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再读孔乙己,我看见了「勇气」!

2024-02-21文化

上学的时候读【孔乙己】,老师负责讲,我负责听,似懂非懂。因为年少,缺乏生活的阅历和体验,只能被动地接受。

那个时候觉得孔乙己——可恨、可笑、可怜。

之所以可恨 ,因为孔乙己虽然读过书,字也写得好,但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好喝懒做」,日子愈过愈穷。经常到咸享酒店讨酒,明明没有钱,却依然把钱换酒喝,实在是不求上进、不懂变通、无可救药。

之所以可笑 ,因为孔乙己偷盗,却美其名曰「窃书不能算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他形象邋遢,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看着像「讨饭一样的人」,却要教人写字(「茴」字的四种写法),给邻舍的孩子吃分本来就不多的茴香豆。

之所以可怜 ,因为孔乙己连名字也没有,由于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他自称读书人,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孔乙己偷东西,被丁举人打成了瘸子,自己还硬要说是跌断的。

当时来看,孔乙己的遭遇,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礼教对人的摧残造成的。这一类人,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残害,满脑子之乎者也,宁愿被人戏弄,也要强调自己是一个读书人。鲁迅对孔乙己怒其不争,哀其不幸。

【孔乙己】是鲁迅191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距今已经有100多年。自己读孔乙己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曾经觉得永远不可能像孔乙己的我们长大了。人到中年,重读孔乙己,难道身上没有孔乙己的「影子」了吗?

孔乙己的形象是矛盾的,他自许读书人,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着;他读书不成,却不肯脱下所谓的长衫;他好喝懒做,却从不欠洒店的账,但也闹出「窃书」的笑话;他虽穷困潦倒,却还会分不多的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他没背景、没资源、没身份,却要穿着长衫去讨酒,还是唯一站着喝酒的人。

反观现在的人,难道不也在自相矛盾中挣扎吗?

我们嘲讽社会不正之风,可办起事来却又想着托关系;最恨「贪官」,却又想着升官发财或者巴结官员;痛恨「潜规则」,却希望成为潜规则的受益者;鄙视崇洋媚外,买的却都是国外产品;看不起「富二代」有钱人,结婚、交朋友却想找有钱的;最痛恨送礼,却希望别人收下自己的礼;抨击社会不文明现象,却常常是不文明现象的实践者。

相比起孔乙己,现在人只是带着「面具」生活而已,是典型的「两面人」。

孔乙己虽然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但身上还是有闪光点的。他偷东西,但只偷书,说明他还有人文人的气节,现在人根本不会「偷书」,因为书不值钱;他好喝懒做,但会给小朋友分茴香豆吃,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说明他内心是善良的,现在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躺平」;他虽然穷困潦倒,但依旧长衫在身,不愿意着「短衫」,说明他内心还有坚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学而优则仕),现在人还有这种坚守吗?他不「社恐」,尽管会被别人嘲笑,但还是会参与社会活动(喝酒),比起现在人动不动自杀可要勇敢多了。

孔乙己之「痛」,并不是他不愿意脱下长衫,放下尊严和面子,也不是他好吃懒做,不爱劳动,而是在接受了教育和礼仪之后,不愿意再向金钱和权势低头罢了。(如果读书和不读书一样,那干嘛还要读书呢?)

今天再读孔乙己,并没有觉得他很「无能」,相反觉得他挺勇敢的,孔乙己至少坚持一个封建文人的「气节」。现在的人已经没有气节了,因为人们早就懂得了金钱和权力的重要,所谓尊严和面子,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一文不值!

一直原创,感悟人生。

与君共勉,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