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

2024-06-08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挂香包和系五彩绳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用中草药以及香料;五色绳则是以五色丝线结成索,悬于门首或戴在小孩身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悬挂艾叶和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两种独特的风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民间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因此,在端午节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挂在门前以避邪。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避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