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再读鲁迅的【范爱农】:一个新的专制统治来临,一切重回历史原点

2023-12-14文化

【范爱农】

【范爱农】是鲁迅的一篇追怀亡友的散文,写于1926年11月18日,发表于同年12月25日【莽原·第1卷·第24期】,后收录在鲁迅称为「回忆的记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整篇散文其实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徐锡麟被杀写起。徐锡麟去刺杀安徽巡抚恩铭,战斗到弹尽被捕,随即被杀害。在海外的鲁迅他们得知徐锡麟被杀的消息后,鲁迅主张发电,「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但范爱农不主张发电:「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作为徐锡麟的学生的范爱农居然主张不发电,这是为何?其实,范爱农心中的悲愤一定不亚于任何一个人,对他来说,就像是在黑暗中,一直照亮他的月亮泯灭了啊。

第二部分写的是鲁迅和范爱农故乡重逢。在革命面前,两人越来越相知。一个人回乡是孤独的,但有了鲁迅这个也曾在日本一同追求的志士,在范爱农眼中,是新的一轮月亮,他的革命理想也重新被点燃了。

光复绍兴那天,范爱农兴奋地拉着鲁迅上街去,要看一看光复的绍兴,街上旁的人都一切如旧。偌大的城,除了你我,还有谁理解革命呢?

然而辛亥革命是不彻底的,「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不久鲁迅就受到了威胁,绍兴待不下去了,范爱农也主张让鲁迅离开了。尽管分别的那一天,告别词就两句,甚至是无言,但一再表明了他的失意。后来鲁迅得知范爱农去世的消息,据说他是「站在水里死了」。

文章随着范爱农的死到了关键部分,这是鲁迅要表达的重点, 范爱农的死意味着当年大革命的死,范爱农的终结正是辛亥革命的终结。范爱农的死意味着他的精神理想的破灭,他精神理想破灭意味着大革命的失败。大革命的失败意味着一个新的专制统治全面来临,一切重回到了历史的原点,说白了兜兜转转我们根本走不出这个专制的命运。

一个新的专制统治来临,一切重回历史原点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革命看似胜利了,推翻了满清王朝,绍兴也时髦的光复起来,可那社会真是如此么?守旧势力无非是换了旧衣便又登场了。

尽管王金发抵绍后推翻了章介眉、程赞卿等组织起来的绍兴军政分府,但是新成立的军政府不仅留用程赞卿当民事长,王金发不久也「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结果是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内骨子里是依旧的」,绍兴光复,只是革命走了一个过场罢了。所谓「军政府」,「还是几个旧乡绅」,旧势力摇身一变,依旧统治着人民。 革命前是统治者,革命后还是统治者;革命前是被统治者,革命之后还是被统治者。革命之前饱受奴役、压迫、剥削的那一批人,革命后还是饱受剥削压迫和不公。

大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但统治上千年的专制制度、暴政以及这种制度下造就的集体无意识和国民性并没有被推翻。所以在鲁迅看来,革命是失败的。 社会依旧是一个专制暴政的社会,社会统治和治理充满了武断、任性、野蛮和暴力。

在鲁迅看来,我们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轮回的历史,一部轮回的惨痛历史,「总是三翻四复的唱不完。」一直都在唱老调子。

历史上所谓的革命、起义都是换汤不换药。起义的人生理想无非是「彼可取而代之」而已,新的奴隶主代替旧的奴隶主。 一旦新的主子上台,是决不肯废去奴隶的规则的,而只是修补「老例」,甚至还要严厉。说白了乱世之后,确定一个新的主子,来给他们或仍旧或新颁做奴隶的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当然,新的奴隶主在王朝初期往往实行轻徭薄税、休养生息,甚至是比较开明的专制,让民众从事生产、好安心、安稳过日子罢了。而一旦统治稳定,专制开始强化,权力不再受任何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 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统治和社会治理越来越任性、野蛮、暴力、强权,越来越不耐烦。最后连遮羞布都不用了,直接显了本相,露出獠牙,完全没了吃相。

于是民不聊生、社会不安定因素扩大,甚至重回动荡。新的轮回又开始了,命运转盘就是这样一直兜兜转转,始终走不出来。而民众就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两种状态中一直循环,成为历史的过客和看客。也就从未争取到做人的资格。

所以说,只要生存的土壤没有改变,作为其生存根基的「国民性」没有丝毫的改变,风云变幻后,一切都只会袭古,甚至变本加厉。大革命之后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专制统治将全面来临, 一切皆重回到原来的历史原点上,甚至更残暴更血腥。

本文参考文献:

鲁迅.【朝花夕拾·范爱农】

胡天艺.革命的星与月——【范爱农】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