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特别策划|龙行龘龘,心系家国,于中国新年里见证龙腾盛世

2023-12-19国风

触动中国人内心情感的过年情结和祈福文化,实则源于充乎人们日常生活、如空气般滋养无数代人生命的中国传统文化

文|赵欢

如果要选几种元素勾勒出我们心目中的中国新年,你会选什么?是喜庆吉祥的春联,是红彤彤的福字,是昂首腾飞的龙,还是年夜饭的香味和期待中的压岁钱……答案是全都有。这些我们熟悉又热爱的传统民俗,共同组成了每年春节一幅幅经典的生活画卷。

纵观海内外,大约没有哪个节日如同中国的新年一般,过年的仪式越「旧」才越发年味儿十足:有迎新岁的「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也有除夕夜的「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还有正月里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正是通过这些几千年来世代相传、耳濡目染的旧民俗、老规矩,透过诗歌、春联、舞龙、压岁钱这些传承至今且真实鲜活的文字或事物,先民的生活状态在我们面前得以呈现出清晰的模样。

并且,随着每12年一个周期的生肖轮转,这些寄托着国泰民安、阖家团圆意象的点点滴滴,迭代续写在中国人的文脉基因里,成为维系家国亲情与民族情感的天然纽带,同时也因一代代人的传承、解读和延续而被视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符号。

压岁有源,回归「压祟」

与除夕守岁、正月舞龙等传统民俗一起频繁出现于中国人文化语境中、共同组成中国新年的,当然少不了自西汉起,人们会在过年时专门为儿童派发辟疫消灾的压岁钱。

不同于后世市面上可以流通的压岁红包甚至互联网红包,当时,这些正面铸有「去殃除凶」「本命星官」「千秋万岁」「天下太平」等吉祥字样,背面铸有「龙凤」「龟蛇」「双鱼」「北斗七星」等祥瑞图案的「厌胜钱」或「压祟钱」,虽以钱币形状出现,却只是用于贴身佩戴、驱邪祈福,寄托家族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古代的压祟钱

正如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出的释义:「厌(厭),笮也。」此后,南唐徐锴也曾通过其所著的【说文解字系传】进一步予以注解:「笮,镇也,压也,一曰伏也。」由此可知,「压祟钱」自古以来便被先民们认为有着除疫镇祸、保家宁神的好意向。

与此同时,由于黄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赋予了「祛晦消灾,祈福礼天」的天然属性,采用鎏金工艺甚至直接以黄金作为压岁钱材质,在唐宋以来的文献记录中更是层出不穷——唐代流行的「洗儿钱」以及宋元时期的「压惊钱」多为这样精心打造、保佑后代健康平安的特制钱币。它们多以铜质铸造并鎏金沾银、饰以当时流通铸币的钱面文字或「长命百岁」「多子多孙」等吉祥用语。

即便是到了将除「祟」祈福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的明清时期,压岁钱依旧是将吉祥祝福、成长记录以及贵金属收藏统一得最好的文化元素,承载着朴素而美好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家族传承的厚重亲情,同时亦不失为一份珍贵的童年记忆。对此,清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文中着墨具细:「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亲朋友辈来辞岁者,留饮啜,答以宫制荷包,盛以金银锞饰。」

金锞子压岁钱

从中不难看出,以黄金铸造或加工、饰以富贵图案或吉利用语,无论是古代的金锞子抑或当世的压岁金,外观和形制的演变并未影响其文化内核的传承:所谓「压岁」,既是人们希望驱疫除「祟」、岁月静好,更是憧憬万事顺「遂」,国泰民安,其中蕴涵的殷切祝愿和祈福祛邪的美好初衷从未曾改变。

特别是在当下,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至国外,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更加不言而喻。这时,如果由家族长辈或尊亲师长重新将寄寓驱疫镇祟、吉祥祝愿的传统压岁金带给身边每一位孩子,无异于让压岁钱回归「压祟」,愈发凸显一份关爱之情与守护之意。

浪漫与理性交融的生肖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艺术与生活、浪漫与理性交融的气质,不仅仅体现在压岁钱这一载体中。同为极具活力且充满身份归属感的精神文化符号,十二生肖则是早期先民们从动物角度观察中华文明演进,同时赋予其生动艺术形象的又一「杰作」。

