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立冬:寒韵初启,微绘素心

2024-06-28文化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便进入了立冬。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天气由凉爽逐渐转为寒冷。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冬季,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大地一片寂静。

立冬,意味着冬天已经正式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大地进入休眠状态。在古代农业社会,立冬有重要的农事意义,代表着秋季作物收晒完毕并收藏入库,动物也开始准备冬眠。这个节气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和收藏状态。同时,「立」意味着开始,「冬」表示终了,万物收藏,准备归避寒冷。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立冬的解释:「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它代表着冬季的开始,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在【左传】中,立冬归于「闭」,其节气意义上的入冬,距离气象学上真正感到严寒的冬至、小寒、大寒等节气,仍尚有时日。

立冬三候是古人根据这一节气期间自然界的变化总结出的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候水始冰: 立冬时节,气温下降,尤其是北方地区,水面开始结冰。这一候表明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影响自然界,水面因气温的降低而凝固成冰。

二候地始冻: 再过五天,气温进一步降低,土地表层开始冻结。这一候反映了冬季的寒冷已经深入到地面,土地开始出现冻土现象,农事活动逐渐减少。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又过五天,野鸡等大鸟因为寒冷而藏匿起来,不易见到;而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雉即大型鸟类,如野鸡,而蜃则是指大型蛤蜊。古人误以为雉鸟入水变成了蜃,因此有「雉入大水为蜃」的说法。

立冬三候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季节变化和生物习性深刻的观察和理解。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随着季节的变化,立冬节气的气候特点也尤为显著。具体如下:

气温下降: 立冬时节,冷空气加强,并频繁南下,导致明显的气温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北方地区,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寒意的增加,部分地区甚至开始出现初雪。

降水多样化: 在立冬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减少,而南方如西南地区仍相对多雨。华北地区常出现初雪、冰雹,而江南地区则可能经历雨夹雪或霰等不同形式的降水。

冷空气加强: 随着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的建立,强冷空气的南侵更为频繁,有时带来大风和寒潮天气。这种冷空气的加强使得北方大部地区迎来供暖季。

霜雾天气出现: 在立冬节气中,尤其是11月,北方多地将陆续出现初霜,同时早晨因为低温常有成片大雾出现。

南方「小阳春」: 尽管冷空气频繁,但南方地区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仍会出现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特别是在华南北部地区,这种暖融融的感觉更加明显。

立冬节气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着自然界的万物,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不仅仅是标志着季节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令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立冬习俗活动:

祭祀: 在古代社会,立冬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非常重要的节日。据【吕氏春秋】记载,天子会在立冬日前三天斋戒,并在立冬当天率领文武百官到北郊举行迎冬仪式。这种国祭活动旨在祈求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在民间,百姓也会进行祭祖、饮宴等习俗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丰收的祈愿。

补冬: 立冬意味着秋收冬藏,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立冬习俗之一就是「补冬」,即吃补身体的食物。立冬补冬的习俗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一天,人们会食用羊肉汤、草根汤、饺子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来抵御寒冷和补充身体能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有「立冬不吃饺子,冬天冻掉耳朵」的说法,这也体现了饺子在立冬食俗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南方地区的食补习俗也颇为丰富,如潮汕地区的立冬吃甘蔗,以及炒香饭等习俗。

腊味: 立冬前后,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会开始制作腊味,如腊肉、腊肠等,以备冬季食用。

贺冬: 古时,立冬这天,人们会互相庆贺,俗称「贺冬」。如今,贺冬的习俗已经不再流传,但在一些地方,仍有人会在立冬这天互相问候,表达祝福。

冬泳: 在一些地区,立冬这天,会举行冬泳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贴窗花: 在中国北方,有立冬贴窗花的习俗,窗花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如喜鹊登梅、鹿鹤同春等,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糕: 在某些地区,立冬还有吃糕的习俗,这可能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从古至今,立冬的习俗活动丰富多样,不仅反映了中国古老的节气文化,也展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传统习俗可能有所变化,但立冬的文化意义和人们对它的情感依恋仍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在这个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立冬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依然值得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它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现代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桥梁。 让我们在每年的立冬时节,不忘传统,感恩自然,滋养身心,迎接冬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