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古代志怪故事:时医三则

2024-01-12文化

我国中医博大精深,与五行也有联系。亦有时医之说,时医指的是运气爆棚的医生。

【箨廊琐记】里讲,佣工李某奉主人之命去药铺买药,回来途中内急登厕,把药包放在草丛间。如厕毕,风吹纸包,草药四散。李某大窘,无奈下就地划拉一小把枯枝败叶,又捡上几块虫蛀的树皮,土黄色的沙粒,仍旧包起,回去复命。没想到煎汤服用后,主人痊愈了。

佣工们闲聊时称赞这个医生高明,李某不屑一顾。众人与之争执,他受激不过,说了实情。事情传出去后,那个医生亲自来找李某,他先是问了做工佣金,然后说道:「到我店里来卖药怎么样?不但比做工清闲,我给的工钱也高些。」

李某以为医生戏弄他,生气地说:「我如果认识字,还用做这田里的累活吗?不要开玩笑,不认识字如何抓药?」医生说:「抓药有手就够了,何必用识字?不是戏言,你尽力就是。」

于是,李某来到药铺做前堂伙计。他努力认识各种药的名称,样子,与药方上的字一一对照。尽管这样,还是屡屡拿错。不过,从来没因为拿错药而耽误患者病情,相反,误打误撞还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医生的名气越来越大,被人们称作神医。

有一个老汉跑丢了驴,找了三天不见踪影。老妻说:「听说某医生是神,你去抓点药服下,万一能有效呢?」老汉说:「痴婆子,病能医,丢驴怎么能医?」老妻聒噪不止,老汉赌气去了药铺。李某听老汉陈述后发笑,认为老汉是个疯子,用不着找主人,随手拈起一点粉末敷衍打发。

老汉把粉末吞下,回去的途中经过一块麻地,忽然腹痛难忍,急忙进了麻地方便,却在麻地里找到了驴子。原来,李某随手捏起的粉末是泻药。

以前讲过【客窗闲话】里的一个故事,说的是「运退防风杀命,时来信石活人。」县令女儿得了小感冒,医生吴某给开了对症的防风,结果患者暴死,吴某出逃。

后来县令调走,吴某回来重新开药铺。开业那天,他宴请来祝贺的亲友,畅饮到日暮。这时一个小卒来给将军买痧子药,吴某小舅子来到前厅拿药,误给了信石。信石是做砒霜的原料,剧毒。

将军有眩晕病,昏倒后灌下痧子药一个时辰能醒。这次服下信石后,不一会儿就醒了过来。原来将军在当小卒戍边的时候,经常饮酒御寒,边防百姓酿酒加信石作引子。现在将军发达了,不再饮用那种劣质酒,身体反而不适应了。

吴某起初以为大祸临头,后来得知信石缓解了将军病情,不由莫名其妙。他多方打听,了解将军过往,猜出了原因。于是在补药里加信石,又逐渐减量,根治了将军的昏厥症,由此致富。

【聊斋志异】里也有一则,说贫民某甲遇到一个会看相的道士。道士对他说:「你将来大富,做医生起家。」某甲大笑:「我大字不识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对医术更是一窍不通,如何行医致富?」道士笑着说:「呆子,做医生用识字多吗?你尽管去做就是了。」

起初某甲不信,实在没有生活来路时,只好打听几个偏方,在集市上占个位置,摆上几味常见的草药售卖。虽然没闯出名声,倒也勉强糊口。

当时青州太守得了咳嗽病,久治不愈,要求各县引荐名医。某甲所在沂水县,贫穷少医。县令把任务派到各村里正,某甲被推荐了上去。当时他也在咳嗽,自己都治不了自己。听说给太守治病,更是百般推辞。县令不听他的辩解,派人押送去往青州。

路过山里时,他口渴难耐,终于看到一户人家,于是进院讨水。这里挑水要走很远,主人不给。他看到主妇正在洗一种野菜,水少菜多,洗菜水混上了野菜汁和尘土,浑浊发绿。某甲实在渴极了,讨来洗菜水喝下。

往前走的路上,他觉得咳嗽症状减轻了。某甲暗想:难道是那种野菜起了作用?

到了州里,别的医生开的药方都未奏效。某甲悄悄买来那种野菜,压出汁液进献,太守喝了野菜汁,病情痊愈了。

某甲得了赏赐回乡,名声大噪,进一步学习偏方,竟然治好了许多人。偶尔失误,也会误打误撞使患者病愈。因此大富。

这三个故事的作者处于古代的社会环境,都是通过故事来说当时的庸医多,有些名医也是误打误撞成名的。【箨廊琐记】的作者在总结时说:「如今识字的医生能有几个呢!」蒲松龄在故事中说:「做医生用识字吗,尽管做就是了。」

【客窗闲话】的作者总结的全面些,他强调了医术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他说:「同一个医生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他又说:「如果医生都能掌握高超的医术,不让世间的人夭折,这该多好啊!」

以前我摘录过【大医精诚】里的句子,里面提出了对医德的要求:比如尊重患者,把挣钱放在后,把救死扶伤放在前;诚实守信,不欺诈不敷衍,不谄媚富人,不轻视穷人;不怕脏累辛苦,不断学习,提高医术……。

其实不管哪个行业,职业道德都应该和技术并行。培养出的顶尖人才,如果卖国投敌了,还不如培养出一个放牛郎。现在的小学德育不是如同虚设,而根本就是虚设,网络发达,小孩子接触社会早,知道的多,喊向某某学习的口号已经不起什么作用。

我给五六年级上科学课的空隙,不时举些正反两个方面的例子,讲点如何被别人认可,让自己快乐。比如守信,宽容,助人,遵守社会秩序等。也讲点淡定从容,引起别人注意不非得是才华,良好品质更容易获得别人好感等等。

我这么做也收效甚微,有的孩子直接说,他爸爸教育他做一个强横不吃亏的人,或者和我辩论,说成功不择手段,商战不能诚实等等。孩子除了受社会主流环境影响,主要还是受父母影响。遇到这样的小孩儿,咱是左右不了他的认知的。再则说,咱就是个小老百姓,说的也不一定对,干脆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少废唇舌。(没收住,跑题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