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听生麻雀
一只只麻雀立在窗前,小小的脑袋不停转动,眼睛盯着老师手里挥舞的教鞭。
农村的窗是一块块方砖砌成的,用一根根铁丝编成护栏。它们灰头灰脸的模样映在玻璃上,一只变成两只,两只变出四只,一真一假。窗户的土黄与黑灰,玻璃的辉映,和它们黄褐色的羽毛相映成趣。
这些麻雀扑棱着翅膀,细长的红爪子紧扣铁丝,趴在窗上窃窃私语。它们有时来听课,有时来唱歌,有时沉默不语,有时来打盹儿。时间久了我们也可以分清它们,胖胖的那只是小灰,羽毛凌乱的那只是小羽毛,眼睛最亮的那只是小眼睛,特好动的那只是小黄……它们是这所学堂调皮的旁听生,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学生,是我们最爱的同伴。
阳光明媚的早晨,它们早早来到学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鸟儿也有书读。一天之中数早晨最有活力,它们总是不知疲倦地在窗户上忙上忙下,扑棱翅膀,搔首弄姿。晨读课上,琅琅读书声回荡在空气中,这些书声吸引了麻雀,它们从四面八方飞来,从青石板屋顶或者树枝上,神不知鬼不觉地落在窗户上。它们的脑袋跟着我们的书本在动,一边扭动着脑袋,一边伶俐地转动着眼睛,时不时地跟着我们的节奏叽叽喳喳几句。偶尔会遇到恼火的老师,便吓得飞远了,不一会儿又飞回来,仿佛早已忘记先前的事情。我们是很乐意麻雀来听课的,有它们陪伴的早晨,总是充满童趣。
「起立!」要上课了。教鞭开始舞动,老师声情并茂的样子,是麻雀们最着迷的风景。教鞭动到哪儿,它们的目光就跟到哪儿。若教鞭停下,它们便一动不动。有时它们嫌在窗外听课不够过瘾,会分批从教室的后门闯进来,落在课桌上,扮装成学生的模样。它们旁若无人地在课桌上梳理羽毛,仿佛懂得进学堂要衣冠整齐一般。它们一点儿也不怕人,众目睽睽之下坐在课桌上,把自己幻想成学堂里的一分子:眼睛有时盯着黑板,有时看看老师手里舞动的教鞭,有时瞧瞧课本,有时又叽叽喳喳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只是它们经常在老师讲课的兴头上插话,打断老师的思路,引起同学们的阵阵偷笑与东张西望。时间久了,老师练就一身惊人的定力,上课再也不怕被麻雀干扰。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习惯了那些雀言雀语,接纳麻雀。
「零零零……」学堂没有时钟,也没有广播。一般是老师时不时地盯着手表来确定上课下课的时间。上课时间到了,老师提着一块大而圆的铁铃,用锤子猛打,震耳欲聋的铃声吓得麻雀四处飞散。时间一久,这些麻雀也不怕了,它们明白这是上课的集结号。此后铃声一响,它们便会从很远的地方飞来,落在窗前或者电线杆上,坐等老师上课。
有时它们会在屋顶的电线上待半天,像是五线谱上的音符,叽叽喳喳,似乎还没排练完整就迫不及待地来唱给我们听。虽然我们不懂鸟语,但那些五音不全的歌声,有时也很动听。我们尚小,无法理解麻雀们想第一时间给同学们分享喜悦与快乐的心情,一个劲儿地撵它们离开。后来它们学聪明了,不再在学堂周围唱,而是在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路高歌,直到看见屋前屋后的炊烟升起,它们才极不情愿地消失在村庄的暮色与黑夜的朦胧中。
一个冬日的下雪天,老师正在给我们上语文课【灰雀】,学习列宁、小男孩儿和灰雀的故事。我们才想起好久没见到麻雀了。老师说:「或许它们越冬去了,或许它们病了,或许它们在大雪中迷了路。」老师提议下课后,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口粮放在窗台上,或许过几天它们就会回来。我们都很兴奋地照做。那是一个漫长的冬季,我们一边上课一边等待那些旁听生归来。我那时的心思,早已不在课堂上,而是在等待麻雀们的那一声声叽叽喳喳的音讯。
农村的麻雀是不怕冷的,下雪天也不怕,这是我们农村孩子都知道的事儿。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眼看要放晴,还不见麻雀来学堂。窗台上的食物一点儿也没动。有时窗外的风太大,我们会用作业纸把食物包起来,风停后再拿出。那些麻雀久久不回,以前爱玩雪的同学甚至祈祷:「快让雪停下吧,我不想打雪仗、堆雪人了,只想看到叽叽喳喳的麻雀们。」确实,学堂少了这些机灵而温暖的小家伙儿,同学们的学习动力似乎都减退了。
过了几日,天渐渐放晴。「麻雀回来了!」不知是谁在东张西望时发现了麻雀。窗户上最先回来的是小灰,然后是小黄,随着同学们的呼唤声,争先恐后抢食的麻雀越来越多。
