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读: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从云飘风动说起-修行启示

2024-02-18国风

王栖云和他的盘山语录

先说说王栖云,这位老兄其实挺有意思的。他是元朝时期的一个道士,而且还是个修行很有成就的那种。想当年,他在盘山(现在的天津那边)那里,可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光自己修行得厉害,还乐于教导后学,给很多想要修行的人指点迷津。这其中,就包括了他的这一番话,被后人记录下来,称之为【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那时候的人,想要修行,可没现在这么多资料可以查,很多东西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所以能碰到一个像王栖云这样的大师级人物,真的是莫大的幸运。他的这些话,对很多初学者来说,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修行的路。

王栖云的修行小贴士

接下来,咱们就聊聊王栖云给修行新手的那些建议。

首先,王栖云明白,刚开始修行的小伙伴们,心里多半是一头雾水的。他们可能对那些高深的道理一知半解,心里充满了疑惑。这就好比,你刚接触一项新技能,比如编程,刚开始看那些代码,肯定是云里雾里的。

王栖云的建议很实在,他说,不用急,咱们从身边简单的东西开始学起。比如说,你每天能看到的云,感受到的风,还有山、水、太阳和月亮。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其实就是最好的修行教材。

  • :它来去自由,不留痕迹。修行者的心也要这样,不被外界干扰。
  • :它四处吹动,但是不停留。修行者的心也应该保持这种自由和不执着。
  • :它稳如磐石,不为任何东西所动摇。修行者也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念。
  • :它柔软,顺着地形流动,利益万物。修行者的心态也要这样柔和,不与世界为敌。
  • 太阳和月亮 :它们无私地照亮大地。修行者也要学会这种无私。
  • 王栖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想说,修行,不是非得追求那些高不可攀的道理。其实,道理就在咱们身边的这些自然现象里。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就能在这些简单的事物中,找到修行的真谛。

    总之,就是这么回事。修行,其实就是要让我们的心态变得更加宽广、平和、坚定和自由。从小事做起,慢慢来,不急。希望王栖云的这番话,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不好直接上原文,占字数太多,只能截个小图先看看,原文度娘一下能找到。

    继续,王栖云大师,一个真正的修行高手,他的话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也能给我们好多启发。他说过一堆深奥的东西,但别急,我来给你慢慢道来,咱们用大白话解读一下。

    入门秘籍:心得彻底洗个澡

    王栖云说:「把从来恩爱眷恋、图谋计较、前思后算、坑人陷人底心,一刀两断去。」 意思就是说,你那颗老想着怎么得利益、怎么算计人的心,得彻底改改了。就像把一身的脏东西洗干净一样,把那些不好的念头、计较全扔了。

    保持清静:内心的Do Not Disturb模式

    「心不逐物谓之安心,心不受物谓之虚心,心安而虚便是清静。」 这句话的意思是,让你的心不要老跟着外面的东西跑,不要被外界的事物影响。就像手机上的勿扰模式,内心也得有个这样的开关,保持清静。

    摆脱束缚:不再被情绪和欲望牵着鼻子走

    这个问题上,王栖云的回答简直是金句:「除了情,到无情,除了欲,到无欲;无情无欲底,则汝道这个是甚么?」 意思是,当你不再被情绪和欲望所控制,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简单,这么清净。

    保持清醒:自我检查,别走丢了

    「若专用知用觉,又被知觉昧了也。」 王栖云在这里告诉我们,修行的人要时刻自我检查,不能让自己的意识和感知迷失方向。就像出门旅行,随时都得知道自己在哪儿,别走丢了。

    护持性命:像护眼睛一样保护自己

    这里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如护眼睛,但有纤尘,合眼不受。」 就是说,你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你的内心,别让那些不干净的东西进来。

    立志修行:就是要有那股闯劲

    最后,王栖云讲到立志这件事:「拼此一身,更无回顾,精进直前,生死不惧。」 说白了,就是要有冲劲,有毅力,面对困难也不退缩,这才是真正立志于修行的表现。

    总的来说,王栖云大师的这些话,就像是给我们的内心开了一次大会。他告诉我们如何洗涤心灵,如何保持清静和清醒,以及如何有毅力地走自己的路。虽然说的是修行,但这些道理放到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就是那句老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自己做起嘛。

    聪明呀,搞了张长图,赞!!!

