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西游记中的三个冷知识,大部分人不清不楚,你若都知道就是西游通

2024-07-11文化

不论是菩提祖师这个高人的神秘身份背景,还是唐僧师徒之间的巨大身高差异,亦或者是唐僧取经之旅的真正目的,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在原著中竟暗藏玄机,令人匪夷所思。就让我们一一拨开迷雾,探究这些冷门知识的来龙去脉吧!究竟西游记中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提起菩提老祖,大家想必并不陌生。这位神秘高人不仅法力高强,更是悟空大圣的恩师。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悟空自幼便立志要长生不老,可是菩提老祖却故意回避不传授长生之术,反而着重教授悟空一些锦囊妙计和降妖伏魔的绝技。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在悟空武功大成之时,菩提老祖竟然无缘无故地将他赶出师门,并恐吓悟空日后不得泄露师承身份。从中不难看出,菩提老祖似乎早已预知悟空会在今后祸作孽障。

或许菩提老祖根本就是佛门中人,他之所以培养悟空并借机挑拨离间,不过是为了达成自己的某个不可告人的阴谋目的罢了!大约在西元前2世纪左右,佛教开始在中原地区传播。到了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根深蒂固。可见菩提老祖极有可能是为了扩大佛门势力而蓄谋已久的奸佞之徒。

至于唐僧师徒四人的身高差异,这在原著中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按照原著描述,唐僧作为正常人类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七左右。而悟空身高仅有四尺,约莫一米三。再看沙僧,他则高达丈二有余,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就是四米多!前前后后的差距竟然有三米之远,真是前所未有的怪异师徒啊。

大约在14世纪初中国官方采用了今天所使用的公制单位,由此可见,西游记一书或许成书于公元600年左右的唐朝时期,而作者在写作时很可能参考的就是当时流行的一些民俗典籍和口传戏文中的人物形象。

这种对师徒身高的写实描写,或许正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尚形象的一种刻板印象和潜在想象。因为佛教在中国一直是舶来文化,很多人对此存在陌生感,所以在一些通俗文艺作品中,人们往往会对和尚师徒的形象加以夸张或是怪诞的描绘,从而生动传神地展现出异域风情,希望借此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兴趣。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显然也沿袭了这一传统手法。

对于唐僧取经的目的,原著中也给出了一些令人颇感疑窦的解释。众所周知,大唐是一个国力强盛、安居乐业的全盛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淳朴,安全状况良好。然而相较之下,西天诸国则处处是魔难,百姓深受妖魔折磨。甚至就连靠近佛教圣地的地区,也时有蛮荒作祟,祸及无辜。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佛门为何对邻近地区的苦痛视而不见,竟还要唐僧西行九九八十一难去求取真经。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如来佛祖竟然将大唐描绘成了一片罪恶深重、阴气森森的鬼域,迫切需要真经来开导和度化。这分明就是一派胡言乱语!按照当时的国力对比,相较于西天诸国,大唐倒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范。所谓求取真经传播佛法,分明是如来等人哗众取宠,为了扩张佛门势力在中原扎根的一个托词罢了。

大约在公元7世纪初,佛教在中国地位开始稳固,受到朝野推崇。然而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历经了数百年的曲折。不少开明君主都曾对佛教保持谨慎态度,担心其会影响礼教传统,从而对佛教予以排斥。或许正是这一历史原因,导致佛门一直在中原地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扭转局面,佛教内部暗中酝酿了一场行动,而西游取经这一著名佛典故事,极有可能就是佛门扩张的一个宣传计划。

他们首先在民间散布了一个言传身教式的寓言故事,内容大致是说一位高僧要远赴西天取回佛经,並在路途中历尽艰辛。这无疑增加了民众对佛经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接着借助民间艺人的传播渠道,将这一寓言不断演绎发酵,使其在民间广为流传。

最后,佛教高僧或文人将这一民间传说正式编撰成书,作为一部具有崇高文学价值的经典名著出版发行。于是,这一本为扩张佛教而精心策划的寓言故事,便在民间广为传诵,为佛教宣扬和推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从而让佛门在中原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