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阅读]说一说【明朝那些事儿】

2024-03-15文化

在读完二月河的【乾隆皇帝】后,我马不停蹄的开始读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马不停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顺利的维持阅读的节奏,不会因为间隔时间过长重新恢复,但同时也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如果与之前的书籍是两种不同风格,那么读起来的差异性会感觉格外的大。

在我最初开始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尤其明显的感觉到,【明朝那些事儿】和【乾隆皇帝】那一系列书在叙述风格上的不一样(不清楚是因为二位作者的风格不同还是单就这几部作品不一样)。

【乾隆皇帝】以及【康熙大帝】、【雍正皇帝】这三本书,准确的说属于历史小说,是作者二月河在康雍乾三朝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既然是小说,跌宕起伏的剧情自然是首位,因此为了剧情的需要,作者或多或少会对历史中的人物、事件进行重新的搭配,从而方便人物关系的搭建、事件冲突的产生、从而推进剧情,甚至为此还要加入一些虚构的角色,比如著名的邬思道,让他起到牵线搭桥,甚至是充当主要视角的作用。

以最出名的【雍正王朝】为例,小说开篇就是邬思道去投奔北京的姑父家,被逼无奈投奔胤禛,期间通过他姑父和姑父女婿的对话、以及邬思道的自我分析,间接介绍了胤禛为人,以及胤禛和各皇子之间的关系,在大臣中的口碑等。在胤禛参与九王夺嫡时,也是通过邬思道为胤禛的一次次讲解,让读者明白为什么胤禛要采取后续的一系列操作等等。实际上历史上可能这些抉择都是胤禛自己判断出来的,或者是由几位心腹、大臣建议的,但要么这些事实多是无从考证,再者分散将邬思道德戏份分配给多个角色,对这些角色描写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反不如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也便于作者利用。(可参考【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明朝那些事儿】最初读来,更像是一部通史,它更多的是将一个时期内发生的大事从头到尾排列,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叙事文「六要素」将这些大事件介绍清楚。

这对于刚刚从跌宕起伏,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情节中走出来的我们,多少显得有点平淡,似乎一下子回到了上学时期读历史书的时期。因此我和同事们聊到这套书时,更多的是吐槽了其内容不够细腻,情节不够丰富,总之,我是将其以历史小说(还是以【雍正王朝】这样优秀的历史小说)的标准进行判断。

随着阅读的深入,虽然还只是刚刚读完第二卷后(朱棣退出历史舞台)。但我已经开始明白这部小说为何在当年如此火爆了。

首先,这是一部了解明朝历史的入门级作品。【明朝那些事儿】参考了【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里面也有一些犹如小说一样的故事情节的描写,但行为、语言大部分都可以找到出处。通过这一本书,基本可以了解明朝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对于像我这样希望了解明清历史的人来说,相对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反倒是【明朝那些事儿】更符合我的需求。

其次,使用白话甚至是网络时尚用语。现代语言无意拉低了学习历史的门槛,时尚用语更是可以增强大众阅读的兴趣,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当年明月可为抓住了「流量密码」,在当时算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头。

仅上面两条,便已让我读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我想对于一部分人来说,重新全面的了解明朝历史,从只知道朱元璋、朱棣,崇祯到了解明朝每个皇帝的性格特点、主要贡献,重要事件,几千页的文字,总览大明风华,换来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