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李白版【静夜思】最初并不出名,有人改动了两字,方成千古经典!

2024-03-02文化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诗歌描写了大诗人李白秋日夜晚抬头望月而思乡的境况,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成为永恒之经典。然而,就是这首小诗,在学术界争论不休。

开元十四年(726),二十六岁的李白到了扬州旅舍,离家一年的他,在秋天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静夜思】这首传颂千古的诗歌。

由于流传等原因,这首诗歌有着不同的版本,现在家喻户晓的版本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实,现今传诵的【静夜思】,是经后人改动过的,真正的原诗并未流传开来,只存于古书之中。

最早选录此诗的本子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文集】第六卷「乐府四里」。此诗的标题和全文是: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对比这两个版本,我们会发现两个不同之处:首句「明」为「看」,第三句「明」为「山」。

那么,我们很自然就会产生疑问:

这两个版本哪一个境界更高呢?哪一个更符合当时李白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一,是「看月光」好,还是「明月光」好?

「看月光」中的「看」是动词,语气显得非常凝重,也显得非常直接,非常主动,缺少一种朦胧的美感。

而且,「看月光」是刹那间的动作,这个刹那的动作不可能把「月光」怀疑成「霜」,要将「月光」怀疑成「霜」,就一定要有一个赏月的全过程,而「明月光」显然更能体现赏月过程。

同时,「月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东西,一般不会专门去「看」,如果特意地去「看」,肯定就会非常清晰,也就不会错把明月当成「霜」了。

还有就是,「明月光」显得不经意之间月光就映入眼帘,在不知不觉之中,月光就侵入心扉,所以才会让诗人怀疑是「地上霜」,这就给人一种朦胧的、迷人的美感和美态。

所以,通行版的「明月光」要比原版中「看月光」更符合当时的意境,更能体现诗歌意境美。

第二,是原版的「望山月」好,还是通行版本「望明月」好呢?

一个「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了此时此刻的诗人意境从刚才的迷蒙转为清醒了,他翘首凝望月亮,不禁想起了此时此刻的故乡也正在这轮月亮的照耀下,自然而然引出了下句的「低头思故乡」。

「山月」中的「山」字,使得李白这次羁旅他乡偏僻之地的感受显得非常真实,这不符合仗剑远游、鄙视权贵的李白气质,也使得诗歌显得太过「实」,缺少一种迷蒙之美。

还有,「明月」二字,使得诗歌形象与诗人情感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普遍性,使得诗歌完全摆脱了山间地理位置的限制和隔阂,比带有明显文人气息的「山月」二字更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能更好引起读者的千古共鸣。

同时,「明月」中的「明」字增加了月夜的亮色,使得画面明丽动人,仿佛看到了孤独的诗人,羁旅他乡,除了酒,就只有明月为伴,这明月的亮光点亮了李白的思念,也感染着无数后来的读者,这个「月光」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力量,可以穿越千载。

所以,通行版中「望明月」比原版的「望山月」更有一种独特的美境。

其实,多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对【静夜思】的不同版本都持有不同的意见,争论不休。

然而,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凝聚了多年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的修改心血,和融合了无数读者在明月下思乡的共同心理而成,所以更能深入人心,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受到后世读者的普遍接受和欢迎。

再者,修改后的通行版本语言清新自然,情意更加深厚,意境更加完美,达到「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所以,不能一笔抹杀现在通行版本的功劳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