「下课!」老师在大伙儿的激动声中,发出喜悦而颤抖的声音。
我们迎回了麻雀,也迎回久违的晴空。
尖子生知了
正值盛夏,阳光毒辣的午后,随着「零零零、零零零」的阵阵响声,知了的叫声也响起来。像是嫌老师手里的铁铃打得不够彻底,知了扯开自己的嗓子,饶有节奏地冲天叫喊。
蝉鸣声回荡在空气中。太阳爬得越高,知了叫得越欢。平时树上密如瀑布的鸟鸣声和草丛里啾啾的蛐蛐声停了。正上数学课的我们,算算术的笔也停了。
知了是我们班的尖子生,也是我们的学习监督员。立夏过后,天气开始燥热起来,也意味着我们最期待的暑假要来了。知了的叫声,敲响暑假期末考试的时钟。
清晨,天空刚露出鱼肚白,知了就起床了。知了以大树的汁液和晨露为生,每当它渴了、饿了,就会把坚硬的口器插入树干吮吸养分。早餐后,它悄悄来到教室门前的槐树上,等待我们从四面八方来教室报到。琅琅读书声在校园响起,它也上赶着凑热闹。所有学生中,数知了的读书声最嘹亮。个别同学在读书时偷懒,知了放开嗓子提醒他们,行使作为学习监督员应有的职责。而偷懒的同学露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和其他同学搞小动作。这可急坏了知了,但又无可奈何。
语文课上,老师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读课文。知了也安静下来,有时它会飞到玻璃窗上,睁着圆鼓鼓的小眼睛,张开三对足,收起两对翅膀,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小学生。仿佛这一堂课,知了期待了许久。有时也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起哄,引得全班同学大笑。老师不但不懊恼,反而拿知了给我们做榜样,要我们向它学习,学它永不知疲倦的精神,学它全神贯注的状态,学它坚持不懈的作风……因为作为尖子生的知了,是颇受老师和同学们欢迎的。作为夏日里对学习抱有如此热情的学生,怎能不令老师喜爱呢?
我在课后捉过一只绿知了。绿知了在陕南很少见,它全身浅绿,翅膀和眼睛也是绿的,是大家眼中真正的宠儿。谁抓到绿知了,意味着谁会得到追捧。大伙儿围着我,争着要摸一摸这只宝贝。我把它握在手心,能感受到知了的瓣膜,在瓣膜的振动下,发出让人心头一颤的声音。这是尖子生的声音。
因为无法把它带进教室,所以课前只能忍痛放飞。
为了期末考试有个好成绩,每天早晨和午后,我们最期待的闹钟,不是鸡鸣和鸟鸣,也不是大人的叫喊,是那一声声蝉鸣。
对大人来说,知了的叫声,多是烦躁和无趣的。但对小孩子来说,知了的叫声是美妙的童音,是小孩子之间心照不宣的监督闹铃,是课堂音符,是课前课后老师手里的铁铃声响起之后的另一声鞭策。
知了仿佛很懂我们的心思。它用声声鸣叫提醒我们,看谁学习最认真。在知了的监督声中大家你追我赶,期末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颁发奖状那天,知了的叫声尤其响亮,似乎也在替我们高兴。
陕南的夏天多雨。雨后的树木愈发丰茂与澄亮,透出无尽的惬意与温柔。雨一下,蛙声就阵阵传来,蝉鸣却销声匿迹。没有知了的叫声,我们的暑假开始无聊起来。有一次,我走在雨后的小路上,一只知了从皂荚树上摔下,「吱——」的一声,直直地坠落地面,痛苦地挣扎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放在盒子里,还给它找来新鲜的皂荚树枝,并在上面洒了一些清水。第二天,知了却不辞而别,只在盒子里留下无数杂乱的线条。
知了从来都是居高声自远的隐士。它好像是为了夏天而生,为了我们的童年而生,更是为了鞭策我们这些孩子读书而生的。知了总是不知疲倦地叫着,直到西风起,它才会和落叶一起,悄无声息地离去。
从夏天到秋天,本来也不是很远的事。谁知叫着叫着,知了不见了,夏天也不见了。小时候,我以为抓住了知了,便抓住了整个夏天。就在我和姐姐捡完知了壳的那几天,秋天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童年的尖子生知了啊,感谢你,温暖了我的童年。
会飞的鱼
知了鸣叫的午后,我们准备下河摸鱼。
午后的阳光,像是摸透我们的心思似的,专门将温度调到最高。这个时候,正是大人们闭门午睡的时间,也是我们几个小孩儿偷偷从后门溜出来摸鱼的好时机。
在麻地湾过夏天,是可以在金钱河里捉鱼的夏天。如果夏天不能捉鱼,我们会认为夏天没来过。倔强的我们,一整个夏天以打鱼为生,挥霍童年。
一群被毒太阳晒得快要掉层皮的小孩儿,从金钱河里捉几条鱼,在庄稼地里掰几根玉米,顺手抓几只知了,围坐在柿子树下烤着这些野味,悠闲地打发着漫长的酷暑。
