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倩是一位活跃的「书店漫游家」,2013年就出版了【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寻访全国23个省份最有代表性的独立书店,把上百家书店的特色挖掘出来带给读者。当年她自称「标准书痴,实体书店狂热者」,她的热情使无数爱书人在路上寻找到精神家园。
2019年以来,雅倩与资深书店人孙谦先后出版【书见】系列「书店之书」,第三本【书见:需要书店的24个理由】最近上市。三本合计,他们已经推荐了84家独立书店,遍及全国各地,有在大城市的,更多的则是在中小城市甚至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等待着人们去打卡。
有理由继续存在下去
【书见】系列的初衷,是想帮小书店扩大一点影响力,让更多读者知道还有这些店存在。2019年【书见】第一季【书见:30位独立书店者说】出版,2020年第二季【书见:30位持灯者的书店之约】面世。【书见】系列逐渐形成了店主社群和读者社群,成为一个小的纽带,把喜欢书店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雅倩说,几年来,确实有一些读者是因为看了【书见】系列,去找书里的店。作者群里的店主们,时不时会发照片说「又有读者看了书,是第几季那本,来到我们书店了」。
受疫情影响,实体书店的经营遇到了很多困难,【书见】第三季也有所耽搁。雅倩在观察中发现,书店业2023年整体情况稍有好转,一些书店在奋力坚持,一些书店则是在最近三年里新开的。这样的情况下,新涌现出来的小书店是什么样的?人们又是为何重新走进书店?雅倩和伙伴们最终选择了「需要书店的24个理由」,作为【书见】第三季的副标题。
在前言里,雅倩写道:「回想在那些不得不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我们开始怀念曾经在书店里的‘公共生活’,线上的各种分享会似乎总是不如面对面交流,能给人带来真实的力量。」经历了生活的考验,书店这样一个适合与人相聚的线下空间、公共场所,其存在是有力量的。用雅倩的话说,「大家确实需要‘去书店的理由’」。【书见】第三季里的24家书店,个性鲜明,就是「24个理由」。
书里的每家书店,都会专门围绕疫情的应对讲一些经验。雅倩表示,向店主们约稿的时候,并没有特意提这一点,但是他们肯定会回想经历,他们的讲述也可以反映出这段时间特殊的状况。这样分享出来的体会,比专门去做调查要更自然,是对这段时光难得的记录。
最近的一篇文章【一家书店与一座城市的三十年——学而优书店开办30周年记】引发了很多书店爱好者的关注。作者黄仕忠是中山大学教授,也是广州学而优书店创办人陈定方的丈夫。文中提到,在创业之初,学而优书店是在「某一个层次、某一类别的图书分销中占有特色,便自然地有了立足之地」。30年里,书店在产业变迁中的关键决策,使其能存续至今,保持影响力。雅倩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两代书店人的传承——去年年中,学而优宣布重启,知名书店1200bookshop的主理人刘二囍接手主理学而优书店。1200bookshop是2011年开的,也有13个年头了。新生代书店主理人接手30年老书店,是一件很好的事。
【书见】预告,将在第四季中关注学而优这一代的老书店,会把目前还能找到的开店30年以上的老书店收集齐,为读者提供参考。
书店的特色越来越鲜明
在【书见】第三季中,24家书店都有鲜明的特色,社交网络则为它们发挥长处推波助澜。雅倩说,养活一家小书店不是很难,只要找到一定数量的铁粉就够了。独立书店现在都在做小红书,很多人是从小红书上认识一家书店的。有机会不远万里到那座城市的时候,就会专门去找书店。
这几年播客特别火,出版社、书店、书评人纷纷下场讲书。桂林野山书店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两个编辑开的,他们在小宇宙上讲书的播客积累了好多粉丝,大家都说「你们要是有一个书店就好了」。他俩干脆就在小区底商找了一个很小的铺面,租金便宜,装修也没花多少钱,开起了这家「下班书店」。上班时间关门,店主下班了开门,什么时候下班什么时候开,累了关门回家。店主们在书中透露,2023年春开店以来,运营得不错,已经回本了,后面就可以悠闲、舒适地开店了。
雅倩说,家门口的小店就是「自己的会客厅」。以前北京有一家知名的社区书店叫「读易洞书店」,也是开在小区里面自家的房子里,左邻右舍经常会去聊天。这样的地方,怎能不爱?
成都野梨树书店在网上已经很知名,也经常到各地的书市亮相。这是一个精酿酒馆,同时也是一家书店,店主朱彦自称开的是「精酿最好的独立书店」。野梨树的特色是线下活动做得好,周周各类活动不断。最近,记者安小庆、艺术家葛宇路、摄影师吴为等先后来开分享会,店里还组织「粤语歌之夜」、吉他与琵琶弹唱等活动。雅倩提到,成都最近两年新店很多,一连串的特色小店形成了一种风格。这些特色店之间的互动也很值得关注,第一财经曾经在对成都玉林社区的观察报道中详细提及。
原【城市画报】的刘琼雄开了一家读旧书店,他曾作为荒岛图书馆的发起人,给【书见】第一季写了序。雅倩说,没想到【书见】出到第三本,他已经开出自己的书店,而且前后已经开了3家:怪书书店、读旧书店和红砖书局。其中怪书书店曾在广州文和友中开了一年半,在珠海、佛山也开了店。
刘琼雄是城市报道的行家,他为读旧书店设定了二手图书、艺文画册、地方文献和城市记忆4个方向,三分之一的藏书是特意收集来的广州及岭南旧书文献。这些跟本地文化有关的旧书销量好,而且以年轻读者购买为主。书店所在的永庆坊,是承载老广州记忆的地方,「逛街之余,买到与这座城市有关的带有年代感的旧书,本身就是一件美事」。
最近,雅倩刚去过扬州的野百合书店。店主戴阳最初在一个沿街店面开书店,店面被收回后,他最终找到了现在位于写字楼19楼的新店面,并经过考虑,选择买下了这套房子。野百合书店主要做儿童阅读,也组织一些游学活动。戴阳是扬州人,文化知识丰富,经常带小朋友去扬州、镇江、南京等周边城市游学,亲自讲述历史文化知识。
北京的雍和书庭只卖签名书,经过多年坚持,已经获得国内名作家社交圈的认可。有了新书,作家们第一时间就会到店里来签,签完了销售,卖完了再签。雅倩点评称,因为这一点,雍和书庭在盈利上没有问题。【书见】第三季的新书发布会也在这里举办。这家书店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只卖签名本的书店,拥有无可比拟的特色。
本溪门洞里书店也有故事。店主小潘最初在一个二层底商铺面开书店,没起名字,大家常说起「门洞里有个书店」,他就索性给书店取名「门洞里」。【新周刊】硬核读书会采访他,文章标题【东北文学复兴了,东北书店呢?】十分吸引眼球,引起了广泛关注。雅倩观察,门洞里书店在小红书上非常火,是运用社交网络比较成功的独立书店之一。不少年轻读者会因为门洞里书店而知道本溪这个城市,并纳入自己的远游打卡计划。
武汉的德芭与彩虹书店开了很多年,原女店主离世以后,由她的先生坚持做下去。雅倩提到,书店现在走联合运营式的路线,文创方面成为主打。因为店主Leo是插画师,做的文创产品很好,今年的一款鸟类日历,里面的画都是店主手绘。
24家店,每家店都很好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在雅倩看来,独立书店能找到一两个点,就可以至少在所在城市,或在小范围区域里,产生一定的辐射效应,找到精准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