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慎言,慎行,慎独(醒悟)

2024-06-12国风

【道德经】中有言:「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经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对事情的完成能像对开始一样谨慎,就不会有做砸的事了。

民,指的是普通人,普通人就是平凡的人,也就是大多数人。老子所说的这个状态,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写照——快要做成的时候,最容易放松,本来庆功宴都快开始了,悲催的是,功败垂成。从胜利在望到一声叹息,怎样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老子说了,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什么意思,谨慎郑重的对待结局,要像对待开始一样,就不至于功亏一篑。

所谓不忘初心,不改始终。很多人,处着处着就怠慢了,疏远了,结果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事,做着做着就厌倦了,大意了,结果辛勤汗水付之东流。

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哪怕走了九十里,只要还有一步没走到位,也相当于仅仅走了一半而已。但是我们常常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或者一开始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让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人生最难的修行莫过于:慎言,慎言,慎独。

—1—

慎言,少言为贵

为人处世中,我们说话需小心谨慎,因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可能一句话,就会招惹祸端,一句话,就改变了命运。

历史中商朝的比干是大忠臣,由于他看不惯纣王的昏庸无道,冒着灭族的危险,多次向纣王勇敢进谏。

纣王曾经问比干:「你为什么如此坚持?」

比干说:「君王有劝谏的臣子,国家才不会灭亡;父亲有劝谏的儿子,家族才不会衰败,请大王听从大义。」

纣王又问:「什么是你所说的大义呢?」

比干答道:「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如今大王也如此,恐失天下,我今日进谏,就是大义!」

听到比干自比大义,却将自己与暴君夏桀相比,瞬间大发雷霆。

于是说:「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你自比圣人,让寡人看看你的心。」说罢,把比干的心挖出来。

比干如此忠心,却被纣王处死。一方面是由于纣王昏庸残暴,另一方面他的言语太过于犀利。

还有一个发生在三国里真实故事,有一个大乐师师勋就因为不会说话,被曹操曹老板一枪刺死丢了性命。

大战将至,曹操当时即兴做了一首词,问师勋:「汝向来炙阅甚严,依儒看来,我的短歌行歌词如何?」

师勋其实也不是傻透腔了。他也知道奉承一下领导,博得领导开心。

于是他说:「丞相之歌词,词义深邃和以音韵,文采洋溢,精益非常……」

没等他说完,曹操打断了他的话头:「哎,不要一味赞誉,可直率辅政其谬误之处。」听曹操如此之说,师勋沉默了。曹操说:「但讲无妨。我向来闻过则喜。」

「丞相果然要我直言不讳?」师勋严肃地说。

曹操笑着说:「那自然。」

听闻此言,师勋来了精神:「丞相歌词,虽然文采盖世,只是……」

曹操问:「只是什么?」

「只是雅悦应该中正和平典雅纯正。可是短歌之内有不祥之言。」

顿了一下,师勋接着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这几句既不符合雅乐规范,也大不吉利。眼下南征在即,大军临战之时,出此不祥之言,有损君威。」

此言一出,就连旁边的大臣们都非常惊讶,大战之际,你却说有不祥之兆,明显是在诅咒我此战必败。

曹操这个三国时期最大的老板,怎受得了如此羞辱。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胆敢败我时兴?」

师勋也知道自己口无遮拦惹祸上身,赶快跪在曹操面前。

曹操从旁边一兵士手中拿过一杆标枪,一扎枪结果了他性命。

师勋的悲哀,就是他的过于直言。曹操让你说,也没让你把人家底裤都揭开吧?

有时候,话说的越多,犯错越多,话说得越直,矛盾越深。

正所谓,多说不如少说,歹说不如好说,直说不如巧说。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有因为一句话翻脸的事情,发生。有些人直言直语,快刀斩乱麻,说话是痛快了不少,可后遗症可不少,更有人在网络上胡乱说话,触犯了法规,真是得不偿失。

老人常说:沉默是金。多说不如少说。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说话要有分寸。

语言的杀伤力不可小觑,有些人话语伤人,还感觉委屈了。说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不然,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面对三观不合,思想不同的人,慎言是一种智慧,止语是一种修行。

