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全世界几乎都被「字母」占领,为什么只有中国保住「汉字体系」?

2024-01-28文化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当今的世界,英语已经成了世界通行的语言,也有很多国家放弃了自己的语言体系,而是采用英文来做自己的官方语种。[月亮]

就比如曾经是我们附属国的越南,他们就废除了汉字,提倡学习罗马拼音,还有新加坡,明明华人居多,却废除汉字,通用英语,而除了亚洲地区,还有欧洲地区的新西兰、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等国家都把英语定为自己的官方语言。

可唯独我们国家,不仅没有放弃我们的语种,还把汉字体系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人以此为豪的汉字文化。

那么,很多国家都已经渐渐屈服于「字母」,为什么只有中国独独坚持自我呢?

01

废除汉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废除汉字的呼吁不断,他们认为汉字笔画太多,写起来太浪费时间,因此,很多人提出了废除汉字的提议。

1930年左右瞿秋白提出废除繁杂文字,用拉丁文代替代,甚至瞿秋白还在1930年发布了一部【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字母】,他的举动,收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大力追捧。

就连鲁迅先生也发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呐喊。

为何会有这么多知识分子呼吁废除汉字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在上古时期,我们的远祖生活在广袤的自然界中,他们茹毛饮血,过着游猎采集的生活,为了表达简单的意思,他们刻画动物形态,描绘大自然的景象,这可能就是汉字雏形。

在贵州发现的越王勾践剑,就刻有类似汉字的符号,考古学家推测这是古蜀文明遗留下的瑰宝。

到了龙山时代,我们的先人开始定居种植,出现了原始的部落聚落,为了沟通需要,他们在石器和陶器上刻画文字,在江苏吴县发现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上面刻有已经具备一定系统的古文字,这标志着中华文明走向成熟。

在殷商时期,甲骨文出现了,殷人在兽骨上刻下卜辞,祈求神灵保佑,甲骨文中包含了大量数字,反映出商人注重科学计算的智慧。

周代之后,中原文明趋于成熟和系统化,语言文字被规范化,殷周铜器中的金文就反映了这个时期文字的规范化进程,金文结构严谨,字形饱满,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到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文字记录的需求大增,文字的表现力也趋于丰富,在楚国发现的郭店楚简,就产生了大量帛书写本,这些简帛,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学、天文等知识。

在秦汉时期,小篆作为统一的书写工具,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融合,章草、隶书的出现,使汉字书写简便化,汉字的表音性不断增强,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可谓文字发展的黄金时期。

到了唐宋时期,宣纸、制墨、毛笔的发明创造,使书法艺术发展到顶峰,汉字的艺术造诣丰富多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元明清时期,汉字继续演变,并在典籍著作中得到了深入的诠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诗书传家、世代相传的典籍,都是依托汉字得以流传至今。

儒家典籍【论语】【孟子】,历史名著【史记】【汉书】,古典文学如唐诗宋词,无不以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可以说,汉字是连接古今的纽带,中华文明能够经久弥新,汉字功不可没。

可是,如此悠久的汉字文化却差点被「遗弃」。

02

汉字的简化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留和发展历程十分不易,在20世纪80年代,汉字曾两次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第一次是在计算机时代初期,当时电脑上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全部采用的是西方语言,键盘也都是字母键。

如果不解决输入汉字的问题,使用电脑将变得极为不便,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五笔输入法,通过将汉字分解编码,使汉字可以通过键盘顺利输入,帮助汉字在电脑时代立足。

另一次是在更早的历史时期,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曾质疑汉字过于复杂,主张用拼音文字取代。

为化解这一危机,国家进行了汉字简化,发明了拼音输入法,并开展了全民扫盲运动,使广大人民都能掌握必要的汉字知识,保留了汉字这个文化瑰宝。

事实上,汉字的保留与发展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20世纪初,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人主张废除汉字,认为它的笔画太多,拼写繁琐,妨碍国民教育。

面对这一危机,许多学者和文化人站出来捍卫汉字,他们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不应轻易抛弃,为此,一场「废汉字运动」与「救汉字运动」的论战在知识界展开。

最终,经过改革推广汉字拼音、简化繁体字等措施,汉字得以在现代社会立足,这场论战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母语文字的热爱与坚持。

在计算机时代到来时,汉字再次面临存亡危机,当时的键盘和软件都不支持汉字输入,王永民等科学家日以继夜研究汉字编码,终于创造出「五笔输入法」,使汉字能在数字世界畅通无阻。

这项发明不仅仅是科技创新,更显示出中国人民珍视母语文化的决心,如今,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各种汉字输入法让使用汉字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方便,这恰恰证明了汉字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如今,汉字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其中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就成功解决了之前我国如何在电脑时代立足的大难题, 他就是五笔输入法之父——王永民。

03

五笔输入法之父——王永民的科技创新之路

王永民,五笔输入法的发明者,是当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者,1943年,王永民出生在河南南召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的他对科学技术抱有无限热情。

他20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并于1967年毕业,大学毕业后,王永民被分配到一个军工企业工作,从事通信设备的研究。

1978年,王永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我国刚刚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但由于没有适合中文的输入法,信息处理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王永民看到这里面蕴藏的巨大商机,下决心要研发一套适合汉字的输入法。

王永民带领博士生开展汉字输入法的研究方案,他们尝试了中文拼音、笔画和五笔速记等多种输入方式,最终确定以五笔编码为基础设计汉字输入系统。

1983年,王永民终于以5年时间成功研制出「五笔字型」,这个输入法每分钟可达100字以上,准确率高达99%。

与此同时,王永民还发明了「数字王码」输入法,被称为汉字输入技术的第二次革命,这两项发明构成了王永民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体系的两大支柱。

五笔输入法问世后,王永民又花费十年时间将其推向市场化,他在全国多所高校开设五笔输入法课程,培训大量使用者。

同时,他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五笔输入法逐渐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如今,五笔输入法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汉字输入技术。

王永民不断优化五笔输入法,1998年研发的「98规范王码」达到国家语言文字规范, 获得计算机领域的广泛应用,他还致力于汉字信息化技术的国际化保护,五笔字型已经获得了中美英三国发明专利。

现年80岁的王永民仍然在继续他的科技创新之路,他最近又攻克了一种全新的语音识别汉字输入法,通过说话的方式输入汉字信息,我们期待着王永民教授能再次创造汉字信息处理的新辉煌。

总结

当今世界,汉字以其独特的表意方式继续服务于十几亿人,其适应性和包容性堪称奇迹,汉字文化为当代中国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根基,也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传承发展汉字文化,让中华文明的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应尽的历史责任。

汉字文化也在不断走向世界,孔子学院的建立使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文化,许多外语出版物也引入汉字词汇来表示中国元素,可以预见,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其影响力还将不断扩大。

可以说,汉字之所以能够在各个时期保留下来并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努力结果,无论外来文化如何冲击,中国人民都珍视汉字,并想方设法让它适应新生活。

虽然面临来自西方的挑战,但是它既古老又朝气蓬勃,在现代社会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智慧,值得我们用心继承和发扬。

今天,汉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语言,正在向更广阔的天地进军,汉字的保留与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强的生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必将在未来继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