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玉璇玑」外缘的三个或四个齿形,代表着什么?

2024-04-07文化

我们中华民族的大概发展脉络,就是「 三皇时代 」、「 神农时代 」、「 五帝时代 」、「 夏商周时代 」,和「 秦汉以来 」。

三皇时代 」,就是中华民族的 孕育时代。

当时天下的三大主要文化族群开始相互交融。

「三皇」 ,就是 伏羲氏 燧人氏 女娲氏

伏羲氏 的最初地望在东北辽西地区;燧人氏就是中原地区的土著族群;女娲氏的最初地望在黄河中、上游的渭水流域。

「神农时代」 ,就是中华民族的 婴育时代。

这时的天下,由四大部族形成了一种结盟关系。

这种结盟的形式,就是在自然神的统领下,四大部族,由各自的祖先神保佑。

受各方尊崇的自然神为太阳神,神农氏就是太阳神在人间的代理者。

各个部族的祖先神,分别被供奉在各自部族的神山,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四岳的岳主,就是各自部族的祖先神在人间的代理者,也是各个部族的首领。

这就相当于今天的联合国,大家都尊重联合国秘书长的职位,但是,联合国秘书长并不管辖各国的主权,对各国的内部事务无可置喙。

五帝时代」 ,是中华民族的 少年时代。

这时候,中华民族由神权统领走向政权统领,也就是政权取代神权,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

这时的四大部族不再有各自的神权首领,或者,是四大部族的首领也是帝王手下的行政大臣,接受帝王下达的行政命令。

就像黄帝手下的春官青云氏、夏官缙云氏、秋官白云氏、冬官黑云氏、都具有地方上部族首领的性质,但是,他们又不完全是地方上的部族首领。

他们更多地是地方上 行政性的首领 ,而不是部族中 神权性的首领

「夏商周时代」 ,是中华民族的 青年时代。

这时候,中华民族 由政权统一走向财权统一,由大禹建立的「五服」制度,使各个部落诸侯,要根据情况向帝王贡献财物。

由此,帝王就可以建立起一支不同于部落诸侯武装的中央武装,从而通过中央武装加强了本族相对于异族的战争实力。

「秦汉以来」 ,就是中华民族的 成年时代 。 这时候,通过郡县制取代封建制,从而取消地方政权的独立性,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导性,中华民族,就进一步地形成了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

本文结合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勾勒出了一篇中华 「极简史」 ,进而通过对中华 「极简史」 的解读,形成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极简版」

六 传统文化「极简版」

在简单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之后,我们再来通过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这种简单的了解,进而简单地了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要论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首先就要认识一下这种叫做 「玉璇玑」 的玉器文物。

这种玉器文物,最早发现于山东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或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址之中。

它的造型,是以壁或环为主体,外缘附出三个或四个指向一致的齿形。

它的名称,最早是由清代学者、金石学家 吴大澈在其 【古玉图考】 中定名的。

吴大澈认为,这类玉器即是 【尚书·舜典】 中所言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璇玑玉衡」

对于 "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这句话,西汉学者孔安国的解释是: "在,察也,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意思就是, 「玉璇玑」 是古代帝王观测天象以定朝政的一种玉器。

而这种玉器本身的意义,就是旋转——象征北斗星围绕着北极星的旋转。

那么,为什么这种 「玉璇玑」 会在其外缘,有三个,或四个指向一致的齿形呢?

这就要我们知道,那些古代帝王为什么要观测天象以定朝政呢?

因为,在古人的思想观念中,天上的事物和人间的事物是相互对应的,天上的星象其实是象征着地上的人事——北斗星的运转,是对应着人间社会的秩序运转。

那么,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最初开始形成的神农氏时代,天下是有几个大部族共同并列着呢?

就是以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为各自的神山,分别居住在天下四方的四个大部族共同并列着。

这四个大部族的并列,共同推动着天下秩序的运转,不就是像 「玉璇玑」 的四个外齿,在决定着 「玉璇玑」 的旋转吗?

那么,为什么有的 「玉璇玑」 是四个外齿,有的 「玉璇玑」 又是三个外齿呢?

这就是一个具象与抽象的差别了。

四齿 「玉璇玑」 是一种具象,是直接对应神农氏时代天下实有的四个大部族的;而三齿 「玉璇玑」 就是抽象的,是描述天下秩序的本质的。

当时的天下,实际是有四个大部族相互并列,所以,就有四齿 「玉璇玑」

而四大部族之间的本质关系,其实就是 强势部族 弱势部族 、中间起平衡作用的 协调性部族 这三种身份的关系,所以,就又有三齿 「玉璇玑」

而由这种三齿 「玉璇玑」 ,我们就不免想到我们都十分熟悉的 【八卦图】

【八卦图】 的每卦里都有上、中、下三爻,分别为天、地、人三才,是否就是这种三齿 「玉璇玑」 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呢?

