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40年前我接替父亲的班成了名工人,从此给自己套上了挣不脱的枷锁

2024-01-05文化

王玲梅 1961年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王永强是本地村里的一名老师,母亲孙凤莲则是一名朴实的农家妇女。

王家条件并不富裕,五口之家住在简陋的瓦房里。王永强本可以通过求学走出大山,但被父母包办的婚姻让他注定了在故乡终老。

他性格倔强,一直无法接受与孙凤莲的婚配。

王永强经常会在喝醉酒后,对孙凤莲大发牢骚。「我不该被父母强行安排在这破地方,也不该与一个文化低下的女人成亲!」孙凤莲虽也怨气冲天,但无可奈何。

王玲梅作为家中长女,从小就承受着这样的家庭压力,她内心无数次地想,自己何时才能长大离开这里。

王家虽然家境平凡,但在村里却小康。因为王永强的教师工资,让家中经济来源比较稳定。也正因如此,很多同村的邻居遇到困难,都会首先打听能否从王永强那里借钱度过难关。

王永强和孙凤莲的热情好客,也让他们在本地结交了不少朋友。但这也给王家日后带来了麻烦。

1983年初春,王永强突然决定要提前退休,他找到大女儿王玲梅,要她去本地的纺织厂顶替自己的工人编制,以享受退休金待遇。

这个消息一下子炸开了锅,家中姐弟四人各持不同态度。二女儿王玲玲和三女儿王小蝶强烈反对,她们认为此事不公平。

但在父母的劝说压力下,王玲梅还是选择了接受这个安排。

来到纺织厂,一切对王玲梅来说都是那么新鲜。这里机器轰鸣,女工们忙忙碌碌,跟以往在田间地头劳作的日子完全不一样。

开始的几个月,王玲梅像个木头人似的站在机器旁边,因为手忙脚乱而频频出错,拉坏不少料子,这让她倍感羞愧。

好在车间里有一位老师傅眼尖,把王玲梅收入麾下亲自教导。

在这位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王玲梅终于习得了操作的诀窍。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现在已经可以熟练自如地完成各种工序了。

半年后的某一天,王玲梅独自完成了一个大订单,整个工序毫无差错。车间主任高兴地拍着她的肩膀称赞,这是她第一次感到自己真正成为这家工厂的一份子了。

当晚,王玲梅兴奋地给家里写信,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收信后的父母也为女儿的成长感到欣慰。而妹妹们读后,心中五味杂陈:她们为姐姐的进步由衷地高兴,也在隐隐为自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而感到遗憾。

她们终究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王玲梅在纺织厂的收入不算高,一个月只有30多元。但她从不敢随意花钱,都存起来带回家给家人。第一要务是她必须替父亲补上退休后减少的收入。

其次,还要经常给两个妹妹买些小物件,以弥补她们的失落感。再则,就是满足娇生惯养的弟弟小超无理的要求,她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

小超从小就是单独供养的「龙袍之子」,深得祖父母宠爱。父母对他的各种要求也从来不会拒绝。现在家里的能人,小超第一个想到的自然也就是大姐了。

他总是让王玲梅给他买新的书包、运动鞋,最时髦的衣服,放学后去县城吃好吃的,每个请求王玲梅都会设法达成,就是舍不得自己去买一件新衣裳。

大妹王玲丽嫁到一个普通农家,丈夫不务正业,经常打骂大妹。大妹一家生活拮据,王玲梅每月也会抽出部分工资悄悄送给大妹。

帮她还债,照顾侄子的生活费用。大妹一家能渡过那些难关,全仰仗的就是大姐。小妹王小蝶虽没这个遭遇,但只要她开口,王玲梅也会尽自己的能力提供帮助。

结婚后的王玲梅,公婆和丈夫都对她很好。但王玲梅没有因为嫁人就推脱了对娘家的责任。她仍然月月汇钱回家,资助大妹和父母的生活。

王玲梅的丈夫刘建虽然不曾说什么,但王玲梅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刘建的工资条件很好,本可以过上小康生活,但王玲梅总是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钱,她觉得家里人更需要。

