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读懂「启蒙之光」伏尔泰一生,就知道唯有不断改变,才能真正变好

2024-03-31文化

十六七世纪,法国贵族身上有一种该死的傲慢,他们桀骜不驯,个人之间动不动就决斗。

1589年到1607年,不到二十年,死于决斗的人竟然超过七千人。

随后,近代科学萌芽,在思想史上掀起一阵飓风,人们不再以万物为中心,自我开始觉醒,理智开始苏醒。

世界不再是全知全能的神明所导演的简单的戏剧,人们寻求自己解释世界,试着自己去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将一切交付于神明。

这样的思想,是胆大的,因为他必然会摧毁那个强大的愚昧的旧社会。

最先照亮这一抹黑暗的人里,就有伏尔泰。

伏尔泰的一生是精彩的,他大概是第一个炒股的诗人作家,他买股票赚了很多钱,他也是欧洲启蒙之光,他一生都在为自由和平等奋斗,抵制愚昧和专制。

他说: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他还说:

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但我最喜欢他说的: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01

1694年11月22日,一个瘦弱的孩子在巴黎接受洗礼。

父亲给他取了一个很长的名字,但他不喜欢,于是,长大后他自己给自己改名伏尔泰。

伏尔泰的父亲,是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专业帮许多贵族打杂,帮他们管理财富。

幼年的伏尔泰,体弱多病。

上天是公平的,让身体瘦弱,却使他聪慧异常,3岁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长诗。

所以,他的教父都觉得他必定大有作为。

然而,他身上也有一些危险的东西,他的思想过于特立独行,他的情感过于丰富,他对这个世界的种种规矩,总是充满怀疑。

父亲发现了这点,于是,他将伏尔泰送进了耶稣会,希望那里的严格的规矩能让儿子变得「正常」。

此后,虔诚的神父们尽最大的努力开导他,教他各种知识,他学会了很多东西,唯独没有学会变得规矩。

12岁的时候,伏尔泰已经能够毫不费力地写出华丽平易的诗句,醉心学问的神父们更加喜欢他,他们将伏尔泰的诗传播出去,坐实了伏尔泰天才的名声。

再大一点,父亲叫他选择一种职业,伏尔泰说:

除开文人以外,什么职业我都不要。

父亲不死心,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法律家,这是一种高尚的职业。

伏尔泰还是不干,他反驳说:

告诉我父亲,说我不要买得来的尊崇,我会不费一文自己争取尊崇。

他说到做到,靠着他的教父的提携,也因为他的天才,伏尔泰二十岁时,就已经成了王公贵胄的座上宾。

伏尔泰并不高大威武,甚至显得有些娇弱,他替时尚女子修改诗文,取悦她们。

他写了一出悲剧【俄狄浦斯】,获得了一些赞赏,这让年轻的伏尔泰欣喜若狂。

随后,他运用讽刺、短诗、妙语,去攻击他看不惯的世界,为他招来无数敌人。

但是,若整个世界都能理解我们,那我们又得多么普通啊!

02

因为他的才华,因为他会写情诗,也因为他的教父要到荷兰去当大使。

年轻的伏尔泰,成了随行人员,随教父前往荷兰。

他谈恋爱,给女孩写肉麻的情书:

亲爱的,我将永远爱你。我非但爱你的人,且亦爱你的德性。

不巧的是,女孩的母亲发现了,对伏尔泰这种做法气愤异常,她将这事告诉伏尔泰的教父。

这不好,打扰良家妇女,于是,伏尔泰被禁足。

但他终究是个大胆的,白天被关在屋子里,他晚上就偷偷逃出去,继续和亲爱的人约会。

他又肉麻地说:

亲爱的,我可以为你冒无论何种危险,为你这样的人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又被抓到了,白天夜晚都被牢牢看住,出不去。

但他也有办法,他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亲爱的姑娘,让她扮作男子来见他。

神奇的是,这位姑娘居然真的来了。

这回,伏尔泰的教父真的生气了,他一怒之下,把伏尔泰送回了法国。

但伏尔泰还不死心,他编造各种理由,想重新和心爱的姑娘在一起, 他花言巧语,编了一个高明的故事,他说,那姑娘被残酷的母亲留在身边,困在异端邪说的空气里,她只希望改变信仰而嫁给我,要是能够将她接来,就是拯救了一个可怜人。

他几乎成功了。

可是,他远在荷兰的教父,却明白这是伏尔泰的狡辩,一口拒绝了。

事情并没有完,伏尔泰的父亲,为了救伏尔泰于水火,竟然请求政府禁锢或驱除伏尔泰,假如他不愿妥协和改变。

伏尔泰被逼得没办法,只能答应父亲,重新研读法律,并愿意跟在一个检察官的身边学习。

然而不久,他又跑掉了。

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人民觉得自己重获自由,什么都可以说了,攻击路易十四统治的文字数不胜数,伏尔泰当然也不例外地攻击路易十四。

因为他的名气,就算不是他写的东西,人家也会觉得就是他写的。

为啥会这样呢?