当然,关于 【易经】 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涵,我们现在尚无定论。

因为,在距今9000年、比神农氏时代要早得多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疑似 【六十四卦】 里的豫卦一样的符号。

如果那真的是 【六十四卦】 里豫卦的符号,那就表明 【易经】 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中国古代各个部族,是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发展、演化着我们共同的 【易经】 文化的。

当然,不管 【易经】 文化在其外在的发展脉络上,是由哪些部族发展的,而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肯定就是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关于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有一幅广为流传的、据说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演变解说图。

这幅演变解说图的内容如下:

从表面上看,这幅图中的内容,似乎还真是像那么回事。

但是,进一步地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他这其实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谁能够根据他这幅图,看得懂 【易经】 的真正含义呢?

其实,「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句话,其中 的 「易」 ,是指 【易经】

而她的 「太极」 ,其中的 「太」 ,是 「老」 「起始」 「原初」 的意思,比如太爷、太婆等等;其中的 「极」 ,本意是指马背上的木架子,这里就引申为事物的载体。

所以, 「太极」 ,就是事物的原始性的载体的意思。

就像一粒植物的种子,就像一个动物的精卵细胞,都是各自事物的原始性的载体,就都是各自事物的 「太极」

「两仪」 是什么呢?

「仪」 ,是事物的外表或举动; 「两仪」 ,就是事物的两种外表或举动。

事物都有哪两种外表或举动呢?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任何一个事物,都会有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这两种外表或举动。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 精神意识 和他的 肉体财物 ,就分别是他的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就分别是他的两种外表或举动。

这两种外表或举动——即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就是事物的 「两仪」

「四象」 是什么呢?

「象」 ,就是用形象所表达的内容。

「四象」 ,就是用四种形象所表达的四种内容;就是 【太极图】【五行图】【洛书】【河图】 这四种形象所表达的内容。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句话就是说,黄河上出了 【河图】 ,洛水上出了 【洛书】 ,圣人伏羲氏,就根据这两种形象所表达的内容画出了 【八卦】

当然,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 【八卦】 应该不是伏羲氏的原创,因为,她所出现的年代,其实比伏羲氏所生活的年代要早得多。

但是,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河图】 【洛书】 这两种形象所表达的内容的基础,就是 【太极图】 【五行图】 两种形象所表达的内容。

这四种形象的内容加起来,就是 「四象」 的内容,由她们的内容再演化出 【八卦图】 ,就是「 四象生八卦 」。

就像一只鸡,其一生包含着鸡蛋和鸡仔两个发展阶段。

【太极图】 ,就是象征鸡蛋的蛋体,就是象征鸡蛋的形而下的 「器」 【五行图】 ,就是象征鸡蛋的变化性质,就是象征鸡蛋的形而上的 「道」 【洛书】 ,就是象征鸡仔的肉体,就是象征鸡仔的形而下的 「器」 【河图】 ,就是象征鸡仔的变化性质(生长规律),就是象征鸡仔的形而上的 「道」

我们现在知道,一个能孵化出小鸡的鸡蛋,是一个 受精卵 ,里面一定有 精细胞 卵细胞 的对立统一。

那么,这像不像 【太极图】 中,一阴一阳两条 「鱼」 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至于两条 「鱼」 ,各自都有 「鱼体」 「鱼眼」 ,都代表什么呢?

「鱼体」 ,当然就是精、卵细胞的物质结构,是精、卵细胞的形而下的 「器」 「鱼眼」 ,当然就是精卵细胞的变化性质,就是精、卵细胞的形而上的 「道」 了。

我们现在也知道,一只鸡仔有鸡头和躯体的对立统一;躯体内部又有酮体和内脏的对立统一;酮体内部也有肢体和躯干的对立统一;内脏内部也有五脏六腑的对立统一。

那么,这只鸡仔的鸡头和躯体的对立统一,像不像 【洛书】 中的 中央阳五 和周边八数的对立统一呢?

