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乡村腊月的味道

2023-12-16国风

中国农历中的十二月又称腊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进入了腊月,也就意味着旧年快要结束了,新年就要来了。小时候,我看到母亲一进腊月,就分外忙了起来,除了一双又一双、一件又一件地为我们赶做新鞋、新衣,就是变着法地做各种美食。比如,腊月初八为我们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小年,为我们打糍粑、酿米酒、烙芝麻灶饼,除夕为我们包饺子、煲排骨藕汤、做这样那样的蒸菜……无论生活多么清贫,但到了腊月,我们总是能吃上几顿好饭菜的。

小时候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一样零食不断,那时我们更盼望腊月的到来。「腊月初一崩一崩,孩子大人不得病。」小时候,腊月初一一大早,母亲就把从河滩铲来的干净沙子连同玉米粒放在铁锅里炒玉米花。沙子烧得滚烫,伴着铁铲子的翻搅,玉米花满铁锅乱蹦。总有些玉米粒顽固不开花,铁豆似的,我们称它「哑巴豆」。哑巴豆有嚼头,满嘴生津。玉米花的清香还留在唇齿间,「五豆节」就来了。五豆节,腊月初五,吃五豆饭,包豆馅儿馍,寓意五谷丰登、五路发财。红豆、黄豆、黑豆、绿豆、豌豆加上红薯、板栗、玉米糁儿熬成的豆粥,颜色五彩斑斓,味道甜香。「五豆五豆,天长一斧头」的儿歌声还在耳畔,就又听到有人在唱「腊八腊八,天长一杈把」,腊八节又来了。

过了腊月初一,我们又盼着腊月初八。我们家乡,腊八一大早必喝腊八粥。腊八一过,年就近了,新年里似乎吃总是主角。是啊!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过年了总该慰劳慰劳自己,享受一下劳动果实吧?吃了腊八粥,姑娘媳妇们就开始争晴天、抢太阳「洗年」了。村前池塘港湾里,笑声、叫声、棒槌捶衣声,惊得鹅鸭扑棱,鱼儿欢蹦。红被子,绿床单,花衣服,把一塘池水染得姹紫嫣红。汉子们见「娘们」忙得两脚不沾地,也推开麻将,绾高袖口帮忙「掸尘」,一把扫帚绑在竹竿上,「刷刷刷」扫去墙角的蛛网和隔年的灰尘。会两下泥木手艺的,自个儿泥墙、换窗、贴地板,斧子叮叮当当,锯子吱吱呀呀,把整个村子闹得沸沸扬扬。

那时候一进入腊月,整个村庄也都热闹起来了。小商小贩开始成天在村子里来往穿梭。卖冰糖葫芦、卖花花绿绿糖果的,后面总跟着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子。敲着梆子,吆喝卖香油的大爷前脚刚走,直着嗓子喊「都来买酱油——醋」的小贩就来了。大车小车卖粉条的商贩往村中间一停,就立即引得大叔大婶们围过来论成色、谈价钱。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嘶鸣,热闹极了。

腊月里最隆重的事莫过于杀年猪了。腊月在神秘中孕育着生机,忙碌中透露出丰盈。怕集上卖的肉不地道,几家一凑合,挑选一头大肥猪,找个杀猪匠,烧上一大锅水,几个人将肥猪摁在桌子上,雪亮的刀子往猪脖子上一攮,热腾腾的猪血就淌了一盆,再凶猛的猪也就哼哼几声老实了。杀猪的刀子叼在嘴里,一个铁钎子顺着猪腿一通,嘴对着剪开的猪腿「呼呼」的吹,眼见猪身子越胀越大,滚瓜溜圆。热水一烫,刮光猪毛扒开膛,大肉几家一分。肝、肺等下水送给杀猪匠算工钱。村庄被热气、香气包裹的时候,有人早就准备好了大鼓、铙钹、唢呐和铜锣,收拾好高跷,也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试试,村子上空开始有了锣鼓唢呐的欢庆声音。孩子们也试穿了自己的新衣新帽,买好了鞭炮烟花。

腊月的夜晚,外面虽然冰天雪地,但屋内却温馨而充满诗意。一家人围着旺旺的炉火,尽情享受着安详与温馨。女人好不容易坐下来了,手里却不住闲,一针一线呼呼纳起鞋底,男人掏出挣来的一沓票子,一张张数给女人看,两口子有一句没一句商量着过年的开销。老人是最悠闲的,支起长长的旱烟杆,香香地吧嗒着,眼睛则停在旺旺的火盆上,细看那团蓝色的火焰欢快地上蹿下跳,算算发多少红包、年后要走几家亲戚。

腊月的味道,那是欣喜的味道,那是充满希望的味道。腊月,乡村的腊月味道留给人们多少温馨的回忆,留下多少想念父母家人的乡愁,留下多少童年美好的记忆。新年的钟声一响,告别腊月,走进大年,走进又一个崭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