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元宵节起源与习俗最新一览

2024-02-22文化

元宵节这一传统佳节,是我国的传统民族节日,可是不一样地域中间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搭配都有一定的差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起源与习俗最新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元宵节起源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吃元宵代表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2、耍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耍龙灯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个华人聚居的地方!

3、舞狮子: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4、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5、送花灯:

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6、踩高跷:

踩高跷亦作「踩高蹻」,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迎紫姑:

迎紫姑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汉族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汉族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9、走百病: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莒县农村男女老少这天都要到野外走一走,谓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10、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活动,这项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元宵节南北美食

1、汤团

元宵佳节,北方人吃汤圆,关键祈祷全家人和和美美。做汤圆常用的檽米性温、味甘、滋阴养血调血、健脾养胃、益气治腹泻,有暖中、生津止渴和润肺的作用。其次各种汤团基本馅关键以果料和坚果为主导,包含白芝麻、核桃仁、花生仁,再再加上食用油,营养成分就「更上层楼」。水煮汤圆是非常简单的作法,实际上也是最身心健康的食用方法。

2、油麦菜

广州人过元宵佳节时喜爱「偷」摘油麦菜,拌以糕饼店烹煮,听说这类食品类意味着吉祥如意。广东省人的个性平静确实,对节庆日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常最常见于新店开张等节庆日场所的油麦菜,也是元宵佳节必需的节庆日用具。常常变成南方地区餐桌上常见蔬菜的油麦菜,姓名就和「聚财」楷音,因而也被看作是代表富贵满堂的喜气的东西。

3、元宵茶

在陕西省等地有吃元宵茶的风俗习惯,便是在热汤面中放入各种菜和新鲜水果,很像古时候的「元宵节粥」。此茶提升了甲基纤维素、矿物及维他命的摄入,且不象一般元宵节那麼油腻感,针对因为传统节日多食畜类食品类而展现的酸性体质有水解作用,也使元宵节的营养成分更加全方位。

4、油茶树

元宵佳节夜里的进食,平地上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粽子,一天吃汤圆;山区地带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更是说白了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放锅里做油茶树也曰面茶。

5、油锤

元宵佳节的时令食品类,在汉朝时浇上汁水的小米粥或豆粥。但此项食品类关键用于祭拜,还算不上是传统节日食品类。来到唐代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述了:「汴中节食减肥,上元节油锤。」油锤的制作方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述,相近子孙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些人美其名为「水彩画耀眼明珠」。

6、水饺

正月十五来到,北方地区有吃粽子的习惯性,山东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式,因此 正月十五应当吃粽子。水饺是一种有悠久的历史的民俗进食,备受普通百姓的热烈欢迎,民俗有「美味但是水饺」的俗话。

7、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佳节喜欢吃枣糕,含有万事如意的喻意。枣糕原是清代皇宫专用点心,其食香远,通道丝甜,带有维他命C、蛋白、钙、铁、维他命等营养元素,既能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津;也有保护肝脏、提升肌张力、美容养颜防衰之作用。

8、粘糕

粘糕别名绿豆糕。元宵佳节除元宵节、鲜面条外,也有吃粘糕的。唐朝名中医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生寒、无毒性、除热、益气。」唐朝以后,元朝也是有元宵佳节食糕的记述。

9、面灯

谈起元宵佳节的风俗习惯,大伙儿一般都是会想起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迷,殊不知也有一种风俗习惯是以汉代就广为流传出来的,那便是正月十五点豆面灯。元宵佳节的灯光效果是吉祥如意之翼,能驱妖驱邪除病,因而正月十五捏豆面灯便是普通百姓祈祷新一年阖家幸福,祖业昌盛。

10、豆面糊

昆明人喜爱吃豆面糊,作法跟元宵节类似,是将豆炒过后压面,团成肉丸子后自来水煮开就可以,口味非常好。

11、糟羹

台州市一带每一年正月十四看了彩灯以后食糟羹。糟羹用丝袜高跟鞋、毛笋丝、平菇、黑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西兰花等炒过,再添加少量米糊,熬成带盐味的粘稠食品类。正月十五喝的糟羹为甜的,用番薯粉或莲藕粉加上莲籽、甜枣、干桂圆等制成。

12、馍馍、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佳节有吃馒头、麦饼的风俗习惯。听说缘故是馍馍为醒面,麦饼为环形,取「发子发孙阖家团圆」之意。湖南常德市上元节每家以椒为汤,添加苋菜儆果诸物招待顾客,称之为「时汤」。

13、鲜面条

江北地区民俗广为流传有「上灯元宵节,落灯面,吃完之后望2024年」的民间谚语,本地人在正月十五夜里要吃面,听起来与元宵节不有关,但也是有祈祷好意头之意。【仪徽岁时记】载:「(元月)十八落灯,别人啖面,俗谓‘上灯汤圆落灯面’,每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喻意喜气绵绵不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