酮体和内脏的对立统一,像不像 【洛书】 中周边八数的右上、与左下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肢体和躯干的对立统一,以及五脏与六腑的对立统一,像不像 【洛书】 中周边八数的右上与左下两部分,各自内部的左、右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至于说,周边八数中的各个点数的 阴性 阳性 的区别,不就是肢体和躯干,五脏和六腑四种物质结构和四种物质结构的变化性质的区别吗?不就是四种形而上的 「道」 和四种形而下的 「器」 的区别吗?

所以, 【洛书】 就是在 【太极图】 的基础上,要发展得更复杂、更高级一些而已。

至于说, 【五行图】 ,她其实和 【太极图】 是对应的。

【太极图】 象征物质结构,象征形而下的 「器」 【五行图】 就象征物质结构的变化性质,象征物质结构的形而上的 「道」

首先,【太极图】中有 阴鱼 阳鱼 ,【五行图】中就有 「金」「水」 「木」「火」

其中的 「金」 ,就对应 阳鱼 之眼,就是一种形而上的 「道」 「水」 ,就对应 阳鱼 之体,就是一种形而下的 「器」 「木」 ,就对应 阴鱼 之眼,又是一种形而上的 「道」 「火」 ,就对应 阴鱼 之体,又是一种形而下的 「器」。

【五行图】 中的 「土」 ,就是 【太极图】 中由 阴鱼 阳鱼 合抱而成的大圆。

那么,在这种关系下的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不就是揭示了这个事物之所以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而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就是事物的形而上的 「道」 吗?

【河图】 【洛书】 是对应的。

【洛书】 象征物质结构、象征形而下的 「器」 【河图】 就象征物质结构的变化性质、象征形而上的 「道」

那么,为什么 【河图】 的中央是三个 点数五 ,而且,上、下两个为 阴性 ,中间一个为 阳性 呢?

这是因为,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事物的变化,是由其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而【河图】中的那个 阳性点数五 ,就是表示本事物的 「动」 ,以及本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第五个变化阶段;上、下两个 阴性点数五 ,就是分别表示本事物所面对的 「反者」 (支配本事物的强者)的 「动」 ,和 「反者」 运动过程中的第五个变化阶段,以及本事物面对的 「弱者」 (被本事物所支配者)的 「动」 ,和 「弱者」 运动过程中的第五个变化阶段。

三个 点数五 【河图】 中央的同位相对,实际上就是表示一种 承前启后 或者 去旧迎新 的关系,就是本事物在其父辈的第五个变化阶段诞生,在其子辈的第五个变化阶段衰落,在其自己的第五阶段,它就会夺取父辈的支配权取得支配地位,同时,营造出自己的子辈,相对自己的子辈处于支配地位。

【河图】 的周边八数,跟 【洛书】 的周边八数一样,也是偶数为 阴性 ,奇数为 阳性

然而,它们不是像 【洛书】 中周边八数的 阴性 阳性 一样,是分别表示形而上的 「道」 和形而下的 「器」 ,而是分别表示事物变化过程中的 量变 质变

事物的第一阶段是产生, 质变 ;第二阶段是成长, 量变 ;第三阶段是婴儿变少年, 质变 ;第四阶段是少年成长, 量变 ;第五阶段是少年变成年, 质变 ;第六阶段是成年的发展, 量变 ;第七阶段是成年变老年, 质变 ;第八阶段是继续衰老, 量变 ;第九阶段是灭亡, 质变

【河图】 的周边八数分内、外两层, 内为阴,外为阳 ,表示本事物在第一、二、三、四变化阶段,相对处在 被支配地位 ,第六、七、八、九阶段处在 支配地位

【河图】 的周边八数一、六同位,二、七同位,三、八同位,四、九同位,就是表示历史的过去和将来,虽然层次不同,本质不同,但是,发展的形式是一样的。

如果以两个阴性 点数五 为首尾,将 【河图】 中的十一个点数连接起来,再想象成一个立体空间图,那么,它就是一条底小面大的螺旋线—— 历史是一条螺旋线

【河图】 【五行图】 都是象征事物的形而上的 「道」 ,是象征事物的变化性质。

【五行图】 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原因,就是事物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图】 揭示的则是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是新、旧事物之间的承上启下、新陈代谢。

那么, 【易经】 文化具体是怎么发展的呢?

