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历史中的曹操和小说中的曹操是两个人

2024-06-05国风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提到曹操就想到了「奸臣」两个字。如果看过陈寿写的【三国志】就会发现,曹操不能仅用「奸臣」二字评价。曹操生于汉桓帝永寿年间,他的祖父叫曹腾,是宫中的中常侍。中常侍是皇帝的近臣,由太监担任。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以门荫入仕,通过行贿担任太尉一职。

祖父是宦官,父亲是太尉,曹操成年后被推荐为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曹操在黄巾起义中积极谋划,作战勇敢,很快成长为兖州牧。那些降服的黄巾军成为曹操手下,他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保护汉献帝迁都许昌。皇帝被曹操掌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达到了。

曹操在【三国志】中叫魏武帝,不要小看称呼的变化,这表达了史学家他的态度。曹操生于乱世,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可以脱颖而出,必有过人之处。比如曹操解决了军粮供给的问题,招募流民实行屯田。屯田制不是曹操首创,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出现三种屯田模式,分别为军屯、民屯和商屯。

曹操执行的是民屯,他把流民组织起来耕种荒地,这些流民被称为「屯田客」,可以享受到一些福利待遇。屯田客不用服徭役,还能保留一部分产出的粮食。这样一来,曹操解决了粮食问题。别人军队饿肚子的时候,曹操手下的兵将没有冻饿之虞。【三国志】记载,实行屯田制几年后「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曹操在屯田方面的作为,只是一味突出他性格奸诈狠毒的一面。不过有一点,【三国演义】没有抹杀曹操的付出。曹操写过两首【短歌行】,发出了招贤令,表达了求贤若渴的决心。曹操手下谋臣众多,郭嘉、荀彧、许攸、程昱等人都是被招贤令吸引来的。【三国志】中也有曹操求贤的记载,只要有领兵才能,哪怕是不仁不孝之徒也敢任用。这种勇气不是每一个上位者都有的。

史书中的曹操是个军事天才,小说中的曹操被诸葛亮用兵耍得团团转,这一点也不符合史实。史学家统计过,曹操一生参加了五十多次大战。在他的努力下,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他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落败逃跑的时候,很多史学家把他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恃胜而骄。

只读【三国演义】看不出曹操的能力,只有读过【三国志】才明白,称他为魏武帝很有道理。小说在创作中需要矛盾冲突推进故事发展,常规做法就是树立正反两派人物。曹操不是刘姓子弟,把持汉家天下,当然会被划分到篡国谋权的反派阵营。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曹操,绝不能只看一本【三国演义】就匆忙给出观点。

拓展阅读

这很难评啊,严嵩【听琴】
何处是归途,苏轼【如梦令·有寄】
棋局中有生活感触,黄庭坚【弈棋】
用平常心、平静心化解痛苦矛盾,李商隐【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