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欣赏|蔡襄经典手札二十件

2024-06-25文化

「宋四家」代表了北宋书法的最高水平。从继承古法的角度而言, 米芾 无疑是首屈一指;从体现文人气格的层面, 苏东坡 则是佼佼者;而从书法的创新能力来看, 黄山谷 当仁不让;但是从书法的全面性而言, 蔡襄 则更胜一筹。从书风上讲,蔡襄的作品法度严谨、古雅洒脱,在继承唐代法度的同时,上追魏晋。从书体上讲,魏晋诸体皆擅,所谓「 大字巨数尺,小字如毫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缜密,小者不失宽绰,至于科斗、篆籀、正隶、飞白、行草、章草、癫草,靡不甄妙」

【宋史】 记载: 「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文坛泰斗 欧阳修 ,在自己的文集中说: 「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

苏东坡 也自愧不如,他在一段题跋当中说: 「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最擅长行书,行书占其创作的大部分,亦最能代表其艺术高度。蔡襄行书,从虞世南入手,上溯魏晋,得「二王」神韵,加之其扎实的楷书功底,字里行间流露出点画精致、闲适淡雅的简约书风。其开风气之先、承唐启宋、继往开来之功绩是显而易见的。蔡襄行书留传下来的最佳作品亦为手札——似不经意,信手挥洒的信函。

黄庭坚认为 「蔡君谟行书简札,甚秀丽可爱」,「能入永兴之室」。

宋刘克庄亦说: 「见其行草妙绝,不减羲献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蔡襄的手札吧!

【蒙惠帖】

蔡襄【蒙惠帖】

纸本 行楷书 22.7 × 16.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海隅帖】

蔡襄【海隅帖】

纸本 楷书 28.8 × 158.6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再拜。襄海隅陇亩之人,不通当世之务,唯是信书,备官谏 列,无所裨补。得请乡邦,以奉二亲,天恩之厚,私门之幸,实公 大赐。自闻明公解枢宥之重,出临藩宣,不得通名。下史齐生来郡, 伏蒙教勒,拜赐已还,感愧无极。扬州天下之冲,赖公镇之,然使 客盈前,一语一默,皆即传著,愿从者慎之!瞻望门阑,卑情无任 感激倾依之至。襄上,资政谏议明公阁下。谨空。

【陶生帖】

蔡襄【陶生帖】

纸本 草书 29.8 × 50.8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 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 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 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纡问帖】

蔡襄【纡问帖】

纸本 草书 26.7 × 28.7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中间承劳纡问,适会疾未平,殊不从容,示书两通,知烦指干,新第有未备,且与鐍钥。却候别作一番倂了之。四人园子,只与门下每人一间,园中地分与四人分种,要他栽种也。不一一。襄奉书。五日。

【京居帖】

蔡襄【京居帖】

纸本 行书 27.2 × 3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洊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 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门屏帖】

蔡襄【门屏帖】

纸本 行书 27.8 × 16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九月日,襄上谒。

【持书帖】

蔡襄【持书帖】

纸本 行楷书 27.2 × 57.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数日前遣使持书棨戟之下,辄邀行舸光临弊境,计已通 达当直,未审尊怀如何?惠然一来,殊为佳事。病躯不常得安,多 缘饮食而致。山羊涩而无味,虽食不过三二两,鱼鳖每食便作腹疾, 以此气力不强,日久必须习惯,今未凋适耳。蒙书并海物,多感多 感! 谨奉手启上闻。不宣。襄上,宾客七兄执事。八月二十四日。谨空。

【脚气帖】

蔡襄【脚气帖】

纸本 行楷书 26.9 × 21.7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离都帖】

蔡襄【离都帖】(又称【致杜君长官尺牍】)

纸本 行书 29.2 × 46.8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凄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启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于递中。驰信报之。

【初春帖】

蔡襄【初春帖】(又称【谢郎帖】)

纸本 行书 26.5 × 29.1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入春帖】

蔡襄【入春帖】

纸本 草书 30 × 41.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虽入文字力求丐祠,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正月十八日公琸仁弟足下。

【思咏帖】

蔡襄【思咏帖】(又称【初夏帖】)

纸本 草书 29.7 × 39.7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

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暑热帖】

蔡襄【暑热帖】(又称【致公谨尺牍】)

纸本 草书 23 × 29.2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 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 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澄心堂帖】

蔡襄【澄心堂帖】(又称【澄心堂纸帖】)

纸本 行楷书 24.7 × 27.1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远蒙帖】

蔡襄【远蒙帖】(又称【 彦猷侍读帖

纸本 行书 28.6 × 28.6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虹县帖】

蔡襄【虹县帖】

纸本 行书 31.3 × 42.3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秋凉,伏惟爱重,不宣。襄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安道帖】

蔡襄【安道帖】

纸本 行书 28.6 × 35.5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 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扈从帖】

蔡襄【扈从帖】

纸本 行书 23.3 × 21.4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大研帖】

蔡襄【大研帖】(又称【致彦猷尺牍】)

纸本 行书 25.6 × 2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郊燔帖】

蔡襄【郊燔帖】(又称【别已经年帖】)

纸本 草书 27.2 × 43.2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十一月廿八日,襄顿首。别已经年,每疏驰问,但极瞻跂之怀。人至承书,窥揽辞意,岂胜感著?夏闻郡事清闲,总适神情,自有 高趣,仰羡仰羡!郊燔甫,近天气变寒,唯眠食爱摄,副此远想, 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门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