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古籍【函宇通】释读11【诸天位分恒论2】—打破伪史论新救命稻草

2024-03-07文化

其附日东行,每年一周者,二动也。本星所丽之天,常东旋也,而其或南或北,迟疾非常者,又一动也。则本星在所丽之天,如循圈然。(它们依附太阳向东运行,每年一周,这是第二种运动方式。这些行星所依附的天,总是向东旋转,但是有时靠南有时靠北,或快或慢不一定,这是第三种运动方式。也就是说行星所附着的天,也是在循环运动。)

故于其一时而有数动,则知其有天以牵属之。月亦若是矣,而火土诸星,可例推矣。惟日循黄道右旋,一日一度,无南北之差,又无迟速之异。(所以它们一个时间点上有多种运动方式,就知道它们受到不同天的牵制。月亮也是这样,其他行星也是这样推测出来。只有太阳是沿着黄道向右旋转,一天一度,没有南方北方的差异,也没有或快或慢的变化。)

或者疑是自运乎?曰:非也。日之有天,更易明也。夫日平行,日一度,一岁三百六十五度。自春分至秋分,半岁宜行一百八十二度半。半周天。自秋分至春分,宜亦然。(有的人怀疑是太阳自己在运行么?答:不是的。太阳有它的天层,更容易就明白。说到太阳的运行,一天运行一度,一年365度。从春分到秋分,半年时间应该走182.5度,半个周天。从秋分到春分,也应当是这样子。)

乃大统历,太阳自春分至秋分,有空度,恒多八日,自秋分至春分,有隔度,恒少八日。春秋分者,赤道黄道之交,天之一半也,而日行有多寡,何居乎?(根据【大统历】,太阳从春分到秋分,有「空度」,总是多八天;从秋分到春分,有「隔度」,总是少八天。春秋之分,就是赤道和黄道相交的时候,处于天的一半。然而太阳的运行有多有少,为什么呢?)

盖二分之界限,乃地心与一日量周左旋最健之宗动天,平中对心处。而日天之心,则与左旋天之心不对,每过北八度。(大概春秋二分的界限,是地心和一天旋转一圈向左旋转最有力的宗动天之间,平中相对的地方。然而太阳天的中心,与左旋天的中心并不正对,每次偏北8度。)

故春分至秋分,必迟数日乃可及。秋分至春分,必早数日乃无过也。此义虽星官历士,鲜有明其解者,不但此也。(因此春分到秋分,一定会晚几天才会达到。秋分到春分,一定会早几天才不会错过。这个含义即使是专门的天文学家,也很少有人明白,也不仅是这一点啊。)

余尝在京师与钦天监官周子愚论岁差之理。彼但拘世儒腐说以答,曰:天老日行迟,阳渐衰故也。真可一笑。(我曾经在京师和担任钦天监官职的周子愚讨论岁差的原理。他只是固守着古代学者陈旧的学说来回答,说:天老了,太阳走得慢了,阳气衰弱造成的。真是可笑。)

二至二分,乃黄道四分平等定限。日不到那限上,自然不分不至。如何说得天老阳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黄道四平分的标志点。太阳走不那位置上,自然不会出现分至的现象。怎么能说天衰老,阳气减弱呢?)

中国远程考古学家

实列宿天渐渐过东,如尧时虚宿在冬至限上者,今已东移六十度,冬至限恰直箕四。(本质上是恒星天慢慢地向东运行,像尧帝时代虚宿位置在冬至点上,现在已经向动移动了60度,冬至点到了箕宿的四度上。)

若从尧历行,算至二万五千年,仍旧在虚宿冬至矣。此实燦然可据,非如宋儒之猜忖也。(假如根据尧帝时历法,计算到二万五千年以后,冬至点仍旧在虚宿之中,这实际是很显然的,并不像宋代学者猜测的那样。)

窃意天之层数,在刚柔虚实之外,别有玄际。刚柔虚实,落在五行气质上,天非五行而生五行,岂复与五行同其气质?(我猜测天的层数,除了刚柔虚实的性质外,还有别的性质。刚柔虚实这些性质,体现在五行的特点上。天并不是五行,却生出了五行的特点,难道还会和五行一样的性质么?)

其层数亦别有玄际,不如世间棚楼漫阁。试看温际冷际,原无物隔,温者自温,冷者自冷,可以类推。(天的层数也应该有别的机制。并不像人世间的亭台楼阁那样。大家想一想热与冷这两种性质。本来没有什么事物阻隔,可是热的就热,冷的就冷。可以根据这样的道理来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