前面已经说过,史籍记载,是伏羲氏创造了 【八卦】 ,但是,根据考古发现,这可能是伏羲氏的后人们,对自己祖先的吹捧。

就是说,伏羲氏有可能对 【易经】 的发展有贡献,但是,伏羲氏是距今8000年到距今5500年左右的中国四大部族之一,而 【易经】 的符号,在距今9000年的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就有出现。

所以,【易经】文化的发展,其实比伏羲氏部族的出现年代要早得多。

那么,【易经】文化具体是怎么发展的,我们现在虽然难以考察其过程,却能够了解其大概的发展逻辑。

首先看这两幅图:

这两幅图中的左边一幅,多见于汉唐古墓中,一般称为 【伏羲女娲交媾图】 ;右边是 【山海经】 插图,寓意是 「珥两黄蛇,把两黄蛇」

我们看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它们之中都有蛇,就是都有蛇崇拜,都以蛇为图腾。

而在意义上,左边是不是表现两个蛇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右边是不是表现四个蛇神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所以,它们之间就是在内容表达上,有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是不是呢?

我们再看两幅图:

这两幅图中,左边的 【太极图】 我们大家都知道,而右边的 【人面鱼纹彩陶盆】 ,是出土于距今6000-70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

我们看这两幅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是不是和上面两幅图一样,它们都有相同的崇拜呢?

只是,上面两幅图都是崇拜蛇,而下面这两幅图都是崇拜鱼。

而在意义上,下面这两幅图,也是和上面两幅图一样,左边是表现两个神灵之间的对立统一,右边是表现四个神灵之间的对立统一。

所以,它们之间就是在内容表达上,有一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关系。

这就是说,上面两幅图和下面两幅图,虽然分别是属于不同的族群,是崇拜不同的图腾,但是,他们的世界观或者宗教信仰,基本上是相同的。

而我们再把上面的较为复杂的两幅图与 【洛书】 对照:

我们能不能够看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呢?

就是说, 【洛书】 是对上面两幅图的发展,是将上面两幅图的意义——象数化了。

当然,仅仅一幅 【洛书】 ,并不能表达出上面两幅图的全部含义,所以,就还有 【河图】 【洛书】 配套,对 【洛书】 所表达不出来的意义进行补充。

然后, 【五行图】 也是对 【太极图】 的补充。

然后,由 【太极图】【五行图】【洛书】【河图】 就演绎出了 【八卦图】 【六十四卦图】

这就是 「四象生八卦」

最后一问题,关于 「道」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讲 「道理」 ,从而遵守 「道德」

老子洋洋洒洒五千言,讲的就是 【道德经】 ,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学问。

可是,两千多年来,一代一代人诵读 【道德经】 ,一代一代人膜拜 【道德经】 ,谁又真正读懂了 【道德经】 呢?

「道可道,无常道」 「道」 到底是什么呢?

老子的 【道德经】 其实是让人越读越糊涂,倒不如 【易经·系辞】 里的一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让人可以想象。

所谓 「形而上」 ,不就是人的灵魂吗?所谓 「形而下」 ,不就是人的肉体吗?

所以,灵魂性的东西就是 「道」 ,肉体性的东西就是 「器」 ,扩展一点说,就是精神、性质性的东西就是 「道」 ,物质、结构性的东西就是 「器」

但是,这还是让人不明白,灵魂、性质性的东西又到底是什么呢?

它又是从何而来呢?

灵魂,性质性的东西,其实就是 「惯性」

「任何一个事物,当它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产生时,它就同时具有保持其既定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而这种哲学上的 「惯性」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事物的性质或灵魂,在我们中国古代哲学中,就是 「道」

「万物皆有灵」 ,万物都有 「惯性」

包括飞行中的子弹也有灵,飞行中的子弹的灵,就是 「惯性」

「惯性」 是怎么产生的呢?

好比子弹的 「惯性」 ,就是开枪的人,以及枪的性能、火药的性能、加上子弹本身的性能,这些先天性环境所共同造就的!

人的生活习惯或者价值观念,不也是由一些先天性的环境所共同造就的吗?

所以,人的生活习惯或者价值观念,也是一种 「惯性」

「道可道,无常道」 「惯性」 可以描述,却不能一言以蔽之。

因为,她有不同的面向,有不同的层次。

就好比 【太极图】 中的两个鱼眼,是两条鱼的 「惯性」 ,【五行图】中的 「金」「木」 ,分别是 「水」「火」 「惯性」 ,而整个 【太极图】 也有 【太极图】 的「惯性」,整个 【五行图】 也有 「惯性」 ,就是 「土」

【洛书】 中,四角的四个阴性的偶数,分别是四方的四个阳性奇数的 「惯性」 ,而中央 「阳五」 ,又是整个【洛书】的 「惯性」

当我们明白了 「道」 的本质,明白了灵魂的本质,其实就是 「惯性」 ,我们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有上帝吗?

神、上帝,就在你的身体内外,就是你的内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