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中国年:中国特有的年味

2024-01-10文化

近期都在说中国年,年味去了哪里?好像跟记忆里的过年不一样了,传统习俗的简化,甚至可能是消失,这些都有可能削弱了年味在脑海里的认知。

小时候的记忆

在记忆中,过年就是从腊月二十以后开始赶大集,囤年货,年货里必不可少的是鱼,毕竟象征着年年有余哈 ,当然鱼买回来以后肯定是宰杀然后用盐腌制之后,挂到院墙里晒着,等吃的时候那就是鱼干了,其实那个味还真挺不错的。

在北方多数以面食为主,到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开始蒸馒头,因为北方有个习俗是过了除夕一直到正月十五都不能蒸馒头,只能吃年前蒸的馒头。蒸馒头的时候,第一锅一般是蒸「团圆」(其实就是千层饼上面捏些花,插些大红枣 ),出锅前还得放一挂鞭炮(我认为就是喜迎团圆的意思,图个吉利),然后将「团圆」放到堂屋正对门的茶几上,长辈说这是敬天,感谢老天爷的恩赐,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开始蒸馒头,每家根据人口多少,蒸个大概多少馒头,然后就是用蛇皮袋装起来,留作食用。

到了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一大早上起来,不是先吃饺子,是贴对联,挂红灯笼 ,见人就问:您家对联贴完了没?贴对联往往是两个以上人员配合,我觉得可能大多数都是父子(因为母亲在准备早饭),对于父子来说,可能这是一年少有的互动时刻,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很开心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最受期待的还是除夕夜,因为这一夜是最热闹,最精彩的一夜,天黑以后,一桌子热腾腾的年夜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父亲和爷爷喝着小酒,小孩吃着肉,满嘴是油,其实也就过年的时候能见到这么多的荤菜,平时都是吃土豆丝多,哈哈。电视机里等着放春晚,小时候最期待的节目是杂技、小品、魔术等 ,那是欢声笑语,乐不拢嘴。屋内是欢声笑语,屋外是鞭炮齐鸣,谁家放烟花了,小孩子饭都不吃了,赶紧跑高处去看,有时候眼睛都看不过来,如果年前在下点雪,烟花的五彩斑斓和雪地的白可是相互映衬,格外的美。除夕夜的烟花炮竹有时候会响一个晚上,你还记得曾经半夜十二点掐点放鞭炮的时候吗?

除夕夜熬夜看春晚有多爽,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就有多困难,也不知道是几点,反正迷迷糊糊的听到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然后你就能听到妈妈喊你起床的声音,大年初一早上饺子下锅,鞭炮就得响才行,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吃完饺子之后,跟着父母去拜年,那时候,去长辈家拜年可都是争第一的,早上天不亮就去敲长辈家的门,给长辈拜年的。再之后吃完饭出门拜年可就能遇到拜年大部队了,见面互相问候一句:新年好啊!友情提示:到别人家拜年,可得准备好衣裤口袋,用来装花生瓜子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年初二开始就是走亲戚咯,初二去外婆家,也是舅舅家,毕竟娘亲舅大,舅舅是排第一个,之后的七大姑八大姨就随意哪一天了。那时候的压岁钱虽然只有几块钱,但是对于小孩来说,已经算是「巨款」了。当然了,这些「巨款」总会被父母以「给你存起来」为由收走 。

长大之后

春节回到家,早一点的可能是腊月二十八,晚一点的,可能除夕夜都赶不上,不是没放假,就是堵在了路上。仿佛过个年总是很赶时间,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回去过年,只知道春节到了,要回家 。回到家以后,出门跟家乡父老乡亲寒暄半日,那个兴奋劲头也就过去了,也不再期待除夕夜,也不再期待春晚的节目,也不再期待那彻夜不停的鞭炮声,因为这些可能都没了,又或许是自己见多识广了,对这些也就司空见惯了。

可能唯一期待的就是那一顿年夜饭,以及年夜饭之后的一桌麻将,可能那是一年之中唯一跟家里父母长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亲身参与的游戏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一些「专家」的建议,一些中国年特有的传统就此消失了,那些你认为的年味也就变了味,失去了期待感,可能再往后的几代人都说不清楚中国年的习俗是什么了,年味淡了 。

今年的除夕可能都是在回忆小时候的除夕场景中度过的,每逢佳节倍思亲 ,回家的心亦是焦躁不安,归家心切。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见识短浅,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期待,还是因为长大后,见多识广,对所有的事都没了期待和好奇心,亦或者来自多上的压力导致自己无暇多想,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文章结语: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才是最牛的!

谢谢阅读,提前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大吉,心想事成!

你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样的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记得点赞+关注哦~

声明: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