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都说宋朝瓷器汝窑为魁,其实这种瓷器比汝窑珍贵稀少

2024-07-10文化

宋朝在中国陶瓷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宋朝崇文抑武,崇尚自然,由文人审美影响陶瓷业发展,烧制的瓷器自然天成、清新质朴。宋瓷的这种美是这个特定时代文化精神下的产物。

【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从此宋朝瓷器汝窑为魁的理念传承了几百年,至今还被广大收藏爱好者奉为真理。一提到汝窑都能侃侃而谈。

北宋官窑

汝窑是宋徽宗时期汝州所烧瓷器,因为宋徽宗非常喜欢这种釉色,所以被选为宫廷御用瓷器,汝窑属于官搭民烧的形式。就在同一时期,宫廷也专门烧制过一种皇家御用瓷器,仅供皇室使用,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稀少和珍贵程度比汝窑更甚。它就是——北宋官窑。

宋徽宗时期,地方所进贡御瓷多有瑕疵和缺陷,数量也不足。宋徽宗赵佶非常不满意,于是命人引众窑烧制技艺之长,在汴梁近郊,按照自己的设计,亲自指挥创烧的巅峰之瓷。不仅是我国第一个由官方投资进行烧制的瓷器,也是第一个被皇帝个人垄断的瓷器种类。

南宋官窑

世稀之珍

就像汝窑一样,北宋官窑的烧制时间也只有20年,靖康之乱后,北宋被金所灭,汴梁遭到金兵毁坏,宫廷密藏大多被损坏劫掠,能够保存下来的北宋官窑少之又少。仅宫廷可以使用,从未流落民间。造成北宋官窑传世瓷器甚少。

北宋官窑窑址因应在东京汴梁近郊,东京汴梁现在属于河南开封,开封城历史上曾经被黄河淹没7次,所以大部分人认为,北宋官窑的窑址应该被掩埋在黄河的河道之下近10左右,所以从未发现出土北宋官窑瓷器。

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特点

北宋官窑多采用垫饼或垫圈支烧,通常使用细砂撒在器足和垫饼之间,以防止粘连。烧制完成后,会留下一圈黑褐色无釉支烧痕迹。之所以呈现黑色,是因为垫饼经过高温氧化还原后,铁离子释放到瓷胎中形成。在圈足常施一层酱褐色护胎釉,铁足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官窑胎体先经过烧制后,再施釉,常见釉色有天青、粉青、灰青等,施釉最少三次以上,釉层肥厚莹润,有一层宝光。釉面经过高温烧制并不流淌,釉面比价均匀,所以器口不能看出胎的颜色,紫口现象不是太明显。根据汝窑工艺,在釉中掺入了黄金、玉粉、宝石等名贵物料,在自然光下五彩斑斓。

高倍放大镜下北宋官窑釉面

在高倍放大镜观看下,北宋官窑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层叠密集,釉内气泡旁吸附着少则数粒多则十数粒乃至数十粒微小的小颗粒,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大气泡,釉中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聚集了大量这种气泡,其形态如沫如珠,此乃北宋官窑瓷特有之奇观。也正缘于这些细密气泡的存在,才产生了北宋官窑瓷温润如玉的质感,消除了那些由氧化火焰直接烧成的琉璃质感和与其相辅相成的贼光。

南宋官窑特点

南宋官窑采用支钉烧制,支钉痕迹较汝窑的痕迹大,呈圆形。紫口铁足明显,南宋官窑胎体较北宋官窑的胎体薄,所以在施釉的时候口部不容易挂釉,高温烧制釉面产生流动,所以口部呈现出明显「紫口」特征。

宋朝官窑瓷器

郊坛下和修内司官窑瓷器胎体呈黑灰或黑色。足圈处无釉,所以呈现「铁足」现象。釉色主要呈青色,浓淡不一,以粉青色为上,另有灰青、青黄、炒米黄等色。釉层莹澈,如脂似玉。

南宋官窑沿袭北宋官窑的烧制方法,所以区别不是十分的明显。北宋官窑的胎体更加厚重,釉面也不如南宋官窑莹润自然。传世的大多数官窑瓷器都属于南宋官窑。(上文中瓷器均属于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图片不好找啊。)

汝窑传世瓷器据统计有70件左右,而北宋官窑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比汝窑还要稀少。北宋官窑按宫廷的意图特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而汝窑只是择优进御,所以论珍贵程度,汝窑不如北宋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