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人民性

2024-06-07文化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本质属性。新时代儿童文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精神需求与培养祖国未来为文学使命,深耕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积极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推进题材拓展与文体创新,建构、完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儿童观,开创出中国儿童文学现代化道路的新景观与新气象。
作为成年人专门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儿童与童年问题是儿童文学关切的价值中心。儿童文学为儿童服务,就是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儿童性是儿童文学的第一属性,它标示这种特别的文学是为儿童所有的,是为儿童专门制作的。以人民性的价值视域理解看待儿童性,有助于我们持续拓新儿童文学价值观念,自觉建构中国儿童文学主体性。
人民生活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生活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是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与人民生活中开展实施的。为儿童写作易被简单地理解为仅以童年为审美对象,窄化为写孩子给孩子看,抽离儿童的社会生活内容,缩小儿童观察与感受人生的窗口范围。儿童文学以儿童视角看待世界,看到的也是整体范围内的人生与存在,只是由于儿童的身心、认知等尚处于发展中,在感受、理解、评判事物时与成年人呈现出差异。儿童文学所要表达映现的就是童年生命专属的样态,观照提领的就是基于儿童与成人间的差异而需要建设的内容,需要完成的是儿童发展的任务。社会化不充分使得儿童葆有纯真的目光,能够看见与获得不一般的世界景观,这使得儿童文学往往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批判反思功能。总之,儿童文学发轫发展于人民生活中,始终在儿童与成人的双向互动与对话中展开。
从文学史看,经典儿童文学一定是厚载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内容的、蕴含着深刻人民性的文学。新时代儿童文学最为可喜的变化是其开放自如的儿童文学观的达成。作家们能够以更为解放舒展的姿态看待童年人生,能够深深扎根广阔的人民生活去书写万千童年姿态,去展开童年想象,擘画童年愿景。谢华良的【陈土豆的红灯笼】于2021年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家自己说「陈土豆」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人物形象,一个纯粹透明的中国乡村男孩。叶广芩的【耗子大爷起晚了】也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个「耗子丫丫的故事」系列在老北京最为质朴的日常生活细节中流淌着童年的诗性之美。「动物与孩子」系列——【熊猫小四】【猴子老曹】,是叶广芩长期扎根秦岭深山而结晶的心血之作,是她对秦岭人民伟大生活实践最真诚的儿童文学表达。伍剑于2016年始推出的【外婆】系列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各年龄段读者的欢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品完全是从生活出发的。伍剑认为:「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文化,把自己故乡的文化价值付诸笔端,让审美得到升华和积淀,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放入‘地理’的范畴。只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打动读者的作品。」
人民性开拓儿童文学多样化叙事景观
21世纪初第一个十年,原创儿童文学刚开始趋于繁盛时,市面上儿童文学的品种、题材类别、文本形态等整体上不够丰富。新时代原创儿童文学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从作家队伍培养、出版选题策划、精品工程实施、阅读文化建设等方面发力,作家们与广袤的土地与质朴的人民保持着精神的血肉联系,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好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儿童文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对童年人生的审美理解与艺术追求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开拓出多样化的儿童文学叙事景观。
历史叙事是儿童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一环,以文学的路径引领孩子进入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秉持清醒的民族国家记忆,这是儿童文学独具的价值功能。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积极探索历史叙事的新方法,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贯穿百余年党史的历史自觉方面不断推出力作。为了写好抗日战争时期大连的故事,刘东整整用了25年的时间去沉淀与体验,用情感去与彼时的千千万万大连人民对话,照亮历史书写的儿童文学灵魂。
