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听!她们用马山民歌,唱响幸福!

2024-05-01文化

马山民歌

根植于荆楚文化沃土

发韧于「郢中田歌」

数千年文化传承

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

到一辈子的情有独钟

一起来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山民歌

代表性传承人

黄清芳

「长的是喇叭,短的是唢呐,哩哩啦哩呐也,吹得好幽雅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黄清芳表演了一段喇叭调,声调高亢嘹亮,余味无穷。

黄清芳与马山民歌的故事就好像是一场「命中注定」,出生在农村的她,偶然听到大爷大妈们一边在田里忙活一边哼着歌, 「激发了小孩子的好奇心,就跟着他们学唱,觉得这个歌非常好听」。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黄清芳

上学之后老师选拔学生学唱歌,我最先学的就是一首山歌,叫做赶五句。马山民歌唱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一种情感,它的声音能够打动人,能够鼓舞人。

黄清芳出去表演时,台下的观众惊讶于这个小姑娘竟然会唱这么地道的「田歌」,黄清芳自己也没想到,她对民歌的热爱会持续一辈子。

马山民歌品种多样,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流传面最广的是 【喇叭调】【伙计调】【嘚嘚调】【叮当调】【哦嗬调】 五大调。

2008年,马山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山镇(马山民歌)连续三届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黄清芳也被评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黄清芳始终觉得,这么优美的马山民歌,原生态的艺术,如果不能好好发展下去,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

黄清芳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学习和传唱马山民歌,为此, 她组织排练了一批节目,经常去乡村、校园、敬老院表演,让大家感觉到民歌的魅力。

黄清芳还会经常一些新的民歌发到微信群里, 「他们都很开心,学得也非常好」, 每次听到大家说喜欢马山民歌,就是让黄清芳最欣慰的事。

荆州区马山镇双杨村村民 刘斯玉

大家在一起玩,出门旅游都唱,很喜欢,很好听。

受黄清芳影响最深的,就是她的女儿朱亭, 「我的女儿就是我的大徒弟,跟我一路走过来的,我唱了多少年,她就唱了多少年。」

朱亭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不论母亲黄清芳是在做饭、洗衣服还是做农活,每天都能听到她随时在哼唱马山民歌,那个时候朱亭对民歌的感受是「土气」, 「真的非常的土气,因为我听不明白,太有泥土味了」。

黄清芳和女儿朱亭旧照

黄清芳女儿、马山民歌研究会秘书处主任 朱亭

因为我在学校里面学的是艺术,我上初中之后,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慢慢我对这种地方的民俗音乐的看法,有了一定的改观。

慢慢地,朱亭开始对马山民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更加能够理解母亲一直以来的热爱与坚持。

有次演出恰逢天公不作美,在风雨交加之中,黄清芳仍然坚持穿着单薄的演出服上台表演,她对女儿朱亭说, 「我不怕冷,我宁愿明天吃药,我也要把最好的效果展现出来,这是对观众负责。」

黄清芳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待艺术神圣的态度,深深影响了朱亭。

2018年6月,荆州马山民歌研究会成立,线上线下推广、传承创新,朱亭带着和妈妈一样的山歌梦想探索前行。朱亭的女儿出生后,在襁褓中也开始学唱,一家三代薪火相传。

我们响应国家的非物种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就要注入新的活力进去,让它真正能够动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听得到这些歌曲,真正让我们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添光加彩。

马山民歌代代相传

期待它在荆楚大地上

开出更鲜艳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