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国风

最美10首菩萨蛮,句句别有情致,值得品鉴

2023-12-09国风

【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 词牌。亦作【 菩萨鬘】,又名【 子夜歌】、【 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是唐代伟大 诗人 李白所作。写的是 深秋暮色之景,全词都浸染在一种愁情离绪之中。情景交织,句与句之间紧密相扣,各句间含义也相互交织,创造了一个浑然天成的意境。此词受到古人很高的评价,与【 忆秦娥·箫声咽】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赏析:此词可看作是一首怀人之作,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凝望之际,不觉日暮。 「烟如织」 是说暮烟浓密, 「山心碧」 是说山色转深。这两句从登楼望远的眼中写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

「暝色」 两句为近景,用一 「入」 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 「有人楼上愁」 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与上片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

「宿鸟归飞急」 还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庾信【哀江南赋】有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之语。词中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印象。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愁道路几千,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 「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 可见南宋初这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的词。作者登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思,堪称词中瑰宝。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 起笔横绝。孤有巍巍独立之感,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泪三字,词人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佑。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长安指汴京,词人因回想隆佑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写出自己之满怀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词人写胸怀,正不必拘泥。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

此词抒发对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极高境界。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是五代十国时期韦庄所写的一首词,是一首流连缱绻,情感凄恻的离别词。词中所写的场景当是漂泊他乡的游子对从前离别场景的回忆。格调清丽疏淡,蕴藉风流,手法上则纯用白描,具有浓郁的民间词气息。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赏析】 韦庄因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写下这首诗词。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此词描写是一段艳情牛火的回忆,是一幅夜阑泣别的画图。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叙说离别之景,抒发离别之苦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小小的红楼,散发出清香的灯光,流苏帐半卷着,这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良宵苦短,残天晓,和泪辞别。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用形象的比喻写 「美人」 临别时一支如泣如诉的琵琶曲。那琵琶是用黄金翠羽装饰起来的,弹起来如莺声娇软,婉转动人。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赏析】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 「小山」 正指小山眉而言。

以「小山」为屏,又以 「金明灭」 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 「屏」「日」 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 「双蛾叠柳」 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 「八字宫眉捧额黄」 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

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 「画蛾眉」 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 再点题,而 「梳洗」 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

然而中间又着一 「迟」 字,远与 「懒」 相为呼应,近与 「弄」 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 「把儿镜」 。

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

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是 北宋 词人 晏几道 的作品。此词从筝曲所表现的内容写到弹筝者的情态,描写形象、细致、逼真。作者通过写琴而写奏琴人,特别突出感情的传达,全词表面赞美音乐,实为表达对抚琴人的赞叹与理解,与 白居易 【 琵琶行 】有异曲同工之妙。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鉴赏】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 「幽恨」 。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筝称之为 「哀筝」, 感情色彩极为明显。 「一弄」, 奏一曲。曲为 「湘江曲」, 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

「写尽湘波绿」, 湘水以清澈著称, 「绿」 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 写」 ,指弹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 「当筵秋水慢」,「秋水」 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 「玉柱斜飞雁」, 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

因此,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女子凝神细弹,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江南未雪梅花白】 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篇忆旧怀远之作,从词人的角度写出了对伊人别去的沉沉相思和怅惘之情。

江南未雪梅花白。忆梅人是江南客。 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忆远上楼时。晚云和雁低。

【鉴赏】 诗人此词也是怀人之作,也写进了忆梅的内容,而且梅与人合二为一,难分彼此,这又给此词的读者增添了扑朔迷离的朦胧之感。 「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 这是回忆离人相聚呢,还是回忆观赏梅花呢?恐怕很难分得清楚。

人梅结合,把人梅化人,把梅人化,这种富有浪漫气息的笔法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自己得特定。 「玉容长有信,一笑归来近」, 既写离人的容颜,也写梅花的形貌,而且人归有期、花开有信,当然也就会扫却忧烦令人顿觉开朗。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以寻常词语抒写作者曲折多致的心绪变换。上片写黄昏后的室内外的景象,及永夜思念家乡的情景。下片写拂晓室内外的景象和女主人难以看到梅花的惆怅,不言愁而愁自见。全词语言精美,不假雕饰,意境幽远。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鉴赏】 此词起首二句寓有飘零异地之感。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的不同,写出不同的特色。 「归鸿声断」, 是写听觉。 「残云碧」 是写视觉,渲染了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此刻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

