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石山、石山农、耘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出生于四川潼川州遂宁县北坝(现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乡),系南明永历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文肃公吕大器的长子。
自幼聪慧好学的吕潜,深得家人疼爱。 明崇祯十五年壬午科(1642)举人,崇祯十六年癸未科杨廷鉴榜(1643)三甲第二百八十七名进士,授太常博士 。然而,随着明朝的衰落,他坚定地选择了不仕清朝,宁愿在浙江湖州府吴兴县桑苎村隐居,后迁至扬州府泰州海陵。由于蜀道险峻且路途遥远,加之滇黔动荡不安,他东西迁徙,往返于吴兴与泰州之间长达四十年。期间,他靠售卖自己的书画为生。
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冬季,吕潜才得以携母亲归乡,并将父亲柩归葬于遂宁。他在遂宁城北门外购得一处置业,命名为「课耕」,自此,他沉浸于山水之间,以诗画为乐,度过了晚年。他86岁高龄时与世长辞,安葬于遂宁枣子坪。其博学多才、品德高尚,被尊为遂宁乡贤。
吕潜精通诗、书、画三艺,其诗作清新脱俗,书法典雅如董文敏,画作简洁而意境深远,颇具北苑风格。因此,他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吴兴诗存】称赞他:「诗调新颖,书法森秀似董文敏,画亦有北苑笔意,其亦元真子太白山人之亚欤!」他与新繁费密、达川唐甄齐名,被誉为「清初蜀中三杰」,并与「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并称「天下二半」。他的作品包括【怀归草堂集】、【守闲堂集】、【课耕楼集】等,其弟吕泌将这些作品汇编为【吕半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