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家乡客,过年回家回不去的尴尬

2024-02-18文化

跟往年一样,在深圳过完除夕,然后一家人开车回老家拜年。

与往年不一样,今年有一个侄女结婚,按家乡的风俗,需要摆酒三天。亲戚朋友都集中在我哥家里帮忙,喝酒。

人多,也热闹。热闹之余,略显尴尬的是,除了哥哥姐姐家里的子女,父系家族与母系家族的长辈、同辈熟识外,大多数亲戚家的下一辈和下下一辈基本上都叫不上名字了。

亲戚聚在一起,免不了家长里短地唠,唠老一辈的事情,还能插上两句,唠小一辈和家乡的发展,挣钱的机会,就已经是路人甲了。

同辈间,共同话语也不多,回忆一下小时候的事情,问候一下现今的幸福,就沉默下来,轮流发烟抽烟,找不出更多的话题。

侄女结婚,酒席是在家里办的,家族分支又多,来的人也不少,整整摆了30桌。事情不少,都是亲戚在帮助,按亲疏与年龄各有分工,唯独没有安排我做事情。抢着做一些零零散散的小事,才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初一从深圳出发,初七回的深圳,路上用了两天,呆在老家共5天。除了参加侄女的婚礼,还抽空参加了一场同学会。

同学来的人不多。因为并非特意组织的,而是临时起意叫的人,来的除了两个和我一样在外地定居回家探亲的同学外,其余都是在当地发展的同学。有老师,有医生,有做生意的个体户,也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当然也有外出务工人员。

吃着,喝着,聊着,渐渐地话题集中在子女教育和健康医疗上。聊天群体中,老师与医生最受欢迎,其次是政府公务人员。而在外务工和定居的人,在当地已经没有多少可交换的资源,渐渐地都不出声了。

回深的路上,百感交集。

回家过年,这条路早几年就不考虑了。因为母亲走得早,年迈的父亲一个独守在老屋。回家去,只能在哥哥家,或者姐姐家过年。虽然热情不减,看着他们过年的准备,过年走的程序,做客的感觉一年浓过一年。

过年回家,是拜年,也是做客。终究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家乡客。

人到中年,家有牵绊,再是纯真的同学情,也渐渐地让步于生活的需要。在家乡,没有关系,没有可交换的资源,剩下就只有越来越多的回忆。

回家过年,到过年回家,再也回不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