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拥有权力和资本,占有社会优质资源,对艺术情有独钟。当然并非所有的权贵都忠诚于艺术,而是有一部分身为权贵的人对艺术推崇备至,也对艺术家有的崇拜的心态。
贝多芬受到贵族金主的资助,他的金主很多是有水平的音乐家。鲁道夫大公(奥地利皇帝小儿子)本身就是钢琴手,一直是贝多芬的学生,还在贝多芬指导下作过曲;拉祖莫夫斯基伯爵是乌克兰贵族,俄国驻维也纳大使,也是优秀的小提琴手,还会弹乌克兰低音鲁特琴;伯爵的姻亲马克西米连也是小提琴手;亲王李希诺夫斯基既是钢琴手,又是作曲家。他们赞助贝多芬,不但慷慨解囊,而且对贝多芬崇拜得五体投地。亲王李希诺夫斯基是贝多芬早期的主要金主。经常邀贝多芬来府同住,地位如同家人。贝多芬投桃报李,创作了【第二交响曲】,【悲怆奏鸣曲】等,均题献给李亲王。但贝多芬有个性,有脾气,并非没有底线。1806年,贝多芬被要求为亲王的客人演奏。这位客人是一位法国军官,贝多芬大发雷霆,抄起椅子砸了过去,引起轩然大波,回家后仍然怒气未消,又砸了李亲王的半身塑像。但亲王事后竟然不计前嫌,偷偷跑到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寓居,在门外静听贝多芬的即兴演奏,却不去打扰他。贝多芬同情当时的革命,又不能与贵族君主闹翻,即便如此,他也仍然保持了个人的尊严。他说:「你成为你,是仰仗于偶然性的出身,我在于我,全凭自身的奋斗。皇亲国戚现在有,将来还会成千上万地有,但贝多芬就只有我一个。」
同为音乐家的莫扎特就没有如此幸运,受雇于萨尔斯堡大主教,被视为仆人。大主教请客时让莫扎特同厨房下手一起用餐,还不允许他在皇帝面前演奏,以至于莫扎特无缘获取相当于他在萨尔斯堡年薪的一半的演出报酬。此外,萨尔斯堡大主教还提倡简朴,限制教堂音乐的长度,对擅长歌剧的莫扎特来说很不是滋味。战国时期。孟尝君善于养士,手下一个读书人叫冯谖。冯谖经常弹着宝剑唱歌,说出门没有车,吃的没有肉。孟尝君满足了他的要求,他又弹着宝剑唱歌,说家里的老母亲没有吃过肉。孟尝君就派人把肉送到家里,也满足了他的要求。冯谖为孟尝君策划了很多事情,让孟尝君进退自如,即便孟尝君丢官以后,也仍然深得民心,最后又重回朝堂。冯谖弹着宝剑唱歌,算是艺术家了,有一些倨傲无礼的表现,但可以被孟尝君容忍,也就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比较狂放。杜甫形容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却没有被排挤打压,也没有被皇帝治罪。传说李白被人举荐进了京城,皇帝让他当场作诗,他让杨国忠磨墨,让高力士脱靴,做出了好诗,因此得罪了权贵,在京城做官期间被权贵排挤,不到两年就脱离官场,到各地云游去了。官场不容他,并不是皇帝李隆基不容他。李隆基爱好文艺,善于作曲,还创作了【霓裳羽衣曲】。他经常与杨贵妃在一起曲舞相和,非常快活。李白善于作诗,有「诗仙」的美名。李隆基爱才,读到李白的诗觉得惊艳,就对李白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与爱慕。
皇帝以及官员喜欢艺术,艺术家就有存活的道理,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倘若皇帝以及官员不喜欢艺术,那么艺术家的生存空间就会变得很小,被压缩,甚至有些艺术家被皇帝或官员直接杀掉,而不会被可惜,也不会被欣赏。「竹林七贤」行为放旷,个个都是艺术家,被当时的皇帝容忍,最终没有逃过权力系统的打压。皇帝并非喜爱他们的艺术,而是要他们去做官。他们为了逃避做官就表现出很多狂妄的行为,甚至故意装疯卖傻,却仍然不能逃脱权力系统的打击。被称为「一代词宗」的南唐后主李煜纯粹是个艺术家,写诗作词有一套,治理国家却不行。他投降大宋之后,赵匡胤喜欢他的人品与艺术,留给他生存的空间。到了太宗皇帝赵光义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赵光义是一个独揽大权的人物,并不喜欢李煜的艺术,不仅害死了李煜,而且还强占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崇尚艺术的宋徽宗创立了「瘦金体」,也不是一个善于治理天下的皇帝。甚至有人说宋徽宗就是李煜的转世身份,当年李煜被害死,转世之后成为宋徽宗,虽然是个艺术家,但不善于治理天下,成为一代昏君,最终丢了江山,还被金人掳走。
秦桧的书法写得不错,还成为一代书法家。但做人方面却乏善可陈。虽然秦桧被宋高宗推崇,但后代人却没有一个不恨他的。倘若艺术家不弄权,成为纯粹的艺术家,就很可能得到权力系统的欣赏,得到权贵的资助,而艺术家本人也成了权贵玩弄的对象,就像被权贵养的宠物一样,只是为权贵逗着玩儿,却不会成为权贵心目中的神。权贵本身有可能成为艺术家,但很容易因为玩弄艺术而荒废了治理,最终成了宋徽宗那样的人物。被权贵推崇的官僚艺术家大多要被后代人评价,而且往往会从道德方面评价。至于好还是坏,就看后代人的评价了。
权贵推崇艺术家,只是因为艺术家展现了艺术,让他们折服。他们也喜欢玩弄艺术,但不一定到了艺术家的水平。由玩弄艺术,到养艺术家,再到玩弄艺术家,似乎也是弄权的表现。倘若艺术家被权贵推崇,就可以在权贵的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就是权贵心目中的神,而应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如何被后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