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河洛文化成都会议行记(十七)

2023-12-23文化

河洛文化成都会议行记 (十七)

(宁夏)周兴华

(十七)

【按】 2023年11月初,应邀参加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暨河南、四川省政协、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在成都召开的河洛文化学术研讨会。

我本次参会,念李白「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之叹息,故从秦塞选蜀道入川。

秦地山川是中华族群的早期发祥地。伏羲、炎帝、黄帝族群先民均繁衍生息于黄河上游。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生于今甘肃秦安县。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载:「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屦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氏于成纪。蛇身人首。」庖牺氏即伏羲氏,相传生于成纪,即今甘肃秦安县。【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帝王世纪】说:「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姬水、姜水之地名多在宁夏香山、甘肃境内。范文澜说:「姜姓是西戎羌族的一支,自西方游牧先入中部……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中国通史简编】)。以上说明,中国西北确系伏羲、炎帝、黄帝族系的早期发祥地。

【山海经】中流传的中华古史,记载了中华族群早期繁衍生息于黄河上游:凡是传说中三皇时代的史迹,基本记录在【西山经】西次三经,也有个别记录或重复记录在与「西」「北」地望有关的各经。至于尧、舜、禹、夏史迹,基本记录在与「东」「南」「中」地望有关的各经。从【山海经】的记载看出,三皇时代的史迹,基本发生在中华西北地区,尧、舜、禹、夏时代的史迹,基本发生在中华中原及东南地区。

历史时期秦地与巴蜀的关系,【史记·秦本纪】载:"历共公二年(前475年)蜀人来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蔡泽列举范雎之功时,提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指出范雎相秦时,巴蜀、汉中之间已有栈道相通。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在先秦时期即已相通。

从秦塞入川,观一路山川形胜,思平生奔波寻觅,文物古迹扑面而来:从史前史到成文史,从本国到外国,从已知三四百万年到二三千年之间的人类遗迹,相较于地下地上遗存的文物古迹可谓凤毛麟角,但从中可以看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虽一脉相承却泾渭分明;相同的发展阶段虽各有区别却大同小异;不同的地区虽各有特色却表里相通。人类一路走来,经历大同小异。

多年来,见有关著述将以宁夏灵武水洞沟等考古遗址为代表的细小石器年代作为宁夏等西北地区石器时代的开始,叹其数典忘祖;见考古专家对照商周青铜图谱、汉唐等朝代的文物图像认定岩画的产生时代,怪其本末倒置;见长城调查报告以明清地方志记载为据将宁夏及其毗邻地区遗存长城多认定为明代始筑的长城,知其不知源流,等等。遥念古迹,一路遐想,不胜感慨(图像来源见后注)。

兰州

七十老将寻乡愁,

邀我靖远翻山沟。

兰州紫塞沿河走,

桑园山顶秦烽堠。

乌金峡中大浪烽,

靖远长城蒙恬修。

故地飞越忆新篇,

山风依然思旧友。

——周老寻迹23.11.6

【注】 【甘肃新通志】记载兰州境内秦皇长城:「兰州府【皋兰县】长城,在县城黄河南岸,秦时筑。」

黄河桑园峡

黄河桑园峡堑山遗迹

黄河桑园峡垒砌高山坡根长城遗迹

黄河乌金峡

黄河乌金峡

黄河乌金峡秦烽燧

黄河乌金峡秦烽燧

靖远县龙荒水沟秦皇长城

靖远县龙荒水沟秦皇长城

靖远县龙荒水沟秦皇长城

靖远县石门乡红窝窝沟秦皇堵沟长城

中华西北与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历史文物观览

周兴华:旧石器早期的中国阿舍利式河朔手斧等重型石器

周兴华: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区冰川擦痕打破动物岩画 证实此地岩画产生于距今2万至3万年以前

周兴华:宁夏贺兰山岩画区冰川擦痕打破人面像岩画 证实此地岩画产生于距今2万至3万年以前

周兴华:宁夏中卫大麦地人面像岩画

周兴华:蒙古高原人面像岩画

周兴华:蒙古高原人形岩画

周兴华:蒙古高原人形岩画

周兴华:新疆天山人形岩画

金沙遗址

周兴华:三代(夏商周)青铜器人形图铭

商代大禾人面方鼎

周兴华:四川三星堆青铜人面铸像

(转载请署名原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