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漫谈——「般若」

2023-12-05文化

一些佛经名称和经文也都多次提到「般若」这个梵语音译词(古印度人认为自己是梵天的后裔,故称其文字为梵文,其语言为梵语)。

苦海无涯

有人说,「般若」是「终极智慧」、「辨识智慧」、「真智妙慧」、「根本智慧」,意味着如实认知到万事万物和世界的真实性质本源,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智慧。但是,因为汉语中缺乏与「般若」二字内涵相对应的词汇,故「般若」二字被迫采用了音译(bō rě)。所以,导致汉语中「智慧」二字无法阐明其真实涵义。

比方说:汉语的智慧,是那种能够辨别是非、辨别事物不同情况的智慧。而梵文的"般若"恰恰是让我们来消除这些分别,是一种无分别的智慧。般若更接近于我们对「道」的理解和描述,这个智慧指的是道的本体,先天就在那里如如不动,等着我们去领悟。

我们目前姑且暂时表述理解为「智慧」吧,但你要心中有数,不能把它真的等同于中文中的智慧含义和作用,二者的实际差别甚大,本不可同日而语的。

般若状态

佛学认为,智慧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属于世智辩聪,是停留在表层第六意识的一种妄知妄见,其本质是虚妄的、杂染的、不究竟的,因此,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知识,以此不足以认识人生和宇宙的真相,而般若则不然,它是出世法中佛陀达到的无限、圆满、清净、常在的状态。有般若的人,是无我无私的,能够认识无常性,认识人生缘起性空的真相,了脱生死,能够彻底超越生命中的无明烦恼和六道轮回。

【金刚经】有言:「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这便是最究竟的般若。

般若是六度之一,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指的是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修行。佛教中将智慧分为闻、思、修这三个层面,般若分为五个方面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方便般若」、「境界般若」。佛教中还把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其实,我个人是不苟同进行这种人为的割裂和造义行为的。

般若,是彻底的洞察和理解,是解脱的途径,是智慧与觉悟的境界。可以让修行之人顿悟到原本就具有的自性本心的超然状态。有般若智慧的人,可以自我成长,掌握般若,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之道。最后,我们以【心经】中一句话作为结尾:「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佛陀雕塑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