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活出生命的意义】:人类的灵魂导师——维克多·弗兰克尔博士

2024-04-13文化

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和【追寻生命的意义】第1篇:

【追寻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意义】,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博士的自传式作品,其中【追寻生命的意义】是其成名之作。

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人们普遍缺失了生命意义的心理支撑,弗兰克尔博士的【追寻生命的意义】1945年面世以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因为这两本著作都是弗兰克尔博士自传式的介绍,而且在内容上互相交叉与补充,因此,笔者将两本书 结合到一起来解读,争取将弗兰克尔博士的「寻找人生意义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逻辑呈现。

来自原著【追寻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博士介绍了导致他发现意义疗法的经历。作为集中营的长期囚徒,他发现自己几乎丧失了一切。 他的父母、兄弟、妻子或病死于集中营,或被送进了燃气炉。除了妹妹,他的全家都死在了集中营。
所有财物都被剥夺,所有价值都遭破坏,每天经受着饥饿,寒冷和拷打的折磨,时时 企望着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这种条件下,他 怎么能够发现生命值得留恋 ?

正是这段纳粹集中营的残酷经历,在炼狱般的绝境和痛苦折磨挣扎中,弗兰克尔博士发现了人类的终极自由 。

让他成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成为享有盛誉的存在分析学说的领袖。

弗兰克尔博士的意义疗法,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自己找到人生意义的答案,给我们所有的人,照亮了摆脱困境和苦难的方向,

来自原著【追寻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傅士的著作有着深刻的诚实性,因为它 以经验为基础 , 铁证如山 , 无法欺骗 。

弗兰克尔博士用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哪怕是在被剥夺到一无所有 ,身体失去自由 ,我们仍然有最后的自由 ,在精神上 有选择的自由 —— 即态度的回应方式 ,而积极的态度回应方式,我们就能找到 生命值得留恋的答案 。

我们要理解弗兰克尔博士寻找生命意义的方法,需要先理解「存在 」的概念。

哲学的终极思考的问题之一:
生命的意义

来自百科:
我们是谁? ——涉及到人类的自我认知,包括我们的身份、意识和自我意识。
我们从哪里来? ——这个问题探讨人类和宇宙的起源,以及我们与自然世界的关系。
我们将去往何处? ——这个问题涉及人类的未来,包括我们的命运、目标和理想。
我们如何知道? ——这个问题探讨知识的本质和来源,以及我们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
我们应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和伦理,包括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我们如何处理痛苦和苦难? ——这个问题探讨人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寻求安慰和解脱。

哲学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都是在追问「我们是怎么样的存在? 」。

弗兰克尔博士在1926年的一个报告中首次提出 「意义治疗」的概念,它的另外一种说法「存在分析」的意义疗法,关注人的存在的意义。

旨在引导我们,将短暂的人生且不完整的生命线,编织成意义和责任的坚实模式,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意义。

来自原著【活出生命的意义】:
我们不应主动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 我们自己 就 是 , 解答 这个问题的 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的问题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 为 自己的 存在负责 。

但是「存在 」这个概念,千百年来,哲学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笔者当然也没那个本事能解释清楚,也找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对于「我们是谁?」也许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在【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中,丁元英对苪小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因为你向别人介绍你的时候,都是你的名字、是谁的儿女,是谁的同事朋友,在哪里读过书,出生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跟你的关系,是社会属性,或者说是参照物,除了父母,名字、同事朋友、住址、出生地、学校等等,都不是你独有 的,跟自己相关,也可以不相关。

所以社会上能出现一种现象,有人伪造一份履历,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而不被人发现。

如果你不是独身子女,你的父母也不是你唯一的参照物。你是靠这些参照物 来证明你的存在 ,所以会产生「你不知道你」的感觉。

但通过这些参照物,你又能把自己从社会人群 中独立地区别出来 ,这个独立的个体,又让你真实地感觉到「你是你」的存在。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如果我们剥离这些社会属性,即参照物,那么你剩下的就是你的肉身,你的身高多少,体重多少,头发什么颜色,皮肤什么颜色等等,这些是你身体的真实数据,是你能证明自己存在 的,来自身体本身的客观的证据,是你很容易证明的「你知道了你」。

但是,你不能用这些数据 来向别人介绍,向社会证明你是谁,无法 把自己从社会人群中把区别 出来,以独立个体的存在 。

比如,你向别人介绍真实的自己,说一堆数据,
我身高XXX,体重XXX,胸围XXX,心率XXX,血型XXX……

别人能听得明白你是谁吗?
你自己能说得清楚自己是谁吗?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不是你了」。
因此,如果你知道了你的存在 一堆数据 ,你就不能感受到你在社会上的存在 了。

约瑟夫·爱迪说过这样一段的话:
当我面对伟大人物的墓地,妒忌之心荡然无存;
当我阅读历代佳丽的碑文,贪婪的欲望顿然消失;
当我在墓碑旁遇见泣不成声的父母,禁不住悲从中来;
当我看到父母的坟墓,忍不住想到那些自己将追随的人的悲伤的空虚;
当我看到王者与其废黜者的墓碑并肩而立,生前为不同观点唇枪舌战的文人墨客的遗体相邻而居,不禁感到那些内讧、派系斗争、人间是非的渺小。
再查看墓碑上的日期,发现有些就在昨日,有些却可追溯到600年前,于是又忍不住想到最后审判日那天,我们都将同时接受上帝的审判。

我们是谁? 」,我们就是这样一种「存在 」。
那些证明我们「存在」的参照物,包括我们拥有的名誉、地位、财富等等,因为我们「存在」而对我们有了意义。

「参照物」的说法,也许表达上不够准确,如果容易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到「存在」,那么,弗兰克尔博士说的,生命的意义,正是这些「参照物」赋予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来自原著【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希望强调,人必须是有责任的,并必须实现其生命的潜在意义, 生命的真正意义 应当 发现于世界之中 , 而 不是 在 人的内心 , 也不是 在被认为是一个封闭系统那样的自己的 精神世界之中 ,发现生命的意义。

因此,弗兰克尔博士的意义疗法,就是帮助他人在「 证明他的存在中 」寻找生命的意义。

笔者推理的证明「我们是谁?」,是从「证明我们存在的参照物」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没有偏离弗兰克尔博士的理论,生命的意义来自精神世界之外。

那么,我们人生的意义,需要在「证明我们存在的参照物」中去寻找。
我们经常随口而出的「这是有意义的」、「那是没意义的」,那些意义,就来源于证明我们存在的「参照物」中。

我们阅读弗兰克尔博士【追寻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两本书的时候,请一定注意这个「存在」的概念 。

如果不能清楚地记得这个概念,那么,有可能,弗兰克尔博士用生命的代价 换来的觉醒 ,就只是弗兰克尔博士一个人的智慧 。

来自原著【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为人的存在寻找意义,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义,他是人类灵魂的守夜人。

至于,弗兰克尔博士在纳粹集中营里,
他自己 是如何走出困厄 ?
如何找到他自己生命的意义 的?

笔者在解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我们有选择自由】专题文章之中,有详细的解读,在此就不复述了。

请关注作者,继续阅读第2篇: 弗兰克尔博士是怎样帮他人找到生命意义的?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公号@这是一面镜子
独家原创,本文内容已自查合法合规,作者观点纯属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欢迎转发点赞,关注作者,谢谢。
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搬运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