    这段话里头,王栖云大师给咱们普及了一下修行的「人脉管理」课程。他分了三种朋友,云朋霞友、良朋知友、狂朋怪友,每种朋友对咱们修行的影响都不一样。

    首先,云朋霞友这种,简直就是修行路上的贵人,跟他们混,你可能都能飘起来。这帮人对修行的态度是认真的,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跟他们在一起,能让你感觉自己也变得高尚了,就像是跟着云朋霞友一起游宴玉京,变成仙人一样。

    然后是良朋知友,这帮人算是中庸之辈,他们可能不那么热衷于修行,但也不会去做坏事,喜欢琴书吟咏,高谈阔论,跟他们在一起,至少不会让你变坏。

    最后就是狂朋怪友了,这种朋友可就得远离了。他们不修心性,不看经典,整天就知道胡搞,一点小事就能引发争斗。跟这种人混在一起,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

    王栖云大师还聊了觉性、定性和如何在各种境界中保持心的安稳。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修行的人要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内心,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要被干扰,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像是遇到逆境时,要学会忍耐和感恩;遇到顺境时,则保持淡然。

    他还提到了一个点,就是「识得一,万事毕」。意思是说,如果你能认识到万物的本质,那么一切烦恼都会迎刃而解。但这「一」不是简单的数字「一」,而是指一种无分别、和谐统一的状态。一旦人陷入了分别和计较,那就迷失了。

    这段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我们怎么选朋友,怎么管理自己的心态,怎么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虽然是古人的话,但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是那么的实用和有深意。

    修行这事儿,其实就是个从凡夫俗子变身圣人的过程。可你瞧,好多出家人忙得不亦乐乎,翻古书、查资料的,结果却忘了最核心的一招——炼自己的心。老师直接点评:「修行人本炼自心,从凡入圣,出家以来,却不肯以此为事,只向他古人言句里搜寻,纸上文字里作活计...济甚么事?」这话简直就像一记耳光,啪的一声,提醒大家别光顾着追星拜古,忘了真正的修炼是自己的心。

    还有个故事,关于东堂下的张仙。人家是个木匠,做活儿又快又好,性格还温和。但是,连续被要求改活儿,连他都忍不住烦了。这事儿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修行中得随遇而安,心里得有数,但表面上得波澜不惊,这才叫「炼心应事」。

    王大师还聊了聊业力的事儿,说得直接:「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意思就是,你要是彻底悟了,一切业障自然就不存在了;如果还没悟透,那些前世的债务,早晚得还。这不,还有个故事,讲一个人因为不想还前世债,选择了「自己给自己按下了退出游戏的按钮」( 都明白吧:) ),结果,这债还是得还。这故事告诉我们,躲是躲不掉的,面对才是硬道理。

    再说说生病这档子事。老师说,生病可能是命中注定的,或者是宿世因缘造成的。关键是,我们得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只是暂时的,病来让它来,病去让它去,心态要放宽。这儿有个庵主,修行不到家,到了临终还挣扎不已。但是,真人一席话,让他顿悟,最终安然离世。

    最后,老师提醒大家,修行人虽要有志节,但也别太执着。为啥?因为执着会让人失去应变之能,变得僵硬。老实说,走佛道这条路,能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但只要咱们坚持,总会有所收获。

    总的来说,老师给咱们的金玉良言,无非就是提醒咱们,无论是修行还是生活,最重要的是炼心,其他的都是浮云。别忘了,修行是条漫长的路,咱们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改日咱们再继续聊聊,看看还有什么新奇的东西等着咱们探索。记得带上好心情,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