与古人通过推衍岁星(即木星)运转来确立年终岁首一样,十二生肖也是先民们仰观天文后得出的时间坐标。但它们又不仅仅是纪年符号,一岁一瑞兽更意味着中国人将十二生肖视为自身文明的重要组成基因,乃至每个人与生俱来便会携带这份独特的生命印记,并将这份专属的文化记忆代代相承。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先后出土的秦简【日书】,以及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中,时人对于十二生肖的系统记载无不印证了这一点。甚至在【论衡·物势篇】中,有关十二生肖的表述已与今天完全一致:「寅,木也,其禽,虎也;戌,金也,其禽,犬也;……」。

可见,至迟在春秋时期,这些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动物,已逐渐融入中国特有的生肖文化系统,变成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意象和精神符号。而这其中的原因,或可追溯到早期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文明。

唐朝的十二生肖人身陶俑

不难想象,在那个漫长且科技并不发达的农业时代,这些动物显然为当时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提供了莫大帮助:以牛、马、羊、鸡、狗、猪为代表的六种家养动物关系着先民的衣食住行等种种现实需求;而以鼠、虎、兔、龙、蛇、猴为代表的六种野生动物,则在精神文化方面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存在千丝万缕的交集。

特别是其中至为特殊的龙,因能施云布雨造福农桑,而在【礼记·礼运】中,与麟、凤、龟一起并列为「四灵」。于是,从绘画、文物、汉字到诗歌、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龙文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更赋予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象和文化底蕴。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自此,十二生肖便被人们分别寄予了「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以及「风调雨顺」等种种美好的愿望。进而如同一面镜子,在照见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同时,也成为了独具中国传统人文特质的文化基因。

引【周易】之言以概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厌胜钱」到压岁钱,从瑞兽传说到生肖守护,触动中国人内心情感的过年情结和祈福文化,不只源于对家国的祝福、对过往的回首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更深处实则源于充乎人们日常生活、如空气般滋养无数代人生命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龙,人间「神」

显然,文化与艺术在源于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就像十二生肖一样,关于「龙」的精神传承早已深深根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里。

那么,龙在中国为何有着如此之高的文化地位?又为何能与仙齐名,被唐代诗人刘禹锡盛赞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或许,智慧与力量,进取与坚持,多元与融合,凝聚力与创造力……正是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投射,让中国龙无论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无比厚重且极富魅力的人文特征。

因此,龙才会在【尔雅翼】中被形容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可以说,这一形象不仅并不突兀,反而集百家之长于一体,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包容与融合,和平与向上,求同而存异的珍贵品质。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壳龙

早在6000多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龙文化」的这一人文内核便已初露端倪:一条用大量蚌壳精心摆置而成的龙出土于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之墟,其爪、尾、身、首便与后世之龙的形象相去不远,呈南北之姿,前后爪呈曲起状,尾巴似游鱼摆动,看上去神力不凡且栩栩如生。

在此3000多年后,「龙」的象形文字随即出现于甲骨文中:由数种动物形态综合而成的字形,无疑代表着先民想象中威力巨大的神兽,身长,有鳞爪,能兴云降雨,带来农作物生长最需要的水分,因而身负应天而行、丰收、长久的美好愿景。【说文解字】中的释义充分说明了这一构想:「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中华书局出版【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或许,这也是十二生肖中龙位于辰时的原因所在:不同于十二地支中的其他十一支,由于兼指时间和星辰,「辰」字可谓意义非凡。因此,先民们为之搭配了最为特殊的龙,以彰显早晨7时-9时,云气初升之际万物生长之意。

于是,若隐若现的龙与昼升暮落的时间、四季交替的节气相结合,便构成了「辰龙」这一充满想象力和画面感的艺术表达。让原本从神话中走来的龙,有机会离开神圣的皇家禁地,自恢宏的亭台楼阁中、珍罕的文物古玩中、名贵的书画作品中悄悄飞入寻常百姓家,平添许多可亲又可爱的「人性」:比如自宋代以来,「舞龙」就成为了年俗之一,既是祈雨,亦是娱神娱人。至明清时期此风犹盛,流传至今。

民间舞龙灯

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便记述了元宵夜民间舞龙灯的盛况:「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而这样的「灯龙」大多由九节组成,暗合后世龙的形象,其下方多用木柄支撑以便旋舞,前方则导以灯牌,上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等字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运昌隆。