因为他酷爱自由,尊重别人的自由和尊重自己的自由一样尊重。

他喜欢英国,因为英国既无流放之刑,也没有监禁之刑。

这样称赞伏尔泰的,就是圣西门。

然而,这位圣西门,转身就把伏尔泰丢尽了巴士底狱,因为伏尔泰写讽刺诗,恰恰救讽刺了这位圣西门看重的东西。

伏尔泰就这样被丢进巴士底狱,关了一年多,面对四面墙壁,伏尔泰的言语变得更加尖刻,他的讽刺也更加辛辣。

在监狱里,伏尔泰并没有闲着,而是埋头工作,他暗暗决定,一定要成为法国最伟大的史诗作家。

他在监狱的四壁之中,埋头寻找心中的诗句。

十八个月后,伏尔泰监禁改成流放。

在一个不自由的时代,最先喊出自由的人,就是最勇敢的人。

因为在不自由的时代,自由本身就是一种「罪」,它让统治变得艰难。

03

伏尔泰的悲剧【俄狄浦斯】公演之后,又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东西,让伏尔泰陷入时代的漩涡。

【俄狄浦斯】轰动一时,但不是因为这出悲剧多么优秀,而是所有人都觉得伏尔泰是反政府的,他坐过牢,对政府心怀恨意。

所以,伏尔泰写俄狄浦斯乱伦,只为映射最高统治者乱伦。

还有人说,这出悲剧攻击教士,甚至抨击宗教。

伏尔泰出名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女人喜欢伏尔泰,男人恭维伏尔泰,作家嫉妒伏尔泰,教会和统治者憎恨讨厌伏尔泰。

可伏尔泰才不管别人,他很忙,忙着谈恋爱,忙着工作,忙着攻击别人,也忙着反攻。

攻击伏尔泰的人眼见这人确实了得,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攻击不了伏尔泰,就想方设法陷害他。

于是,这些人就写恶毒的诗攻击最高统治者,可是人民不管真相,谣言四起,说那是伏尔泰的手笔。

于是,伏尔泰险些又被丢进巴士底狱。

幸好,奥尔良公爵对这位年轻人法外开恩,只是将他放逐出去。

那天,电闪雷鸣,下着大雨,伏尔泰望着乌云,望着闪电,望着这混乱的世界,再次流亡。

可是他毕竟是非凡的,在流亡中,他写诗,写戏剧,以此来消解心中的郁闷,来记录流亡的岁月。

他的戏剧不断演出,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他也越发志得意满。

当一个人特别悲惨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同情他,可怜他。

然而,当一个人活得很好,生命很自由,那时候,很多人就会攻击他,嫉妒他,看不惯他。

伏尔泰的行为,也惹怒了一位名叫洛昂·夏鲍的骑士。

结果就是,伏尔泰被人套着麻袋,摸黑揍了一顿。

那天,伏尔泰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他听仆人说,门外有人想见他,伏尔泰毫无防备地走了出去,以为是自己的崇拜者。

可是等他走近,几个彪形大汉忽然一把抓住伏尔泰,身体瘦弱的伏尔泰,根本反抗不得。

打他的人还说:

不要打他的头,他的脑袋很宝贵,会写文章。

围观者大笑说:

好心的老爷。

伏尔泰被打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他衣冠凌乱地走回家,越想越气,他想报警,可是朋友们都只是笑一笑,根本没人搭理他,一个诗人,被打了也就被打了。

这样一来,伏尔泰更气了,他决定,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于是,他找了一个武术老师,勤勤恳恳地学武,只为和自己的敌人决斗一场。

洛昂害怕了,他请求,将这个不规矩的诗人,重新丢进巴士底狱。

伏尔泰只是一个诗人,在这场争斗里面,他有道理,但道理一文不值。

他输了,他被丢进了巴士底狱。

这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那个权力大于公理的国家,一个爱自由的人,是不容易生活的。