窗外飘下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一缕炉烟。雪花与香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形象更为鲜明,似乎室内空气完全静止了,香烟垂直上升,纹丝不动。
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从 「残石碧」到「凤钗明」到「曙色回牛斗」, 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

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铜壶滴漏,引申为时刻、时间。着 「催」 字,似乎是一夜角声把晓色催来,反映了词人彻夜不眠的苦况。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李清照的诗词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风格较为沉郁。
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永。构成淡永的因素大约有三: 一是歌词轻灵而感情深挚.二是语言浅谈而意味隽永.三是细节丰富而不痴肥。仔细玩索,当能得其崖略。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是唐朝词人韦庄的一首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反映了词人在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情况下碰撞出来的心灵火花,给了欣赏者回味无穷的审美愉悦。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鉴赏】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 「游人只合江南老」 ,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中国还有句老话: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 ,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春水碧于天」 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的水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 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垆,指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 「还乡」 是一层意思, 「莫」 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 「未老」 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在外漂泊几年,只是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这首词从情郎往见少女的角度写一对男女幽会的情形,并从情郎的言行情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两人的爱情生活及情感世界。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

【鉴赏】 这是李煜一首爱情词,从内容来看,写他与小周后之间的爱情生活,和【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当为姊妹篇。两首词虽是情趣不同,但却又异曲同工。
词的主要写情郎初入少女居处,暗见少女睡态的情景。起始二句点明环境,也点明了主人公潜入画堂的动机和心理活动。一个「闭」字,既说明了少女的处境,也说明了男主人公何以「潜入」的原由,连「昼寝」也从中得到了说明。

从 「蓬莱」「天台」及「画堂」 等句也可以看到,少女为小周后大概可信。作者闻到 「异香」 的角度表现出情郎既与少女相处甚深,又对少女挚爱有加,充分展现了男主人公的情态和心理。
本是 「潜来」, 却因心急情切而碰响 「珠锁」, 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反而有了更温馨的气氛。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又含蓄、又生动、又准确。

结尾两句是点睛之笔,一个 「无限」 仿佛把千言万语都说尽,把万千柔情都化出,这就不仅是外在情貌的描写了,而是直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这首词的视点是男主人公,这说明李煜在爱情题材作品的创作中善于变化、手法多样、技巧纯熟。全词写私情幽会但又不涉低级庸俗,写男女欢情相聚明快而又不失含蓄,语言晓畅,情态自然,描写准确生动,格调也不低下,是李煜前期作品中较成功的一篇。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作品。此词以感春怀人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自己爱人的思念之情。全词以颜色贯穿全篇,并用以巧妙运思、穿针引线,在运思、谋篇方面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有陈中见新之处。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 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

【鉴赏】 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起首 「忆郎还上层楼曲」 一句通过闺中少妇登楼望远的视线,把她的一颗愁心送到远方游子的身边。

第二句句末的一个 「绿」 字为桥梁,从 「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 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发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把一片相思时间上拉回到过去,把万缕柔情空间上载送到远方。

同时,这两句又与上片第二句中的「年年」两字遥相呼应,也是从时间落想,暗示别离之长久。自然引出下面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两句,把词意再推进一步。

词中人之所惋惜的是一个带有永恒性的人生悲剧,而不仅仅是一次别离的痛苦。行人终有归来之日,日后相逢之乐还可以补偿此时相思之苦。人生短促、岁月无情,居者与行者都会分离中老去,这却是无可挽回、无可补偿的,

此词谋篇方面句句相承、环环相扣。上片因 「忆郎」而「上层楼」 ,因 「上层楼」而见「楼前芳草」, 因芳草之「绿」而回忆郎袍之「绿」,再因去时之「袍」而想到风飘之「袖」。针线绵密,过渡无痕。

下片虽另起新意,则因衣袍之「旧」而致慨于 「颜色非长久」 。更因袍色之不长久而想到 「镜中春」 也不长久,再回溯上片 「芳草年年绿」 句,而有感于不如花草之年年常新。通篇脉络井然,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