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除夕的10大民间习俗,不可不知!

2024-02-08文化

几千年来,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过年的情结。一到过年的时候,在外地忙碌的人,无论多远,都要除夕夜之前,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过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唠家常,尽享天伦之乐,这就是过年了。

除夕,就是过年的前一天晚上,一般是农历的腊月三十,或者腊月二十九,所以又叫「年三十」,是春节期间非常隆重盛大的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期间,民间有非常丰富的习俗活动,下面挑选其中的10个,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传统文化。

一、贴春联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喜迎新春。现在的春联,都是纸张做的,其实在古时候,是由桃木做成的,叫做「桃符」,不叫春联。宋代王安石中的【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这个「桃符」。

后来纸张大量出现,人们才开始在纸张上写对联,叫做「春帖纸」,直到明代,才正式有了「春联」的称呼。

二、贴门神

在过年的时候,除了贴对联,人们还会在大门上贴上门神,以求一家人的福寿康宁。门神一般是两个武将,戴着金盔金甲,一个手持钢鞭,一个手握银枪,或者拿着其他各种武器,怒目圆睁,相貌狰狞,随时准备为保护一家人而战斗。因为民间的大门一般是两扇门,所以就是两个门神,一边一个。

几千年来,两个门神的版本很多,比如有赵公明、岳飞、韩世忠、杨宗保、穆桂英等等,都是些武艺高强、精忠报国的英雄。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了现在经常看到的版本:秦琼和尉迟恭。

三、贴福字

过年之前,在我国民间,家家户户的门上、墙上、门楣上,还会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福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吉祥如意。

这个福字,往往都会倒过来贴,意思是说「幸福已经来到」、「福气已经到了」,为家人祈福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四、放鞭炮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眠于海底深处,一到春节的时候,就会出来寻找食物,伤害人类。这种怪兽非常凶猛,没有人能够制服,但却害怕「噼里啪啦」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发明了鞭炮,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燃放鞭炮,驱逐年兽。

五、祭天地、祭祖先

每逢大的节日,我们中国人都有祭天地、祭祖先的习惯,除夕当然也不例外。一直到现在,民间很多地方,还保留着这种习俗,都会举办隆重的祭祀仪。

孔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祀祖先,祭祀天地,代表着人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祭祀祖先,代表着对祖先的缅怀和感念,是中华孝道的一种传承方式。

六、团圆饭

除夕在民间也叫年三十、大年夜,是新年旧年更替的时候,所以在祭祖完毕后,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吃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团圆饭,代表的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意思,所以家中的所有成员,即使出了远门,也要及时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如果有人实在不能回家,那也要将碗筷摆上,象征一家人团圆吉祥。

七、守岁

除夕守岁,也叫「熬年」,也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大家在除夕都不睡觉,一直等到大年初一的早晨,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民间习俗,历史也很悠久,在西晋的【风土志】中,就有记载。

守岁有两层含义:老年人守岁,有珍爱光阴的含义;年轻人守岁,有为延长父母寿命的含义。

八、吃饺子

在北方地区,除夕夜流行吃饺子的民间习俗。俗话说:「过年谁家不知饺子」,就是由此而来。吃饺子的寓意,是更岁交子,子是子时,交与饺谐音,吃饺子有喜庆团聚、吉祥如意的含义。又因为饺子外形像元宝,所以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九、压岁钱

压岁钱,也叫「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

除夕这天晚上,吃过年夜饭后,家庭里的长辈,或者一家之主,就会给孩子们分发钱币,是用红线串起来的铜钱,然后挂在小孩儿的胸前,寓意是驱邪避灾。到了现代,虽然也流行压岁钱,但形式有了很大不同,大家给的已经不是铜钱了,而是用红包包的纸币,已经失去原来驱邪避灾的含义了。

十、接财神

在北方地区,在除夕这一天夜里,有迎接财神的民间习俗。到了除夕子夜时分,女主人下厨房煮饺子,男主人提灯到户外接财神。然后在家中庭院里摆上供桌,点燃香烛,跪拜上香。女主人把饺子煮好后,要先捞上一碗贡献给财神,然后再把其余的饺子分给家人,大家一起开开心心过年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