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从展子虔的【游春图】中领略无限春意

2024-04-04文化

导语: 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辉煌灿烂、娇丽无比、雄健伟岸的隋唐绘画比作中国艺术发展史上浓艳的春天,那么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园】毫不夸张就是春天里第一声报晓春雷,并由此拉开了隋唐山水画艳丽绝姿的景象。

一年一度又清明,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

说起清明节,人们往往与扫墓联系在一起,上坟祭祖,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但你也许不知道,清明除了生离死别的悲酸,还有踏青游玩的欢笑,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

不如从书画中,一探古人清明习俗的踪迹。

古人清明玩什么?

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先、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的日子。

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沉甸甸的节日,因时值仲春与暮春之交,气温升高、万物复苏、百花竞放,蕴含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被严寒包裹了一冬的人们蠢蠢欲动,有到郊外远足游玩、赏花作乐、亲近自然,感受春天气息的习俗,所以清明节也叫踏青节。

北宋诗人程颢通过诗歌表达出对清明节踏春的热爱。他在【郊行即事】中描绘道:

「芳原绿野灿烂、草长莺飞、落英缤纷的美好景象,恣行时,春人遥山碧四围。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这首诗词详细描绘了如此宜人的气候条件下,诗人畅游赏花、开怀痛饮,显露出其内心怡然自得的情景!

这种愉悦的踏青春景同样可以在古代绘画杰作中觅得踪迹。

隋朝时期画家展子虔创作的【游春图】如今已成为他传世唯一的作品,也是至今保存最为古老的画卷之一。

画上方有宋代徽宗皇帝亲自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画中所展示的是一派水天空旷的景象,隐藏在山峦和湖泊之间,有士大夫驾驭骏马穿梭于山路之上或是停留在湖畔,另有女子乘坐小船在水中畅游,船上弥漫着柔和的春风,水面上粼粼微漾,岸上桃花与杏花开得鲜艳,草地如茵。

这幅作品为工笔重彩青绿画法,画中占大面积的江水在勾线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晕染,表现了由近及远、烟波浩渺之境。为了强调春日融融的温暖气息,绘者在画面的川河两岸以及坡角处巧妙运用了泥金,开创了金碧青绿色山水画的先河。

唐画之祖【游春图】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四季图】之一。此画虽面积不大,但他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卷、最早的青绿山水画卷、最早的全景山水画卷,是为「三最」画卷。

这幅山水画,描绘了阳光和煦的春天,翠岫葱茏,碧波荡漾,贵族士人于堤岸策马游赏的景象。

虽然画幅有限,却场面开阔宏大,俯视诸景的鸟瞰视角,大胆地将景物进行镜像错位分割,以此以江天营造了清虚空灵的气氛,同时也在整体观感上达到了「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之势」。

景致的成功描绘和人物传神点缀引发观者心灵共鸣,游走于远山连绵,落日映照,湖水碧绿涟漪,微波细浪,如此优美的画面之中。

人物不论是策马在山路之间还是泛舟湖中,亦或是闲坐在岸边的柴门旁期待亲人的归来......人物间情感变化丰富、生动自然;远山流翠,祥云环绕,树木复苏,嫩绿新芽初生,桃花梨花开满枝头,绿草如茵,呈现出万物回春、春光明媚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春风拂面、生命勃发的景象。并在构图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在用笔设色上尤显得古意浓重。

正如明代詹景风所言:「其山重着青绿,山脚则用于泥金,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写干,以沉靛横点叶。大树则多勾勒松,不细写松针,直以苦绿沉点,松身两笔直赭石填然而不做松鳞,人物直用粉点而成,加重色干上分衣褶,船屋亦然」。

此外,在浓密树叶的画法上使用先勾再以墨绿色晕染的方法,其他花木则运用白粉和桃红进行点染。补色的运用恰到好处成为这幅画用色重要特征之一,取得了相得益彰的盎然雅和之趣,极尽浪漫风情。用笔勾线骨法取上,多转折拗拙,提按得法,硬毫为之、典雅朴拙。画水一丝不苟,柔美灵动,畅神之情,留心于物。

结语:

在这个蕴含希望和新生的清明时节里,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地盛开于枝头;茵茵芳草般的绿意盎然中,鸟儿欢快地啼鸣追逐。

悠悠历史之中,多数王朝都为我们留下了那些无比美丽而又充满意义的清明书画作品。

当我们静静地欣赏这些大师们的传世精品时,不仅得以对古代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回味,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深化对于生活及其真谛这一主题的认识和领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