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木渎涧上草堂的纸上重生

2024-04-19文化
原作者:挈挈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白发几人怀故苑,青山何地葬遗民?」农历三月三上巳日刚过,一觞一咏,惠风和畅。若是生活在清中后期的江南士人,他们那时大概率会结伴坐船由苏州阊门过枫桥,至观音街上南,从金山头向西到陆家园,再走三十里路,抵达木渎镇一处小小角落进行春禊。我们熟知的袁枚、王鸣盛、王昶、洪亮吉、孙星衍、黄丕烈、阮元、林则徐等名流都曾走上这条泥泞的乡间小路,因为这条路通过他们的精神高地——涧上草堂。
【兰亭修禊图卷】文徵明 明 故宫博物院藏
时代变局之下,徐枋这样一个人物如何被逐渐符号化,不断地被重新解释,凸显了历史记忆的选择和角逐,从中也掺杂着文人们复杂的政治情感。或许,理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深度,核心在于关注他们纪念谁、祭拜谁,如何借着思旧之情安放自身的理想。遗民的精神世界在我们今天难以理解,可这忠、孝二字恰恰是他们安身立命的信念。越进入到广阔的历史空间,徐枋诗人兼画家的形象反而越不见踪影,而当旧王朝的历史彻底结束,理学体系瓦解,自然无人再去祭拜一位前朝遗民。作为故国象征的涧上草堂持续了二百余年,最终湮灭。但山川亘古不变,我们仍可从徐枋实景画作与诗文一览清初的吴中山水,或是欣赏艺术技法,或是品读故国之思,这都取决于我们这个时代在注视些什么。参考文献:1.(明)徐枋著. 居易堂集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4.2. 林志宏著. 民国乃敌国也 政治文化转型下的清遗民[M]. 北京:中华书局, 2013.06.3. 段志强著.顾祠 顾炎武与晚清士人政治人格的重塑[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08.4. 付阳华著. 明遗民绘画的图像叙事[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0.06.5. 温世亮著. 明遗民徐枋研究[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8.01.6. 付阳华.实景山水与徐枋【涧上草堂图】新考[J].收藏,2015,(第23期).7. 王丁.易代之际的文士生计:徐枋以画治生的特殊形态[J].晋阳学刊,2020,(第2期).8. 林宜蓉.不入城之旅:明清之际遗民徐枋的身分认同与生命安顿[J]. 明代研究,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