因为周围的一切,都试图重新将他关进笼子。

04

这一回,伏尔泰没有被关很久,他很快就从监狱出来了,但被驱逐出法国。

一次又一次的不白之冤,伏尔泰渐渐明白了,这是一个腐朽的时代,这里住着一群愚昧的人民。

被放出来后,他决定,去英国。

在英国,他说:

在这个国家里,各种艺术都受到尊敬酬报,社会阶级的差别固然也有,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是根据才华品德来定的。

他在英国遍览群书,遍读英国哲学家的书,1727年,他目睹了牛顿的葬礼,那么隆重,连英国首相和大臣都亲自为牛顿送葬,伏尔泰备受震撼。

他看到知识备受尊重,权力虽然也是主流,但人们对知识的尊敬,却还是让他不由自主地将一切和法国对比。

回到法国后,伏尔泰感觉,贵族瞧不起文人,不尊重文人,就连文人自己也相互排斥。

他回国后,印发了一本小册子【双方的愚蠢】,想让人们看到,有些争辩毫无意义。

在英国时,伏尔泰还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

财富可以更好地保障个人的独立自由。

所以回国后,伏尔泰有一个主线任务就是搞钱,他结实了两个大金融家,跟着他们赚了很多钱,他成了最有钱的诗人,他还投资买股票,并且运气很好,赚得盆满钵满。

出门的时候,他带着皮包,里面装满合同、汇票、期票,国家的债券。

很多人有钱了,就被金钱腐蚀了,但伏尔泰天生反骨,天生就是反传统的,在当时,教会是不准妓女和演员葬入教徒墓地的。

这从未有过先例。

然而,1730年,伏尔泰最赏识的一名女演员死了,人们把她葬在一片荒地上。

伏尔泰愤慨不已,为啥呀,她演得那么好,这也是一种成功,这也是一种艺术,凭什么不被认可?

他又开始抗议了:

没有一种艺术会受轻蔑,没有一项成功不获光荣。

这是他写的一片歌颂这位女演员的颂诗,他写得情真意切,可是人家觉得,这是赤裸裸的挑衅,简直是大不敬之罪。

没办法,伏尔泰逃了,躲进了诺曼底。

有些人是永远也无法束缚的,有些鸟儿的羽翼太丰满了,没有笼子能关住他们。

05

伏尔泰即便也在逃亡,也秘密刊发【哲学书信】,他希望能让法国人看到自己的缺点与制度,改变一下。

书一出版,就连书商都遭了殃,被抓紧巴士底狱,伏尔泰陷入了更深的逃亡。

【哲学书信】也成了禁书,理由是「它违反宗教,妨害善良风俗,不敬权威。」

权威大于思想,权威大于真理,传统大于思考,这大概是一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伏尔泰不想屈从于这些,他也无法屈从。

一个自由的灵魂,是无法容忍那些毫无理由的束缚的。

伏尔泰继续写着,写他想写的,写愚昧,也写个性的觉醒,他继续反抗传统,反抗不合理的世界。

随后,伏尔泰不仅获得了普鲁士国王的赏识,还获得了德国太子的亲切友情。

1740年,这位德国太子继承王位,他亲自接见伏尔泰。

获得了王室的友情,伏尔泰也一度认为,自己可以凭这段交谊来当政治家和外交家了。

他是文人,但也不拒绝其他的身份,甚至一直热衷于此。

1743年,伏尔泰50岁了,他竟然得到法国宫廷的任用,变成了宫廷近臣,被任为普通侍从兼王家史官。

他可以查阅各种档案,准备写历史。

曾经,他想进法国学士院,可是那些狂热的信徒阻止了他。

而今,他还是想进学士院。

于是,他写信声明,他尊重宗教,始终拥护耶稣。

最后,他如愿以偿,进了学士院。

可是,高官厚禄,以及各种名誉头衔,并不能带给伏尔泰幸福,外在的东西,总是容易失去,也容易让人厌倦。

伏尔泰厌倦了这些,他的自由生活,也让规矩的人很不爽。

两个世界的人,表面再怎么和谐,也只是互相忍受。

06

伏尔泰是个骄傲的人。

当然,他是有资格去骄傲的,普鲁士王几次三番,想将伏尔泰收入宫中。

但是有人告诉伏尔泰,普鲁士王将一个恶俗不堪的法国诗人当成伏尔泰一般的人物对待,伏尔泰听说后,立即写了一封信:

我已度过六十春秋。

但即算你如何光荣显贵,

难道就应该奚落我这老叟?

