把那幅画藏在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的肚子里,有个暗门,找些黄泥糊好,看看万无一失,乞丐西行到了九原。

前几天告假只身去了平凉崆峒山,取了藏物,连夜返回。

说完往事,乞丐一脸轻松,不等种正说话,就退身而去,等到种正回过神来,乞丐早已走远。

说完往事,乞丐一脸轻松,不等种正说话,就退身而去,等到种正回过神来,乞丐早已走远。

从此种正对这乞丐赠画之事绝口不提,他是个小心翼翼的人,知道祸从口出的古训。

在文墨他爹很小的时候,种家人耕读传家的家训就产生作用了。文墨他爹天资聪明,可就是不爱读书,但凡种正说过的话教过的书,绝对过目过耳长久不忘。

种正整整活了八十岁,留给文墨他爹的就是那幅画儿连同几本线装书,还有破旧的日记本儿,厚厚的。

文墨他爹爱劳动,早早就当上了民国十八年三川口的保长,在军阀混的年代里兵荒马乱的也不易。但他看人无数,知晓经济。

文墨看着爹四处奔波,也激起了对【辋川烟雨图】的兴趣,好在历史专业出身,就从【全唐诗】,【宋史•种放传】,乾隆御印等入手,大体上捊清了这幅价值连城的图画的来龙去脉:

种正的【抱素斋主人日记】中有一段话「意者流丐岂有高洁特立之人乎?今有壮年丐者,昔余适九原,以角钱之微,解其倒悬,心善使然。日寇我东三省,民病之甚久,吾邑泰然,丐者乞食固不为奇,竟贰谋面,天哉,缘何如是之深也!」

文墨不禁赞叹道:到底是饱读诗书的宿儒,守诚爷文字干净蕴藉,止于正统,喜怒哀乐不形于文字,真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于是他将国宝捐给了文物部门,乐得清闲。

辋川亭榭

梦里水乡

长湖栈桥

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