乡土、乡村叙事不断呈现新貌,这是实践论的儿童文学美学观念不断深化的结果。张国龙持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乡村少年这一主体群的成长与社会发展问题,他的【瓦屋山桑】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看山乡巨变中乡村少年的人生轨辙,以少年群像的塑造对乡村建设主体深度思考,该作获第35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最佳文字奖」。赵菱的【我的老师乘诗而来】获首届「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她书写的是特岗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与发展乡村教育,写出了最美乡村教育,勾画了儿童教育的应然未来。张吉宙的【小黄牛和野斑鸠】书写20世纪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进程,作品饱含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情,以动物视角引领孩子与历史对话,在童话思维与历史意识融合、乡土文化的记录与传承方面均有很好的创新。
新时代儿童生活的都市叙事百花齐放,呈现出作家们对儿童主体性建构的持续深化认识。萧萍的【沐阳上学记·我就是喜欢唱反调】于2017年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萧萍说:「我想写出中国儿童的口语式诗行,我想写出枝蔓叶展的童年现场,我想写出一个中国母亲忧心忡忡、瞻前顾后的琐屑,写出多媒体时代充斥的各种教育声音……」陆梅的【万花筒】以上海小弄堂写人生大世界,是一部精彩的穿越童年镜像的力作,作品获第35届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最佳文字奖」。
此外,以汤汤的「奇幻童年故事本」和「幻野故事簿」等为代表的幻想叙事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将民间情怀、人民性与现代童话精神自然交融,以呼呼生长的故事引领孩子们自由坦荡地行走在世界的大道上。
人民性扩容儿童文学的思想含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原创儿童文学主题建构出更为丰厚的价值体系,极大地扩容了其思想含量。作家们秉持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儿童观,塑造出更多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新时代儿童形象,讲述出更多彰显中国精神的精彩童年故事。
在少儿科幻领域,陈楸帆的【零碳中国】以宏阔纵深的宇宙意识与生命认知为基点,以少年儿童最易进入的游戏情境与未来旅行为叙事逻辑,将儿童的自我意识觉醒、主体性建构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命题深度融合,致力于在每一位少年儿童心灵中播下绿色的种子,培养真正肩负全球使命的「碳中和一代」。
中国式现代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儿童文学在面向儿童的生态教育与环境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作家们对此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诗学价值与美学魅力的作品。彭学军的新作【大鸟】讲述发生在江西鄱阳湖的芦洲村,成人与儿童携手保护白鹤的精彩故事。【大鸟】既是指向天空的叙事,又是脚踩大地的写作,写出了在中国人美丽心灵呵护下的生态大美。栗亮的【江水清清到我家】在自然、文化、精神等多维价值视域中书写长江东岸天然港湾薛家洼的生态蝶变,将生态治理症结与乡村儿童教育、都市儿童心理健康等问题融通思考,开创出生态写作的新范式。
对特殊儿童的文学书写是儿童文学价值体系构建的基础部分,越来越多的作家对此致以人文关切。舒辉波近期推出一部历时多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儿童文学力作——【听见光】,书写的是中国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张哲源的成长故事。舒辉波经由深度调研与心灵对话,思考特殊儿童主体性建构面临的根本问题、突破之道、内外条件与实现的普遍规律,探讨特殊儿童可能的人生道路与发展方向,在特殊儿童的伦理关怀方面提供了标志性的写作范本。
新时代儿童文学正在朝着「顶天立地」的人民性写作方向积极努力。曾有情、张子影合著的新作【绽放太空的玫瑰】是首部以女航天员为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作品以儿童情感作为航天梦想达成的主动力,将儿童认知与积极参与作为航天内容书写的主线索,写出了为孩子喜爱的航天叙事作品。葛竞的【宇宙的梦想】在小说的写法中自然融入童话的美学气质,从儿童视角书写航天事业,以童真、童趣介入科技强国的宏大命题。在置身火热的生活现场、积极回应儿童生命律动方面,左昡以【我的世界】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我的世界】写的是男孩张原暑假来到北京,与外卖骑手父母共度他十岁的夏天的故事。左昡将骑手生活的坚韧与快意、儿童的纯真与游戏精神、文学的美善与理想情怀紧紧融为一体,对儿童文学中「儿童性」与「人民性」的美学命题作出极具思想力的表达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