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南中学成立于 1942年9月,是在中共清河区党委和清河行署的直接领导下,在抗日军民的爱护和扶持下,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所学校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原长山中学校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马耀南而命名的。最初在博兴招生,招了两个中学班及一个专门为抗日小学培训师资的师范班,学生来源多半是机关、部队中的「小鬼」和部分抗日根据地及游击区的进步青年学生。学校由博兴迁往垦区之初,落脚在垦区北陲老爷庙,但这里房屋太缺,粮食供应也比较困难,吃水更不方便,数月后又二次迁校到杨家嘴。
条件有所改善,但依然很差。这里地处黄河入海处的一片荒原上,地广人稀,夏天炎热,冬天酷冷,春天一夜风沙过后,早上起床时师生们的脸上常常是一层沙土,大伙见了面都乐呵呵地道一声:「土地爷好!」热天蚊子成群,跳蚤成堆,因为卫生条件差,每人身上都生虱子,这些虱子被师生们戏称为「抗日虫」。在课堂上或自习时,如果被叮咬得不耐烦了,伸手就能从衣领内或衣服的缝隙处捏出几个。不少同学患了疥疮、沙眼和夜盲症。
这些困难吓不倒耀南中学的师生们。为了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师生们在黄河故道就地取材和泥脱坯、运水、运料,盖了50余间土坯房,有了专用教室,还修了土台子当课桌,同学们都觉得比用膝盖当桌子舒服多了。
学校还响应党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种地,养猪种菜,既改善了生活,增强了师生的劳动观念,又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学校也进一步巩固扩大。
耀南中学虽说是学校,但组织带有战斗队的性质。学校建有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还建立了抗日救国学生会,成立了基干民兵组织,装备了一些枪支弹药,轮流值勤,站岗放哨。除日常战备工作外,为预防敌人突然袭击,时常在夜间紧急集合,急行军数十里,进行战备训练。
由于有不少学生来自清河区各文艺单位,学校以这些学生为基础,建立了「青年剧社」,由张辛农老师领导。演出的话剧、歌剧、京剧、活报剧等都有相当水平,深受当地军民喜爱。
学校还有自己办的刊物——【耀中校刊】,深受本校师生以及全区教师的欢迎。【耀中校刊】是铅印的32开本,印刷精美,这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这本刊物除了传播教与学的经验外,还发表师生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
耀南中学师生之间既互相爱护又严格要求,每周都要召开生活检讨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给在成长中的学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修养基础。有的学生在参加地方的灭蝗活动时,无所谓地说:「蝗虫多点有什么关系,如果咱们学校附近也有很多的蝗虫就好了,我们可以炒一炒,美美地吃上几次。」对此,耀南中学校长刘冠甲没有批评这名学生,反而在队前做了自我批评,说:「我的学生对参加灭蝗的意义没有认识清楚,当然是我的责任!」学生们逐渐领悟了一个道理:自己的言行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一次行军去沾化的路上,焦玲同学累哭了,班长吴玉瑞一面替她背给养袋,一面批评她不能吃苦耐劳,应加强锻炼。这种教育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很有益处。
1943年初冬,日伪军出动近3万人、汽车千余辆,对垦区根据地发动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那些日子,耀南中学的师生们每天都躺在地上,身上盖些乱草伪装起来,任凭敌人飞机投弹、机枪扫射,日军、汉奸吼叫,都不予理会。有时炸弹溅起了泥土落在师生们的脸上、身上,师生们相互挤挤眼,表示相互鼓励,仍沉着不动。有的同学发现了一个土坑,便在上面搭上荆条、野草,坐在里面,这比一直躺着舒服多了,也更隐蔽一些,只要敌人踩不到坑顶,就不会被发现。但饮食越来越困难,经过敌人20多天的烧、杀、抢之后,周围已无人烟,近处的野菜根、野豆粒也不易找到。正在饥饿难忍的时候,王真突然两手捧着一些干蝗虫送到大家嘴边:「快吃,快吃!」他给大家讲了周围的敌情和同学们的情况,并告诉大家敌人已封锁了这一带的黄河渡口,一定要提高警惕。吞食了干蝗虫后,王真又冒着危险去黄河边为大家取水。大家听到远处响起一阵机枪扫射声和日军的吼叫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段时间过后,王真端着一块破瓦罐底猫着腰跑回来了,罐子打破了,瓦罐底部还留有一点水,他感到很惋惜,将水送到大家嘴边:「喝吧,喝吧!」这水是他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的枪弹底下抢来的,同学们一口一口地喝着,泪水和河水交织在了一起。
种种不幸的消息传来:八大组实验小学的部分师生被敌人赶进了海里;报社的两名同志被捕;大家在夜间曾去吃饭的那家的老大娘被杀,老大爷连同他们的房子一起被日军烧成灰烬!同学们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但大家都变得更坚强了,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更强烈了!教室、宿舍都被敌人烧光了,学校的一切都被抢光了,然而耀南中学的300余名师生却安然无恙! 1944年春天,他们又自己动手建起了新的校舍。
由于形势的发展,一批批优秀学生被调往各条战线,有的到敌占区做学运工作、统战工作,有的去了前线作战部队,也有的去了行政机关或教育战线,张林、许林、江泉、魏进、齐景民、刘中兴、许立华、刘觉民、陈育才等都提前离校走上了工作岗位。
1944年冬,焦玲和师范班的瞿斌、许震,中学班的徐汉生、夏敏江、门振溪、王化远、张伟龄、李锐云、李广宗一起穿上了新军装,奉命调往渤海军区耀南剧团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八路军战士。他们在行进中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耀南中学全体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首歌:
黎明的号声,
迎接着早晨的太阳;
青春的行列,
沐浴着美丽的晨光。
我们愉快而健壮,
像火红的太阳,
照耀着自己,
也照耀着四方。
……
「红动黄河口」东营红色故事网络巡展活动
指导单位:东营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东营市委党校、东营市委党史研究院、东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黄三角早报
本期录制: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本期播音:杜美萱
文稿整理:杜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