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5副文采飞扬的极品挽联,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令人刮目相看

2024-10-22国风

对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挽联则是对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5副文采飞扬的极品挽联,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令人刮目相看!喜欢对联的朋友记得点赞和收藏哦。

第1副对联:

贤守例能诗,忆昔笑言陪九老;

诘朝期相见,恼人风雨是重阳。

清代有个知府郑绍谦,告老归田后经常与乡里的名流耆老举办宴会,诗酒为乐。

某年重阳节,郑绍谦因为中风而去世,有人送上了这副挽联作为哀悼。

对联的妙处在于「重阳」与「九老」的对仗,数字词精妙选择,在手法上很有水平。

上联回忆了死者与九老聚会吟诗的潇洒快乐场景,表达了众人对死者的怀念。

下联哀叹死者在重阳节死去,表达了众人对死者的悲痛之情。一句「恼人风雨是重阳」,无限言语,尽在不言中。

第2副对联:

文星酒星书星,在天不灭;

金管银管斑管,其人可传。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送给桑调元的挽联。现在很多人谈对联,总是喜欢把律诗的对仗与对联的对仗混淆起来,认为对联的对仗与律诗的对仗是一码事。

然而,遍观古籍,我们会发现「古未传联律」,也就是说,很多人自以为的对联规则其实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纯粹是不懂装懂。

就好比这副挽联,按照「二四六分明」的律诗对仗规则,上联的「天」是平声,下联的「人」也是平声,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出律」,就是「有问题」,就不该是「对联」。

但我们看对联作者沈德潜,乃是清代著名诗人,著有【唐诗别裁】、【明诗别裁】等书。

你可以说沈德潜诗写得不好,但你绝对不能说沈德潜不懂律诗的平仄问题。

也因此,上面的挽联究竟是沈德潜不懂对仗而「出律」,还是说在对联中并不忌讳这也所谓「出律」的情况呢?

我个人一直是倾向于后一种情况。因为对联的来源除了律诗之外,还来自于骈文,来自于词曲,来自于散文,来自于各类「经史子集」的经典。

还是那句话,对联的对仗不能与律诗的对仗混为一谈。

翻一翻古人的对联,大量的所谓「出律」的名联,都在被人津津乐道着,所以还是要多看古人对联。

「在天不灭」与「其人可传」在句式上达成了对仗,属于在散文中常见的对仗句式,故而也不影响其在对联中的对仗。

回到挽联本身,上联以「文星酒星书星」三个方面巧妙概括了死者桑调元的文采风流,以极为精简的笔墨道出了桑调元的一生,也传到了桑调元在人们心目中的优雅形象。

下联的「金管、银管、斑管」,乃是毛笔的三种等级,表面上是说毛笔,其实就是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说的是死者的功绩。

只不过桑调元没有当过什么大官,更多是一个教书先生,所以作者沈德潜巧妙以教书先生的「笔」来代表象征,表达着桑调元一辈子兢兢业业,让世人获益匪浅,故而「其人可传」。

此联文笔简练而内涵丰富,耐人咀嚼,尤其切合死者身份,可谓是恰如其分的一副精品对联。

第3副对联:

死而有知,应喜慈亲仍聚首;

生何所恋,长离老父独伤心。

清代济南知府陶庆增,因为其母亲去世,十分悲痛而大病一场,很快也一命呜呼,死时年仅四十。

在临死之前,陶庆增给自己写下了这副挽联,情真意切,令人感慨万分。

上联说,假如死后依然有知觉的话,陶庆增可以和自己的母亲在黄泉下相聚。也因此,去世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上联说的是陶庆增对死亡的淡定与释然,下联则转为陶庆增对人间的眷恋与不舍。

而这种不舍,不是怕死,而是舍不得父亲。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陶庆增知道自己的父亲接受不了这样的情况,所以这桩心事也成为了他唯一的遗憾。

此联语言平实,一言一语都出自肺腑,让人感觉到陶庆增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不得不感叹一句,这陶庆增可真是大孝子啊。

第4副对联:

本是同族弟兄,当年论事论心,每到难时怜故我;

试问吾乡父老,此后任劳任怨,更从何处觅斯人。

这是晚清巡抚吴坤修送给同族兄弟吴鹤山的挽联。

当年吴鹤山对吴坤修有恩,每每接济吴坤修,故而上联说「每到难时怜故我」,一片感恩难报答之意,无限遗憾,无限伤心,自能想象。

上联说的是吴鹤山对吴坤修个人的恩情,下联则扩大吴鹤山的生平业绩,说吴鹤山活着的时候乃是家乡宗族的顶梁柱,做了许多事情,而今吴鹤山去世,又有哪一个人能够像吴鹤山那样「任劳任怨」呢?

对联以吴鹤山的生平功绩为核心点,寄托了众人得知吴鹤山去世的悲痛之情,表达了吴坤修对吴鹤山去世的不能接受、不能忘怀的心情,堪称情到意到。

第5副对联:

廉吏不可为,剧怜终老一州,翠羽颁云仍未睹;

故人欣有后,料得传书双雁,麻衣如雪正初归。

此联是古代知府韩宝臣死后,瞿经孳送上的挽联。

上联表面说「廉吏不可为」,其实是夸奖韩宝臣是个廉吏清官。

当然,上联也有为韩宝臣遗憾难过之处,那就是韩宝臣是清官却难以升迁,最终在知府任上去世,没有得到「翠羽颁云」(朝廷颁布升迁的荣耀),真是令人无法接受。

下联则从遗憾转为释然,说韩宝臣虽然死去了,但是他的后代有为,估计以后「双雁传书」,科举高中,回来祭奠韩宝臣。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韩宝臣一生清廉、未能大展雄才的感慨,也通过下联的安慰语,希望韩宝臣能够安心离去。整个对联文采到位,感情恰当,可谓妙联。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2块钱是情,5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