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2023-12-13国风

远古先圣多修道,深不可识通玄妙,老子继承著奇书,【道德经】中慧光耀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修行之事,上古已有。善于修行的人,能够感悟到宇宙万物极其微妙、玄远的状态,认知所能达到的境界,广博、精深,不可测度。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对于修行者无法揣测的,高深的思想境界,我用「能涵盖和通融万事万物」来作比喻和形容。

那么,老子是不是善为道者呢,当然是。【道德经】这本书,是讲道的,道的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总结前人修行的经验,结合自己修行的实践,老子要对修道、识道,这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这种总结,是讲给两方面受众听的:一方面讲出古之修道者一些表面特征,给普通人和初习者听, 【道德经】第十五章,用意在此。另一方面,对于炼有小成的修道者,进入实操指南,功理和功法,在【道德经】第十六章给予介绍。

「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古之善为道者,从外表上,看他们的形象和表现很是特别:有时候,他 小心谨慎啊,就像冬天涉水过河,时常逡巡不前。有时候,他犹豫戒备啊,就好像处于强邻环绕的包围之中,环顾警觉不放松。有时候,他的拘谨严肃啊,就像在做客一样,对人人都是礼遇有加。有时候,他自然放松的状态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凌,涣散的神情没有生气 。有时候,他的醇厚质朴啊,就像没有雕琢过的原木。有时候,他的旷远豁达啊,就像空旷的山谷一样,大度宽容。有时候,他的浑厚宽容啊,就像浑浑浊浊的江河大海,融物于无形。

那么,对于有修道经历的人,又如何来理解「古之善为道」的行为特征呢。「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这些 小心谨慎,是为减少同外界环境的互动缠绕,独善其身,平息其心,便于一心向道,精进功夫。「涣兮其若凌释」,修道者处于身体功能蜕变和重塑阶段,原有功能逐步在消散,新的功能尚未生成,此时宜闭关静修。「敦兮其若朴」,行道者修成新的身体功能正在逐步形成,但还不稳固,懵懵懂懂,行事似乎没有方向感和目的性。「旷兮其若谷」,修道者大道渐成,玄通豁达,身体器官和机理功能得到重塑,同外界的信息交换,感悟力所得到的更加真实、深远、可靠。「浑兮其若浊」,修道者对于功过是非,情仇爱恨,视作过眼烟云,难分原由。「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得道者,亦不再关心世间的纷纷扰扰,与道合一,浑浑兮无有终期。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浑浊的水,静止下来,不再动荡,会 慢慢变得澄清,这是自然界的常识。至于修道者的行功过程呢,息心静虑,身体安坐。身体内细胞级的微观生命体,原先纷纷扰扰的状态, 会慢慢调整姿态,安稳位置,顺应肌理,不再妄作。这种调整是能够被行功者直接感受到的。静之徐清。「安以久动之徐生」。稍静一段时间后,体内真气慢慢出现循经走脉,冲关通连的明显动感,重塑新的生理机能。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真实的道理在哪呢,炁的运转近乎道,生命精华是炁的精华凝聚而生成,人体真气运行,只是无处不在的,炁体源流的一种方式,炁体源流也是生命的动力源流。身心安定,真气运行,这种动静互转的道行内涵,谁又能真正清楚明了呢?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大道运行,流川不息,不滞不盈。人身真气运行,是炁体源流的一种通渠形式。保任道通,如同渠水,长流不盈。如此可除弊,久而能新成,蕴育我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