—2—

慎行,有所敬畏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表现得太完美无缺,则会惹人嫉妒,懂得适当示弱,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沈万三是明朝的大富豪,可谓家缠万贯,富可敌国。为了讨好朱元璋,向新朝表示自己的忠诚,他拼命地向新政权输银纳粮。

但是朱元璋对沈万三并没有好感,看到他财大气粗,就开玩笑地说让沈万三出钱修筑金陵的城墙。

原本朱元璋觉得沈万三不能担此重任,不料想他竟然圆满完成了任务。

沈万三却不懂见好就收,请求出资犒赏三军,朱元璋很震惊,曾经就为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

现在沈万三竟敢越俎代庖,代天子犒赏三军。朱元璋大怒道:「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

幸好皇后劝阻:「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才保住小命,

不久朱元璋找了个借口,将沈万三一家发配云南。沈万三最后不得已客死他乡。

华为老板任正非曾经说过,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伟大如任正非者,依旧要依靠千百万个群众一起奋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一般的小干部,个人又能有多大的能量,可以一柱擎天呢。

所以说一个领导,如果精明过分,锱铢必较,一开始可能让人家敬畏,可是不要忘了另外一句话,叫敬而远之。等到别人敬而远之,看见你绕道走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孤家寡人了。所以说,一个领导,能够宽以待人,是一个必备的修养。

所以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保持谨慎,藏锋守拙。现实生活中,眼见不一定为实,你看到的真相,也许是假象。

有些人,看起来笨拙,实则聪慧;有些人,看起来朴素,实则高贵。 所以说,无论是我们个人还是当领导的,尤其是领导做事做人的一个重要警示。贪得无厌会失败,对人过于苛刻也会失败。只要保持住做事情的底线,对手下人,身边人宽容一点,你的人生道路,事业之路也会越来越宽。如果你真能够理解这句话,你就能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

贵而不显是低调的高级,华而不炫是聪明的智慧。

—3—

慎独,修身养性

何为慎独?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即使无人监督,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敬畏之心,也能保持自律,守住底线,做到无愧于心,不负于人。

东汉安帝时期,杨震50多岁,原来只是一所私塾的教书先生,因为为人正直、博学而闻名。 在他50多岁的时候,朝廷广贤纳士,对杨震一再招揽,甚至皇帝特召。杨震推辞不了,只能出来做官。朝廷派杨震出任太守,上任途中路过山东。

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原是杨震的学生,经杨震举荐才步入仕途。他听说恩师到此,赶紧准备了满桌的山珍海味为老师洗尘。杨震对这样大肆铺张甚是腻烦,把满桌的山珍海味赏给了乡亲们,自己只吃了煎饼豆腐之类的清淡食品。饭后,杨震要求王密自省七年为官的政绩和疚愆,第二天向其陈述。

送走杨震后,王密心里惴惴不安:从老师的罢宴到冷漠态度,感觉到事情非常不妙。于是特备黄金十斤,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将黄金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王密听后,顿时觉得无地自容。杨震因为才华横溢,受到朝廷的赏识,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他一直保持着政治廉洁。

有些人觉得,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贪别人的一点便宜也没关系,图别人一点好处也无所谓。

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面对诱惑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因为贪念而丢掉做事的良心,因为糊涂而放弃做人的原则。

群处时守住嘴,独处时守住心。

慎独不是表面作秀,而是从一而终的坚持。

人生有序,生活才不会杂乱无章,凡事有度,才能活得轻松自在。

人为什么要坚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因为你不知道,可能别人会:

借着你温暖的话语,走出了迷茫;

借着你善良的举动,脱离了困境;

借着你耀眼的光芒,获得了重生。

我们都曾经淋过雨,所以总想给别人撑伞,我们都曾经受过伤,却能成为了更好的人。

一个人能以过去的自己为对手,能以超越自我为目标,才称得上是真正强大。这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身心安定和内心富足,面对世间的滚滚红尘、命运的荣辱沉浮、人生的成败得失,能够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守住内心、管住行为、不崩溃、不放纵,这就是自律和自强的能力,也是谨身和慎独的境界。

愿我们能够与自己的内心淡然相处是一种能力,能够与自己的内心配合得宜是一种境界。所谓「慎独」,正是与自己相处,并做到最好的自己。言行如一、慎独此身、心思坦荡、光明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