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后街记忆.之一

2024-03-25文化

题记: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

今年八十岁的曹祖宏,在监利城区的后街生活了一辈子,儿时后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依然记忆犹新。每当想起儿时的后街,思绪万千,留恋不已。他便撰写了"后街记忆",让后人见识见识我们儿时后街的情景。

解放初,后街同全国一样,社会安宁,市场繁荣,人民安乐。当时的容城镇称城厢镇,只有北门正街与后街这两条主街,十分热闹。

解放前容城镇分布的大街小巷也不算少,随着战乱与自然灾害,原先名噪一时的衙前街南门、大东门、小东门,在解放初已是断壁残垣,变得冷冷清清。唯独还有一座高大的城门楼和城门外到船码头路旁几对石象、石狮、石马还显得十分精神壮观。从衙前街往观音阁,走上清观到福音堂这条大街也是残缺不全,废墟一片。顺城街、保和门这条曾经十分热闹喧哗的街道曾惨遭日机轰炸,加上后来的一场大火,也变得残破不堪,剩下的房屋还明显可见明末建筑的古典特色。

日本入侵中国时,容城镇被日本飞机轮番轰炸,房屋建筑遭到严重损坏。紧靠后街北面的一排房屋,天府庙前的几层大殿以及孝先街外的房屋都被毁,到处只看见遍地成堆的断砖碎瓦,而后街的街面完好无损。

一九五零年后街中间的拐弯处,夏开玉的屋旁起火,熊熊大火飞越后街的上空,烧掉了顺城街、保和门、孝先街外的大片房屋,后街的街面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

那时正街是西门渊下堤向北延伸的一条大街,分别由西门街、北门巷子、北门正街、泰和街、茶庵街、蔑匠街组成的一条长街,后来【监利地名志】改为红军路、民主街。

后街是北门正街的中段进关庙巷内的一条小街。关庙巷是因巷子旁边有一关帝庙而得名。它上起关庙巷下至崇镇坊土地庙,这是后街的主街。再往下走则称为孝先街外。孝先街外原本也是一条街,而且是当时有名望人士的住宅。我记得有几户都是八字两开的门面,门高户大。门前两旁青石鼓墩,上下门楣,门坎与台阶全是青石筑成。再往下走是国民时期的国光小学(后来的一完小、前进小学、前进中学),紧靠着是李家、朱家、代家这三家猪行,再下是黄家、潘家的豆芽坊等。这些都在过往的时光中销声匿迹了。

后街原称孝先街,全长不到两百公尺,街心只有三公尺左右宽,街心全是用三市尺长,一尺二寸宽的花岗石的石板铺盖。每家门前的台阶都是石板砌成。房子的造型都是明朝的建造模式。每户房屋中间相隔风火墙,起飞檐,显得格外高大有气势。因后街街面多次翻修,街面提高一尺多高,现在的老房子才显得十分低矮。加之多方面改建,原先的后街已是面目全非。

那时每家的门面结构全是木质装饰。当面的几块大门都是厚厚的木板门,铺房的天花板与地板、柜台、柜台上的小门俱是木质材料。大门的上方有阁楼,楼前都有格窗。从设计到装饰户户门前精美别致,无一相同。加上各家门前安挂的不同招牌,一眼望去更是美观至极。

后街的每家房子都很深,从前门到后院足有40米,至少五、六层。临街的一层都是生意门面。每两层一个天井,天井两旁有厢房,天井两头有格门。厢房门与格门上有的人家雕刻人物山水、飞禽走兽、四季花鸟。走过前一道天井便是正屋,俗称堂屋。堂屋正中每家都安放一个大神柜,上放家神祖宗的牌位与香钵蜡台。每逢初一、十五和节庆日都要烧香礼拜,四季香火不断,磬声铛铛。

我家当时租住在大糟坊老板发昌万家。他神柜上方安装一块大木匾,匾上有五条雕刻的金龙,在烛光中闪闪发光,两旁鼓皮紧靠的园木柱上挂着六块条型的半圆木匾,黑底金字。园匾下面四季摆放八把雕花大椅与四个雕花茶几。再往后走又是一个天井,走过第二个天井是造酒的作坊,最后是六、七十平方的院子。像这样的房子在后街有很多家。

在这数百年的兵荒马乱与自然灾害中,后街保持的这样完美,称得上是幸运儿…...

(未完待续)

人物简介

曹祖宏:1944年出生,从小师从外祖父学习木雕工艺,曾任荆州工艺美校高级讲师,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委员,其木雕工艺作品多次获奖,创作的"贺龙木雕塑像"被监利市**历史博物馆收藏。

(通讯员:曹祖宏、张必林/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