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风氏文玩收藏馆:竹根雕——济公摇扇

2024-06-22文化

如果我有的选择,比如说可以「定居南方」的话,我认为我自己对于竹文玩的喜爱绝对不会低于目前我对文玩核桃的喜爱。因为分属「四君子」之一,竹子总是会给我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感觉,无论是折扇、曲笛、竹根雕……,任何竹制品都会让我有一种特殊向往。

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是深入人心的,并不需要学习或者是接受教诲,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那些可以言传更需意会的东西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审美。与文玩核桃不同,在北京的或周边北方城市的文玩卖场当中,竹文玩并非主流,因此售卖竹文玩的商家也不是很多,因此,每次在卖场当中路过卖竹文玩的摊位我都会「走不动道儿」,不过,我也只是看看而已。

对于竹文玩,我所认同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本就有着实际用途的竹制品,比如折扇;一类是竹珠所穿成的手串;一类则是本文的「主角」——竹根雕。竹根雕很多都属于「随形雕」,工匠们借着竹根本来的形状、纹理……等等,将竹根雕成各种有趣的形象。在我的认知当中,竹根雕最常见的形象有僧人、金蟾、老翁……等,而一些小的竹根材料可能就比较「随机」了,各种形象都有。

加上这个「济公摇扇」,我一共有两个竹根雕,另一个「炸毛哥」我已经在【风氏文玩收藏馆】当中写过一篇文字了,而「炸毛哥」与本文中的「济公」看上去却不尽相同。这也是竹根雕制品的差异表现之一。

常见的竹根雕,都是以「白茬」的形象出现的,根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属于竹子那特有的纹理,而我的这个「济公摇扇」,说好听一点是已经「包浆」了,乍一看已经无法看出这是一个竹根工艺制品了,只有通过对底面以及一些孔洞的观察,才能确定这个手把件确实是由竹根雕刻而成的。对我而言,这两种竹根雕我都喜欢,如果非常要选择的话,我会更倾向于露出竹子纹理的根雕。

我会觉得手把件(或小型摆件)对我「不是很友好」,当然这是因为北方的天气问题,北方的冬天干燥且屋内有暖气,这对于那些处理不够「完满」、没有把「竹子活性」全部杀死的竹根雕来说比较「残酷」。我的那座「炸毛哥」就裂开了一个口子,而这座「济公摇扇」,因为到我手里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再加上我也确实更加注意对它的呵护与保养,「济公」在我这里「过得很愉快」。

因为之前真的很是迷恋过竹制品,所以还真是花过时间去做研究,知道想要竹制品不因为干湿度而变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并不取决于我会如何保养,而是在这座竹根雕「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了。传说中,竹子要反复「煮+晒」,才能够完全破坏竹子的活性,才能够保证竹子在干透之后不会因为湿度的差异而产生形变,到底应该「几煮几晒」,我没有亲自动过手,不敢妄言,我能够「证明的」,就是在北方的冬天室内,一些竹文玩真的会「变形」!

这座「济公摇扇」在我手里已经有几个年头了,我自认为保养得很不错,这也算是对我真的喜欢文玩的一种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