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乱解道德经第四章:其中有四个字是许多人的做人准则

2024-04-25文化

老子讲【道德经】感觉思维有点跳跃,第一章讲「道」的玄妙,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第二章讲辩证法,告诉人们凡事都有两面性。第三章讲他对治理国家的一些看法,提倡对老百姓不加干扰的无为而治。到了第四章,老子又开始承接第一章,讲「道」的妙处。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一章里,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一般人很难讲清楚,也很难给一般人讲明白,那怎么才能让大家对它有所认识呢?

在本章,老子用了一个比喻,把「道」比做是一个容器,空着的时候(道冲),用它来装东西,怎么也装不满(用之不盈);如果从它里面取东西(万物),又取之不尽,好像万物都从这里产生(似万物之宗)。本章前两句也是对之前第一章「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呼应。

这里,老子形容「道」,用了一个「渊兮」。我们称赞一个有学识的人,也常说他学问「渊深」,说明学问做到极致也可能接近于「道」的境界,不是有个成语叫「技近于道」嘛。

接着,老子又对「道」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说它看不见尖锐的棱角(挫其锐),也从不参与纠纷(解其纷),不显示自己的光芒(和其光),常与尘土混杂在一起(同其尘)。这说明「道」虽然妙用无穷,但它是不显的,是蛰伏的,想要了解它,只能靠体会和领悟。

「和光同尘」后来被许多人奉为处世哲学,儒家讲的「韬光养晦」也是这个意思,宗旨就是藏拙,隐藏实力,壮大自己。【易经】里所说的「潜龙在渊」,道理也差不多。个人感觉,儒、释、道三家有些观点是相同的,只不过是说法有些差异。

最后一句,老子说:我不知道「道」是谁产生的(谁之子),但它好像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像帝之先)。

西方人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也就是说神创造了世界,神是世界的主宰。老子说的「天帝」和「上帝」级别相当,但老子没有说天帝创造了世界,因为天帝没出现的时候,「道」已经存在了。显然,老子的思想比西方的宗教思想更加超前一些。

由此看来,老子的主张是「无神」,后来尊老子为创始人的道教,却创造了一个众神的世界。

在本章,老子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道,是谁之子?他不知道。这就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就像我们现代人的思考:宇宙之外是不是还有其它?

老子的疑问,也让他的学说有了延伸的空间,我有时会想: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再也没有回来,是不是去寻找「道」之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