他是个六十岁的人,但他的心,还是年轻的,普鲁士王的做法让伏尔泰很愤怒,于是,他打算亲自到普鲁士去,教普鲁士王怎么认人。

到达普鲁士,普鲁士王亲自迎接他,在宫中为他举行欢迎会,表演伏尔泰创作的悲剧,他从人群中走过时,人们低呼着伏尔泰的名字。

此时,伏尔泰胸前挂着巨大的勋章,背后背着一堆金钥匙,每年还有28000金的年金,可谓显赫至极。

伏尔泰还是个爱钱的人,也不嫌自己的钱多,他抓住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在普鲁士非法的投机买卖。

这种做法,惹起了一堆流言,普鲁士王大发雷霆:

你弄得满城风雨。在你未来之前,我宫中一向是很安静的。

伏尔泰也不惯着,他归还了普鲁士王给他的勋章,还有一堆金钥匙,留下几句话:

我接受时满心欢喜,我璧还时一腔悲苦,正如一个妒忌的情人在愤懑时交还情妇的肖像。

他离开了普鲁士,却在法兰克福下了监狱。

伏尔泰知道了,在德国,绝不比在法国更自由。

回法国是不可能的,法国国王根本不愿意见到他这样的疯子。

于是,伏尔泰再次逃亡。

但有些人就是这样的能力,他们越是被生活磨砺,越是被更多的人排挤,就越是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他去隐居,居然斥巨资建了一座教堂,上面写着:

伏尔泰为上帝而建。

他还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坟墓,一半在教堂里,一半在教堂外。

他觉得,要是上帝觉得他能入天堂,他就钻进教堂,要是上帝觉得他该下地狱,他就逃到教堂外去。

07

年纪越大,伏尔泰的内心也越有力量。

隐居之前,伏尔泰是一个著名的诗人,是有名的戏剧家,然而,没有人将他当成思想界的权威。

隐居之后,他的精神彻底解放了,变得伟大,他什么话都敢说,他指导一群人争取思想自由。

从他的隐居地,不断有重要的东西传入外界,这些小册子以各种名字出现,到处被查禁,也到处被驳斥痛骂。

然而,这些小册子,依然处处风行。

伏尔泰说:

许多人说基督教义是十二门徒建立起来的,这种论调我早已听厌,我要证明给他们看,要破坏它,一个人足以。

他每次写信,最后都要加上一句,「铲除卑鄙」。

他攻击一切卑鄙的东西,隐居的时候,伏尔泰写的东西,就力图颠覆一个旧的社会,那些作品,都很有破坏性。

旧的东西,不好的东西,已经变成了偏见和压迫的东西,如果没有人去反思,那么它就会一直流行下去。

伏尔泰希望成为这样一面镜子,让人们反思到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不足。

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但苏格拉底死于一群没有反省能力的人。

08

1762年3月,有人特意来到伏尔泰隐居的地方,告诉伏尔泰,图卢兹城中最近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案子。

约翰卡拉斯是城中颇有声誉的商人,他是新教徒,他的儿子安东尼,素来抑郁,闷闷不乐,由于他是新教徒,所以没法上大学,但他又不愿像父亲一样当一个商人,于是旧整日不开心。

安东尼还喜欢读论自杀的文字。

后来有一天,安东尼自杀了,他的父母悲痛不已,可怕的是,有些疯狂的旧教徒散播流言,说安东尼是被父母杀死的。

这些散播谣言者的逻辑很强大,说安东尼打算该信旧教,即将声明要脱离新教,可按照新教徒的规矩,父母宁愿孩子去死,也不愿他改变信仰。

按照这种逻辑,卡拉斯杀死了自己的儿子。

于是,教堂里为安东尼举行了庄严的弥撒,葬礼上写着四个大字:弃绝异端。

卡拉斯全家被抓进监狱,法官们严厉审讯卡拉斯,可是他绝不屈打成招,他始终坚持,儿子不是自己杀死的,所以,当法官问他,谁为共谋?

卡拉斯说:

既没有犯罪,哪里来的共谋?

法官恼羞成怒,动用重刑,但卡拉斯还是一贯的坚持,可法官已有自己的判断,不需要证据,卡拉斯被判死刑。

刽子手用铁棒打断他的臂骨、腿骨、肋骨,然后将他系在车轮上,让他车裂而死,者还不够,最后还要对他动用火刑。

临死之前,他对神父说:

我无辜而死;耶稣基督简直是无辜的代名词,他自愿受比我的更残酷的极刑。我对于我的生命毫无遗憾,因为我希望这场结局会引我去享受永恒的幸福。

伏尔泰听说后,简直不敢置信,法庭竟然残暴至此。

于是,他四处探查,确信卡拉斯无辜而死。

伏尔泰决定,要为他伸冤,还他一个清白。

但这意味着,伏尔泰在反对一个社会,他单枪匹马,敢于面对整个社会,在最高法庭进行了宣判,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觉得合法公正的时候,伏尔泰大声疾呼,要求真正的正义。