而倘若再算上农历二月二的「龙抬头」「二月引龙,熏百虫 」等年俗活动,一条条神龙的身影则更是无处不在,化身为人间的吉祥物,时刻守护中华大地,肩负着庇佑国人、趋吉避凶的重任。

「鳞爪飞扬」正少年

显然,「龙文化」传承令我们深感自豪之处,不只在于形象,更在于其精神亦发端于中国传统文化:

从孔孟之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近代梁启超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再到今日中国的「孝亲爱幼,家和国平天下兴」,每一个时代的人,对于「龙文化」都有着不同的演绎。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华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和平理念,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历久弥新,进而汇聚成了这股昂扬向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就投射了在自1983年正式亮相以来,被全球华人视为时代记忆与文化盛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此后40多年间,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无论身在何处,春晚都意味着与家人相拥的温度、游子期盼回归的故土,以及除夕夜令人向往的「年味」。

同样,这份精神也展现在自2015年起,中国建设银行以十二生肖为主题,每年为全球华人小朋友专属打造的黄金压岁钱系列中。十年来,它们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也珍藏了一代人的童年时光。

从睿智正义的喜羊羊,童年偶像孙悟空,彰显父子情怀的「鸡仔总动员」,表述爱与陪伴的宠物狗,善良、乐观、有梦想、有追求的麦兜,到象征正义与友爱的舒克与贝塔,朴实敦厚的「牛犇犇」和勇往直前的「牛壮壮」,虎虎生威的「和合虎」,以及团团圆圆的「兔团团」……每一个生肖故事都专注于传承和守护,善建和成长,以积极、青春的形象,引导成长中的少年向着光明、正向的未来努力。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当2024甲辰龙年的年味渐浓之际,由中国建设银行携手中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台文创品牌方)联合开发&监制、中钞长城贵金属有限公司出品的【善建成长·总台春晚龙年压岁金】再次回归并隆重发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每年的压岁金都在迭代升级,但从生肖故事到生肖创意,自始至终都在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别是2024年这套双版齐发的十周年特别纪念,就是为黄金压岁钱系列发行十周年特别推出的珍藏之作!

双版设计的特别之处在于:打开【标准版】压岁金的正面,主图中可以看到祥龙乘风破浪,为神州大地带来风调雨顺与和谐安康;而压岁金的背面,主图中则是寄托无数长辈「望子成龙」心愿的「鱼跃龙门」,祝福家中学子新的一年「金榜题名会有时,鱼跃龙门亦可期。」

不仅如此,该版正面图案特意采用立体浮雕效果,令这份吉祥祝福更具新年仪式感;同时,视窗效果的设计则让产品正背面的不同带来更多互动感;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温变油墨工艺的焕新应用,只需动动手指,龙头龙尾就会即刻变换颜色,祝福人们龙年鸿运当头、诸事顺遂;此外,该版背面图案还采用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工艺来表达成长与梦想的主题,以紫光灯照射,图案亮起寓意点亮梦想,衷心祝愿孩子前途灿烂,光明似锦。

而另一套采用整版素金呈现的【特别纪念版】压岁金,则更加饱含家国深情,将龙年精神与时代情怀彰显无余:在正面主图中,龙踏祥云瑞气,寓意龙年行好运,一路上青云;当背面主图展现在眼前时,则令人顿时心潮澎湃,油然而生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因为,眼前以雕刻技术呈现万千点线汇聚而成的巍巍万里长城,恰似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穿草地,跨平原,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盘旋在黄河两岸与渤海之滨,守护中华大地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家国两旺。

除此之外,建行龙年压岁金的艺术设计同样不输心意:由赵克俭先生担纲艺术指导,从钞券纹饰设计版式出发,这版龙年黄金压岁钱将中国吉祥元素以现代审美设计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超薄双面压铸工艺匠心呈现,使得传统文化与黄金工艺美美与共,直接跃升成了兼具收藏价值与衷心祝福的新年福礼。

可见,所有吉祥美好的祝福与「家国平安」的愿望都是传承在压岁金这份文化载体中的「潜台词」,是渗透中国人生活点滴的精神图景,无需言传,只需捧在手上,种在心里。而后,这颗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将伴随一代代少年共同成长,见证他们成为英姿勃发、盛世腾飞的好儿郎,践行【少年中国说】中的「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