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人间烟火】,分享衣食住行

2024-04-08文化

这两天在看一本书【人间烟火】,作者赵冬梅。这本书讲的主要是掩埋在历史中的日常与人生。「日常」是看不见的,「日常」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他与生命同在,却与历史记载求新、求异的传统追求同在。另一种「日常生活」是「生命的日常」。无论男女、阶层,平凡而幸福地过一生并非一桩易事。通过探究「生命的日常」,看一下古人如何度过人生,体味生命。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阅的,先开始浏览了一遍,主要是从衣、食、住、行这几个历史发展来写的。后来又非常认真地看了这几个章节的内容,觉得很有意思。衣食住行贯穿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历史是如何演变同样充满了兴趣。今天先来分享一下「食」。

一、首先从饥饿史和与饥饿作斗争的历史开始讲起:

1、饥饿史。中国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饥饿和由饥饿引起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地球气候的寒冷期。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之际、元末明初和明末。当气候变冷,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武力南压,华夏农业经济区粮食减产,华夏国家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受到严峻挑战,而这种时候又往往会出现吏治腐败、政府无能。比如说,东汉末年,黄淮海平原气候转冷,「至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2°C—4°C;南北朝时期继续处于气候寒冷期」。与此同时,华夏国家管理能力下降。从公元189年董卓乱长安到589年隋灭陈的四百年间,有三百六十三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其间共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五百余次。人祸加剧天灾,文明悬于一线。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极端现象。

2、华夏民族与饥饿作斗争的历史。传统时期,基本上靠天吃饭。所以中国人明白要建立丰富的粮食储备以备荒年饥岁。除了储备粮食,还要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一是开荒扩大面积;一是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华夏饮食历史的发展,首先是食物种类的不断丰富:主食以粮食制品为主,副食包括蔬菜和动物性食物。距今约八千年前人们种植粟,养殖猪狗和鸡。仰韶文化时期,食谱中增加了黍、麻、水稻和蔬菜。后来猪狗牛羊马鸡六畜齐备,粮食还可以酿酒。麦取代粟成为北方人的主食的核心,这一变化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主食以粟为主,南方以稻为主。这个主食结构一直延续至今。然后是烹制方式炒菜的出现——味道的丰富:腌、酱、辣椒等。

二、饼。现代我们已经不煮饼了,但古代饼确实是可以煮的。在西晋,「饼」代表着创造和美,是一种即时髦又高贵的食物。在面食以前,北方的主粮是粟,大约在五千年前,麦抵达中国。到了唐朝,粟、麦开始全面推广。面食是西汉传入中国,到唐宋时期完成了主食革命,开端就是饼。

三、【齐民要术】栗的神奇菜谱。在这个【齐民要术】的时代,最主要的烹饪方式是熬和烤。甘蔗糖开始在唐朝由印度引进。曾一度还当成种植的农书来读,被誉为西方研究中国的工具书。现代也有很多人模仿书中烹饪方式在熬制美食,与古人来个穿越。

四、脍炙的退撤。古人怎么吃肉。秦汉时期,主要是猪狗肉。北朝开始,随着游牧部落的南下,主要是羊肉。那时猪肉长期被认为时一种不太美味或者不健康的肉类。上层不吃,百姓却不会挑剔。「丰年留客足鸡豚」时民间的盛宴。苏轼就曾创造出了流传千古的「东坡肉」。肉的吃法从炖煮和烧烤发展到礼器。与炙齐名的肉类烹饪技法时脍,主要时淡水鱼,由北向南推撤,一直大广东、云南。

五、吃饭的故事。春秋战国至唐,中国人吃饭的方式都是分食制,人们的饮食起居都在地板上。分食制与当时的家居形制相匹配——宋朝开始进入高桌大椅时代,合食制开始出现。一方面,高桌更大的表面积位食物的陈放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合食制的出现得益于食物种类的丰富与供应链的充足——由勺子到筷子的演变(北宋晚期)以及一日三餐的普及。

六、吃茶去。现代世界的饮料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含酒精的饮料(啤酒、白酒、葡萄酒等)。二是咖啡因的饮料(咖啡和茶)。三是各种汁和水。中国人的酿酒技术可以上溯到夏朝,主要用于祭祀——秦汉以后,酒就逐渐世俗化。相对于酒,茶走是是安静高雅的路线。汉代开始采茶——东晋南方饮茶蔚然成风——唐代开始普及——宋代点茶、斗茶、末茶——明朝成为主流。

下篇分享「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