王玲梅结婚后生活虽然有了依靠,但她仍然没有从娘家那里脱离出来。公公婆婆虽然对这个儿媳妇满意,但他们理所应当地认为王玲梅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婆家。

再加上,父母的身体也开始衰退,需要王玲梅更多的照应。

这一连串的家庭责任,让王玲梅的经济压力持续增加。她每年的大部分收入都填补在娘家和公婆家的缺口中。自己的生活从来只是勉强能够维持,买些新衣服这样的支出都成了奢侈。

好在丈夫刘建并不计较这些,王玲梅的家也默认她的选择。

这些年王玲梅没少受委屈,但她从来都没有抱怨过一句。即便她的两个妹妹和弟弟早就各自成家立业,也没有减轻她的担子。

王玲梅只是在内心默默叹气,女儿家的宿命就是如此。她也憧憬过城市白领的幸福生活,但那终究与她这个出身的人无缘。

想到娘家的种种困境,王玲梅还是咽下了所有的不甘心与委屈,孝顺照顾着这两个大家庭。

王父王永强在72岁那年患上了心脏病,需要动手术治疗。其余几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这重担自然而然落到了大女儿王玲梅身上。

为了照顾生病的老父亲,王玲梅不得不请了一个月的假。那一个月里,她寸步不离地守在父亲的病床前,细致入微地关照着。

手术费用和各项检查费用让王家拿出了全部积蓄,按了老头子一辈子的血汗钱。即便有医保报销,也仍有三四万块的空缺。

这个窟窿最终还是靠王玲梅不眠不休的工作补上了。

老父亲终于度过了危险期,王玲梅的压力却更大了。她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照看,一晚上数次地起床查看老人的情况。

白天她还要工作赚钱,一刻也不敢懈怠。好在老太太也就撑了两年便离世,这才稍微减轻了王玲梅的负担。但她的头发不知不觉间已经花白了大半,步履也不复从前的利索。

弟弟王小超从小就十分刁蛮任性,深得父母宠爱。长大成人后,他的个性并没有任何改进。相反,娇生惯养的环境让他养成了索取无度的恶习。

明知姐姐自己也经济拮据,但他仍我行我素,几乎每个月都会开口向王玲梅要钱。

小超结婚时,王家和妻家约定了三十万元人民币的彩礼和房产。这对于老师和工人的家庭来说堪称天文数字,无论如何也凑不到。

小超理所当然地让大姐王玲梅拿出二十万,自己只支付十万。王玲梅勉强凑足了八万,小超还嫌弃太少。最后是在众人的压力下,小超不情不愿地才订立了婚约。

从那时起,王玲梅再也没有接过弟弟的任何一个电话。她实在没有更多的钱可以供小超挥霍浪费了。而小超也因为面子问题,再不好意思开口向大姐要钱。

彼此心照不宣,这份兄妹情分,就此跌入冰点。

这些年,王玲梅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大部分责任,可说是累垮了她最好的年华。儿女们长大成人,公婆和父母也相继离世,如今空荡荡的老房子,只剩她一个人在里面住着。

偶尔,王玲梅会后悔40年前自己答应顶替父亲的工人编制,如果没有这一步,也许她的人生会截然不同。

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自己顶替,父亲也得在学校再教几年书;大妹的婚姻可能更加凄惨;母亲晚年没有人照顾......这一切的责任就全落在自己一个人的头上了。

毕竟,她是这个家的长女,姐姐大,命苦的宿命无法逃离。她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家人受罪。

其实这些年王玲梅也常常怨气冲天。她的两个妹妹弟弟如今混得都不错,生活富裕,家庭美满。可谁又知道,那都是她一砖一瓦垒就起来的?她不只一次埋怨天道无常,自己这样的好心没得到半点报答;可转念又想,他们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这些付出无法讨要回报。

如今六旬的王玲梅,也学会释怀了。人就像一条河,命运注定奔流到海里。她没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世间哪有完美?既然如此,不如看淡些,享受余生吧。

这些年披荆斩棘也积攒了不少经历,老了可以与人慢慢道来。也算是一桩奇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