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苏轼:一首梅花诗,道出别样爱情,被称为古今咏梅第一

2024-01-10文化

嗨,我是樰熳,一起来读诗吧。

昨天,2024年1月8日,是北宋著名词人苏东坡的287岁生日。他的肉身虽然早已作古,但他的灵魂永垂不朽!

今天,我们来读一首他的梅花诗,顺便聊聊他多彩人生中的一段别样爱情。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瘴疠的毒雾侵袭不了她如玉般硬朗的筋骨,她盛开时,冰雪般洁净的姿容自带辟邪的仙风。

你看,她的枝头常常倒挂着绿色羽毛的小凤凰,那是海神派来的使者在向她问候。

她素净的面庞,无瑕到不需要粉黛的玷污,哪怕被雨水卸掉了生命的色泽,也不褪那梅萼上朱红的一点。

可惜啊,高洁的情操已追逐那清晨的流云疾驰而去,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梨花的梦了。

词中「梨花」并非真是梨花,而是指如梨花般洁白的梅花。

关于这个词语,词人在作品后有一句自注,说「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可见这是化用了王昌龄的诗句。

现存王昌龄【梅花】是个残篇,共两句:

「落落寞寞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词人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意思是梅花谢后,连这样的梦也做不成了。

那么为什么词人会如此痛惜一朵梅花的凋零,这咏物的背后包含着怎样的隐情呢?

南宋笔记类作家陈鹄在【耆旧续闻】卷二中记载陆辰州子的语言说:

某尝于晁以道家见东坡真迹。晁氏云:「东坡有妾名曰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而后,同时代的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也提出了同样的意思。

他们一致认为这首词写于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 此时,苏轼被贬到惠州,同年七月,其侍妾王朝云病逝,年34岁。

苏轼十分悲痛 ,为其撰写了墓志铭。称其「敏而好义」、「忠敬若一」,又创作【西江月】以悼。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梅花词,更是一首「以花喻人」的悼亡词。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有三个特点:

1.以花的色泽隐喻人的容貌。

词人极力描写花的素淡,「玉骨」,「冰姿」,「素面」,勾勒出一树洁白的梅花形象,同时也勾勒出朝云的形象:

素净,淡雅,不施粉黛,别具一格的纯净美。

2.以花的神韵映射人的气质。

词人极力描写花的仙气,不仅赞美它自带「仙风」, 而且还为其特别设置「绿毛幺凤」倒挂在枝头的情景,并为之做出灵性解释:「海仙时遣探芳丛」。

北宋庄绰【鸡肋编】中说:「广南有绿羽丹觜禽,其大如雀,状类鹦鹉,栖集皆倒悬于枝上,土人呼为‘倒挂子’。」

上述是研究者对于「绿毛幺凤」的解释,这类鸟也被称为「倒挂子」,可见这在岭南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词人极力渲染的「花神交通」的玄灵之气,正是为了映射后期朝云与佛道结缘的生活状态和空灵淡泊的思想境界。

3.以痛惜花谢寄寓词人对亡人的深情。

「高情已逐晓云空」,晓云者,朝云也;晓云空了,词人的情感也被带空了。

从此,「不与梨花同梦。」他再也做不成如王昌龄一样的「梨花梦」了。

斯人已去,生者如何?字里行间,词人抒发的是痛失爱人的深深绝望。

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誉:「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幺凤为第一。」

如此高的评价,我想是因为「咏梅」和「悼亡」两大主题天衣无缝的契合。

苏轼的生命历程中,经历过三位姓王的夫人,王朝云是最小的,也是陪伴经历磨难最多的一位。

朝云是一位歌姬,在她十二岁那年的一次宴会上,她认识了当时在杭州任职的苏轼。

她芳华豆蔻,他才华横溢,一见倾心之下,苏轼买下了这个丫头,从此她就做了他的侍妾。

她是一朵聪明伶俐的解语花。很多时候,他的满腹心事只有她能猜透。

有一次,他拍着自己的肚皮问家里的众多侍妾:「先生的肚子装着什么?」

众人众说纷纭,说满腹经纶,满腹才华,满腹诗书等等。

唯有她机灵一笑,调侃说:「我看先生装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大笑,从此引为知己。

乌台诗案以后,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贬谪的路越走越远,侍妾们都各自作了鸟兽散。

唯独朝云,不离不弃,始终陪伴身旁。后来,妻子王润之也去世了,苏轼成了花甲老人,她依然陪在他的身旁。

到了惠州之后,王朝云开始了佛道的修行学习,二人从尘世伴侣升华到精神伴侣。

朝云在临终的刹那,依然放不下苏轼,为他背诵金刚经末四句,希望他的灵魂不再为她痛苦,得到解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朝云葬后,苏轼在她的墓旁了建一座亭,题为六如亭。亭柱上刻一副对联云: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作家廖一梅说:每个人都很孤独。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苏轼和王朝云,便是一辈子的懂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