但伏尔泰不是一个傻子,他很清楚,这是时代的悲剧,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他联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

这是伏尔泰一生中最艰苦的一场战争,他用了几年时间去争取,但他取得了胜利。

正义战胜了偏见,正义战胜了不正义。人战胜了一个腐朽的传统和权威。

09

自从卡拉斯事件后,伏尔泰的晚年,似乎总是在为别人伸冤,总是抵抗不正义。

随后,一位年轻的骑士和他的朋友,因为在某次宗教仪仗出巡时不曾脱帽,就被好事之人说成故意侮辱宗教。

于是,满城都在谈论这些事,这位可怜的年轻人,被判处死刑。

但法官们觉得自己已经大发慈悲减轻他的刑法了,就判他先行枭首(砍去脑袋),再用火刑。

真是仁慈,怕他失血太多太冷,还要给他烤烤火。

这位年轻人,受刑之前留下一句遗言:

「我不信人家会因了这么一些小事而处死一个年轻的绅士。」

他问刽子手道:

「是你砍掉拉利伯爵的头的么?」

刽子手说:「是的,先生。」

青年骑士说:「你那次手段不高妙呢!」

刽子手赧然:「那是他自己慌乱之故;你好好的不要张皇,我不会失手。」

骑士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不会作儿女态。」

他死了,伏尔泰听说后,又开始伸张正义。

社会不该如此残暴。

新的东西,新的理性需要降临。

一桩桩,一件件,伏尔泰反抗着。

伏尔泰主持一次典礼时,他对人民高呼:

自由万岁。

人民回应他:

君王万岁,伏尔泰万岁。

此时,伏尔泰已经82岁了,成了欧洲知识界的元老,成了一种象征。

歌德说: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

唯有不断改变,才能真正变好。

世界如此,人也如此。

10

直到生命尽头,伏尔泰也没放下手中的笔。

当他想到什么的时候,他就把自己关起来,写一段【哲学辞典】中的文字,或一篇语录,或一段尖酸刻薄的辩驳。

写完之后,他筋疲力竭。

如此周而复始。

他不能停止活动,不能停止写作,不能停止建造,也不能停止奋斗,更不能停止自由。

他太忙了,访问他的人说:

他忘记了埋葬自己。

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新生的力量,终于让人们的蒙昧得到启迪,部分人从黑暗之中苏醒过来,伏尔泰的声望也越来越高。

1778年,他的悲剧【伊兰纳】在巴黎公演,伏尔泰打算返回巴黎,可是他怕:

「到巴黎去?知道在那个城里有四万束木柴给我布置火刑场么?」

但有人告诉他:

「你知道你在巴黎有八万个朋友一齐奔来扑灭火种,而且要是你欢喜,把搬柴的人淹死?」

此时的伏尔泰,83岁,距离逃离巴黎,已经过去几十年了。

可是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受到的欢迎,简直比国王来了还盛大。

富兰克林带孙子来祈求祝福,伏尔泰说:

「上帝与自由。」

在巴黎,人们称他为世界的伟人。

这年五月,死神降临,伏尔泰结束了他的一生。

他的肉体被葬下,可是他的精神,却永远如一束光,指引人们去追寻爱与自由,追寻平等和正义。

11

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限制,总要有人率先突破这些限制,才会有光照进来。

因为那些限制会试图阻碍一切,阻碍新的变化,为了维持自己,它甚至会扼杀变化。

有一次,伏尔泰的朋友去看他,他正在读一段历史,他含泪对朋友说:

「啊!人类曾经那么不幸那么可怜!而他们的所以不幸只因为懦怯愚蠢之故。」

所以,他与愚昧斗争,与残暴斗争,他从不怯懦。

他说:

「我哓哓不已,这是我老年人的特权,我将哓哓不已直到同胞革除愚蠢的时候。」

但人类的愚蠢,似乎永远也不可能革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愚蠢,因为任何东西,一旦固化了,就会变得愚蠢,而有些东西,一旦固化了,带给人的,也更多是束缚。

所以,人要不断革新自己,开眼看世界,而不是活在过去的观念和规矩里,日日重复,然后对此习以为常。

要记住,人能活成什么样,是由自己决定的。

外界若是尚不能理解你的选择,那就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照亮你夜行的路吧。

文|不有趣灵魂&素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