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古圣先贤的「八大」最高境界

2024-01-09文化

昔日之贤,皆有超凡之境,各有所至,皆为后世所传颂。今述其大略,以明其深意。

一、王阳明最高境界:知行合一

昔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乃学问之巅,而王阳明之境界,则超越于此。王公论道,知行合一,此乃人生之至境。

观古今之成大事者,皆有王阳明之风骨。孟子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乃知行合一之典范。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其言行一致,亦为知行合一之楷模。岳飞精忠报国,其志不移,其行不苟,亦为知行合一之英豪。

然知行合一,非易事也。非有志者不能至,非有恒者不能至。夫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此乃知行合一之真谛。昔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持之以恒,方能至臻。

今世之人,多为浮躁之气所染。言行不一,知行分离。此乃背离古贤之道。若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学王阳明之知行合一。此乃成大事者之秘诀。

故曰:知行合一,乃古贤之最高境界。王阳明之所以为圣,亦因其得此境界。吾人当以此为榜样,以言行一致为准则,努力追求知行合一之境。若人皆能如此,天下何愁不太平?

故知行合一之道,实乃千古之智慧,亦为人生之指南。

二、郑板桥最高境界:难得糊涂

天地之间,风云聚会,世事繁杂,非圣人不能洞察秋毫。郑公板桥,以其难得糊涂之境界,穿越千载,唤醒众生之心灵。夫何为糊涂?非是昏昏欲睡,不问世事之态度;乃是洞察世事,却能心境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境界。

昔日郑公在世,虽才华横溢,然仕途坎坷。其于扬州画派中独树一帜,以竹子为伴,抒发心中之情。观其画竹,笔法苍劲有力,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画竹之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郑公为人处世,却常以"难得糊涂"自勉。

糊涂者,非真糊涂也。乃心中有数,却不显山露水。郑公虽处世事纷扰之中,却能心境如水,不为外物所动。其友人曾问:"公才华横溢,何不全力以赴,博取功名?"郑公笑曰:"人生苦短,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我欲以我心,写我意,抒我情。若事事计较,岂不失了本心?"友人闻之,深为感动。

今观世事如梦,人心不古。世人皆以功名利禄为重,而忘却本心。然心中无物者,方能看清世事真相。郑公之难得糊涂,实乃千古智者之最高境界。其言传身教,激励后世无数英雄豪杰。

是故,"难得糊涂"非真糊涂也。乃心中有数,却不显山露水。世事如梦,人心不古。愿吾辈皆能以平常心看待世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孙子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昔人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乃孙子之最高境界,亦吾中华之智慧瑰宝。孙子之不战而屈人之兵,非懦弱避战,乃深谙人心,以无为而有为。此境界需胸怀全局,洞察世事,非智者莫能及。

遥想当年,诸葛亮于空城之上,焚香弹琴,即以此道退司马懿之兵。彼时,蜀汉兵少力弱,而诸葛亮却以无畏之姿,示敌以弱,使敌自退。此即孙子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又如张良之鸿门宴,智取沛公脱险,亦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妙用。

今观当世,亦有诸多实例。商业竞争中,以诚信和质量赢得客户之心,胜于短视之价格战。如马云之阿里巴巴,未尝与对手硬碰硬,而以创新与服务赢得天下。又如乔布斯之苹果,亦非以价格取胜,而是以卓越之产品改变世界。

此外,教育子女亦应悟孙子之最高境界。非暴力沟通,言传身教,使子女自省自悟,胜于简单粗暴之管教。昔孟母三迁,未尝以言语教子,而使孟子明理。此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妙用。

是故,孙子之最高境界,实乃人生之智慧。无论军事、商业、教育,皆可借鉴。若能悟此道,则人生之路将更为宽广。

四、孟子最高境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有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乃古圣先贤之最高境界。当世之人,有志之士,岂能不以之为楷模,勉力践行。

兼济天下者,必怀鸿鹄之志。秦皇汉武,开疆拓土,功盖寰宇;唐宗宋祖,文治武功,泽被苍生。此皆胸怀天下,志在千里之人。观其行事,无一不以国计民生为己任,故能成就千秋伟业,名垂青史。

独善其身者,非自私自利之谓也。乃是在不得志之时,坚守道义,修身养性,以待时机。如庄子逍遥游于天地之间,不拘于世俗之束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此皆独善其身之典范。他们深知世事如梦,名利如烟,故选择恬淡自守,以养性全德。

然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并非孤立存在,实乃相辅相成。胸怀天下者须有独善其身之德行,否则难以持久;独善其身者亦应有兼济天下之志向,否则便陷于自私。唯有二者兼备,方能达到古圣先贤之最高境界。

举世皆浊我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诸君当以此自勉,无论身处何境,皆应心怀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此,则无愧于古圣先贤之教诲,亦无愧于己心。

五、范仲淹最高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昔人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乃范仲淹先生之最高境界。身处乱世之中,彼何以忘我,不忧身家,而独忧天下?

