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感觉孩子不适合上学,只适合放假,怎么办?

2024-02-21文化

花生妈的小纸条

开学在即,我也要开工了,龙年第一场直播,

我这个社恐 i 人亲自出镜

,因为是做我最喜欢的事情——给大家介绍好书。

这场直播是

读库和读小库专场

,我为大家

精心挑选了十几套好书

,都是我家花生和布丁看过或在看的,从

3-15岁

都有。也有我自己看的适合家长的。直播间还有

惊喜嘉宾

——目前暂时保密。

好书就像魔法,不仅能帮孩子收心,更能助力孩子学习和成长,开学大吉!

今年寒假给我的感觉是,全国家长都在带孩子出游,春节的旅游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

海外游凤毛麟角,花生的表弟小布丁一家虽然出了国,但也属于消费降级——

不是欧美去不起,而是泰国更有性价比。

大多数家庭只是国内游,其中的一大部分又是周边游或返乡游。

我和花生属于返乡游——回杭州老家顺带旅游放松。但花生却说,

不过是换一个城市写作业罢了。

其实我也一样,换了一个城市写文章而已。工作学习虽不停歇,但随着环境变化心情也有了转换。

不知道你们寒假过得如何?还是说,感觉孩子不适合开学,只适合放假?

其实连我这样的大人都有相似的感觉:自己不适合上班,更适合放假。所以我们更得帮孩子收心,

从「度假模式」转换到「开学状态」。

今天不说那些老生常谈,比如调整作息早睡早起,比如写完作业查漏补缺等等。

其实收心,是在收注意力。

把分散到娱乐和游戏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书本和学习上,让喧嚣浮动的内心变得专注宁静。

今天分享一个我家用了多年的「收心」办法,丝滑无痛衔接开学季。

那就是,

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

那里阅读和学习氛围浓厚,能让孩子静心凝神,吸收知识。

这几年回杭州过春节,我和花生有一个必去之地——

天目里茑屋书店。

这家茑屋书店也是中国第一家,很大。地上三间(包括一间香气诱人的咖啡店),地下一大层,各种细分类型的书都有,还有好多椅子。我和花生会在这里看上两三个钟头书,看不完的还会买回家。

3年前,花生在这里找到一本格罗斯曼的【生活与命运】,讲的是二战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故事。894页,像字典一样厚,像砖头一样沉。之后我买回家,震撼人心的章节和句子高频出现,非常经典,可以说是20世纪40年代的【战争与和平】。

今年去茑屋书店,地下一层入口醒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本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也巧了,花生来杭州的高铁上,看的就是【读库2103】收录的【我在北京派快件】。

我找了个座位,把这本书翻完了。除了北京的经历,这本书还囊括了作者广东物流公司上夜班和上海打工的回忆。

今年还约了布丁一家来书店。我带布丁来到童书柜台,他挑了一本书。

阅读就像一种魔法,平时叽喳吵闹的小孩,也能变得沉默是金。

花生不知去了哪里。每次来书店,他都像一条小鱼,欢快地游入大海。

在书店尽头找到了他,他在看季羡林的【牛棚杂忆】。走之前还剩一大半没看完,我们把书买回了家。

小布丁看上了手绘插图版有点小贵的【大森林里的小房子】。这本书是我妹妹布丁妈童年的最爱,我杭州家中还保存了一个「中古版」。

在杭州,除了茑屋书店,以前我们还常去解放路的新华书店。

这家店是浙江现存最老的书店,我小时候就总到那里看书。

重新装修了一年多后,新华书店重新开张了,包括24小时全天候开门的悦览树咖啡店。

我们还去过杭州的很多图书馆,包括黄龙的浙江图书馆和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大学路的「老浙图」、上城区浣纱路的杭州图书馆生活主题分馆等。想着暑假去之江的浙江图书馆新馆看书。

在北京我和花生去的最多的,是国家图书馆。

花生还做过国图少儿馆的志愿者。

除了图书馆,北京也有很多美丽的书店,只要消费买杯饮料或点心即可落座看书。花生小学和初中,很多周末和假期,我们都是在书店度过的。

比如:

被评为最美书店的中信书店启皓店,位于亮马河边。

这也是我的【上岸】一书读者分享会所在地。

钟书阁融科店和西单店。

Pageone北京坊店和三里屯店。

三联韬奋书店,常去的是美术馆总店和三里屯店。

朝阳大悦城还有一家上海三联书店。

其实去书店和图书馆看书,

在我家不算学习而属于娱乐。让孩子在书海里按自己喜好挑书看,培养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看书习惯。

(花生四年级暑假,我和他去苏州旅行时在诚品书店看了一下午书)

能够长时间专注纸质书阅读的孩子,也更能适应课堂学习和各种考试——毕竟现在不管哪门课试卷文字阅读量都极大,如果缺乏专注力和耐心连题目都读不下来。

把阅读当爱好的人,也是幸福的。

在专注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在探索中满足求知的热望。

最后想听大家说说,

今年寒假你们属于哪种模式

:豪气的出国游,轻省的周边游,还是像我们这样,换个地方写作业的返乡游?现在开始收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