家门口就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稻田。与稻田一起绵延十里的是种满荷花的荷塘。我们就在这被荷叶隐蔽的荷塘间和小河里摸鱼。
之所以选择金钱河,因为这里的鱼大多会飞。它们飞行的速度,是我见过最快的,比天空中的鸟飞得还快。在麻地湾,从来没有人能够徒手抓住金钱河里的任何一条鱼,就像从来没有人能够徒手抓住麻地湾天空中的任何一只鸟一样。捉鱼,我们有时不得不智取,智取的方法就是在荷塘、小河的浅水区,或者水渠里设计陷阱。
选择浅水区,是因为很容易捉到鱼鳖,老话「水浅王八多」,真是一点儿没错。当然更重要的是,深水区时有发生溺毙事件,大家心里发毛,时刻牢记老师和父母的叮嘱,要注意安全,要离深水区远远的。
放学后,我们把书包一扔,父母的叫喊声也不理,就三五成群相互出门了。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喜悦的心情瞬间传给整个大地。
在荷塘边,我和伙伴们为了捉到黄鳝、小黄鱼和难得一见的甲鱼,会把荷叶做成绿色的帽子和披肩,以荷叶、荷花和水草作掩护,穿梭其中。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着,生怕踩疼脚下的这片土地。水鸟瞧见我们这些「荷叶兵」的动静,也悄悄地躲进荷塘深处。越是浅水滩的地方,越容易抓住甲鱼和小黄鱼。
我们有一个捉鱼团队,年长的哥哥给它起了个名字:鲨鱼队。要加入我们鲨鱼队并不容易。不知道是哪位哥哥规定的,要么是潜水高手,要么是捉鱼高手,要么是捉知了高手,要么是耐晒高手。耐晒高手是女孩儿婷婷,据说是为了防止她回家给家长打小报告……这些会飞、能跳、充满智慧的鱼,很多时候让我们一无所获,但我们依旧乐此不疲。
我们捉鱼的方式五花八门,有设计陷阱抓鱼的,有直接用石头砸鱼的,有特别制作了一根用铁丝制成的两米长的鱼鞭打鱼的,也有潜水追鱼的,还有年长的小伙伴儿偷来渔网网鱼的。婷婷负责把我们捉到的鱼装进鱼篓,每次她满足的笑声都会回荡在整个河滩。
我们捉的鱼也五花八门,有鲫鱼、金花鱼、黄辣丁、泥鳅、野生草鱼。鲫鱼一般在稻田里才能遇到。捉到的最大的鱼要数金花鱼了,也叫稻花鱼,有一根筷子那么长。运气好的时候,会在浅水滩捉到鳖。我们一般把它拿到镇上的饭店卖掉,能换不少钱。这些钱平均分配后,又可以买一些冰棍、笔记本和玩具。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捉到一些螃蟹,它们没有鱼儿灵活。我们会拿着这些螃蟹到婶婶家,让婶婶给我们做一顿美味的螃蟹宴。有时,婷婷不忍心浪费那些小鱼儿,她会把死掉的鱼儿洗得干干净净,去掉内脏,撒上盐,放在屋顶上晒干。每到冬天,她时不时会拿出一些清脆美味的小鱼干。据说她藏起来的小鱼干,能吃一整个冬天。我们对此十分羡慕,只能不断巴结,渴望她分几条小鱼干给我们。
更多时候,我们捉鱼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和邻村的小伙伴儿攀比,看谁捉得多,捉得有面儿。毕竟能捉住会飞的鱼,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当我们提着用细长的柳枝穿好的鱼,走过麻地湾,走过村口,村里人都会投来赞许的目光。运气好的时候,条件不错的人家会将鱼全部买走,这也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
玩累了,我们就躺在岸边午睡。睡梦中,我时常梦见波光粼粼的荷塘。梦见那个夜晚,我打着手电筒,在荷田间穿梭。一会儿变成夜间的青蛙,一会儿变成点灯的萤火虫,一会儿化作露珠。梦得最多的是我化作会飞的鱼,一会儿嬉戏在莲叶间,一会儿从同伴手下溜走……
原刊于【胶东文学】2024年06
作家简介
左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入选第一、二期「陕西省 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 。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人民文学】(英文版)【十月】【诗刊】【花城】【青年作家】【中国作家】等报刊杂志。曾获珠江国际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诗歌佳作奖、第四届柳青文学奖、2020年度冰心儿童文学奖、上海市作家协会幼儿文学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