自古圣贤多磨难。范公少时孤贫,然志存高远,勤学不辍。彼曾质问天地之间,何以生民无安,何以社稷不安?少年壮志,岂非彼之写照?继而挺身而出,为国为民,挺直脊梁,撑起一片天地。

彼时天下分崩离析,烽火连天。范公出仕,不为权势,不为金银,唯以社稷安乐、万民康宁为念。彼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言非为贪图浮华,而是深知财富乃济世之源。范公治下,清廉自守,与民同乐。

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今人观之,或曰:「时移世易,范公之言已不合时宜。」然吾人须知,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人心向善、公心济世之本质未曾改变。今日之世界,虽非战火连天,然贫富悬殊、人心不古之状愈发严重。范公之言,岂非今日之警钟?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昔有范公为国为民,今有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公益事业。诸如马云、曹德旺等富商巨贾,亦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此皆范公精神之传承者也。

吾辈生逢盛世,岂能忘却先人之教诲?当以范公为榜样,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方能不负此生。

六、孔子最高境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昔人云:「孔门之学,求仁得仁。」仁者,心之所在;矩者,行之所依。夫子之教,欲人守矩而心不逾,此乃古圣之至境。

观夫子之言行,矩在心中,行在矩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言何等高妙,何等深邃。矩在心中,不使心欲乱行;行在矩中,不使行离于正。

观古今之士,能如孔子般心所欲而不逾矩者,亦有其人。太史公忍辱负重,修【史记】以传世;诸葛孔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文天祥视死如归,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皆心有所欲而不逾矩者也。

然今世之人,多欲而无矩。以至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吾辈当以孔子为榜样,守心之矩,行无疆之志。心有所欲而不逾矩,此乃人生之大境界。

故曰:心所欲而不逾矩者,是真仁者也。夫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心之所欲若山岳般稳固,矩之所依若江河般浩渺。此乃孔子之境界,亦是我辈所追求之境也。

七、老子最高境界: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春秋之际,诸子百家争鸣,老子独树一帜,言道法自然。观古今之世,得此道者,皆成大事。

昔日庄子逍遥游,鱼翔浅底,无拘无束,此乃自然之境。观鱼之乐,知鱼之乐,未尝有求于人,而人反学鱼之乐。是以知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胜于言教。

昔诸葛亮居卧龙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观天象以定乾坤,顺时势以谋大事。借东风之便,破曹操之围。此皆因顺势而为,不逆天而行。

然,今世之人,多求速成,少有静待花开之心。殊不知,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乃成大事之秘诀。

今观阿里巴巴,始于微末,不骄不躁,顺势而为。乘互联网之东风,破商业之旧局。此乃道法自然之妙用。

又如苹果公司,颠覆传统,不拘一格。其产品如iPhone、iPad等皆引领潮流,皆因顺势而为,不逆天而行。

观古今中外之成大事者,皆得老子之道法自然之精髓。如能悟此道,大事可期。

故曰:无为而成,顺势而为。世间万物皆有其道,顺其道而行,则事半而功倍。逆其道而行,则事倍而功半。是以知老子之道法自然之妙用,得其精髓者,得天下也。

八、诸葛亮最高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昔人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此诸葛孔明之最高境界也。何以言之?夫孔明,蜀汉之柱石,一生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其志在天下,然心如止水,非宁静而不能致远也。

自古以来,淡泊之士皆有明志者。如李白,虽放荡不羁,然心系天下,其诗篇飞扬跋扈,盖世无双。诗仙之志,不在功名利禄,而在抒发性情,明心见性。此亦淡泊之明证也。

观乎今日之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然淡泊之士犹存,其志高远,不为世俗所动。如袁隆平,矢志不移,潜心研究水稻,终成一代宗师。其心如止水,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淡泊之境界也。

夫孔明之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言非虚。今人当以此为鉴,修身养性,以淡泊之心处世,则无往而不胜。

孔明之所以为千古一人,非其智谋无双,而在其心境高远。吾辈当效法古人,以淡泊之心观世界,以宁静之志追求真理。如此,则能于浮躁之中寻得一片净土,明心见性,走向成功之道。

今人论及孔明,皆赞其智谋过人。然吾以为,孔明之最高境界乃在其心境之淡泊与宁静。此心境非一般人所能及,亦非一蹴而就。须知,淡泊之中见真志,宁静之中见真我。吾辈当以此为榜样,砥砺前行,不忘初心,方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结语

古圣先贤之境,非一日之功,乃千锤百炼,岁月沉淀而成。

吾辈当以此为榜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能不负先贤之期望,光耀我中华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