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文化

95年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早近4000年:中国有7300多年文字史?

2023-12-15文化

文 |北纬的咖啡豆

编辑 | 北纬的咖啡豆

文字无疑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大众所熟知的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了。

而90年代在安徽发现的双墩刻符让人不禁疑惑,甲骨文之前的汉字究竟是什么样的?当时的文明发展到了哪一步?

01

汉字的演变

在大多数人看来,商朝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文字的老祖宗了 ,19世纪末期,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并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

甲骨文最初是由爱国者王懿荣在他的病痛期间偶然发现的,他在一家药店购买药物时注意到一些神秘的骨头碎片,上面覆盖着似乎有些意义的图案。

这就是早期甲骨文的样子,它们往往是以简单的方式描绘物体、人物或事件。

王懿荣是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学者,他对这些奇怪的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认为这是古老文字的一部分,并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他请他的仆人帮他寻找更多的类似骨头,并付给他们每一块骨头2两银子的报酬。

这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许多人为了赚钱而去寻找这些骨骼。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懿荣和他的团队成功找到了大量的甲骨文样本,他们把这些骨骼带回实验室,并仔细研究每一个字符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骨骼的研究,他们最终确定这是一种古老文字体系。

到了20世纪,甲骨文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如何描述天空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现象。

甲骨文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所有甲骨文的意思,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骨头了解更多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02

双墩刻符

而1995年,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的一处古老的遗址中,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符号——双墩刻符, 这让人对中国文字的出现有了新的看法。

据推测,双墩刻符可能是在公元前5千年至公元前3千年期间创造出来的, 这比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甲骨文还要早几百年甚至一千年。

这些东西主要刻制在陶碗、钵、杯等陶制器皿上,刻制位置较为隐蔽,如内外底部等,这表明它们并非用于装饰,而更像是记录某种特殊的意义。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双墩刻符共有630多种不同的形状和排列方式,这些符号可能是用来表示数字、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名称或者象征性符号。

有些符号看起来像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圆形、方形或者三角形 ,而其他的符号则更像是具体的实物或者是抽象的概念。

双墩刻符中部分符号还呈现出能够联字成句的特征,使用主纹和地纹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体现出早期文字的社会性。

通过对这些符号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的人们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超越了语言和声音的限制,而且还涉及到图像和符号的艺术创作。

同时双墩刻符的存在也为我们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线索,因为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因素, 所以双墩刻符的存在意味着在那个时候,这个地区的人民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

虽然双墩刻符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字,但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变化。

03

双墩刻符背后的意义

近年来对于古代中国的文明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双墩刻符的发现,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讨论。

这是因为这些刻符不仅仅是一些符号,通过对双墩刻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如何利用语言和交流方式解决问题, 他们的社会组织结构又是怎样的,甚至是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方向等等。

双墩刻符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语言交流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语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复杂性和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文明的成熟度。

双墩刻符的出现,意味着在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社会已经有了较为复杂的语言交流和表达需求, 这样的语言环境为刻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刻符作为一种记录工具,其在社会中的应用说明当时的生产活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组织性,如农业和狩猎活动的规模扩大,不仅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还有剩余产品可以进行再分配。

这种资源的合理分配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和管理,这正是刻符得以广泛应用的背景所在。

一个新生部落往往会面临外部环境的威胁和内部秩序的挑战, 只有在部落内部稳定超过三代人的情况下,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上。

双墩刻符的存在表明,至少在距今7000年前,我国的社会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和秩序。

在探讨双墩刻符的历史价值时,我们还可以将其与古代其他文明的文字体系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演化路径。

有观点认为双墩刻符可能与古苏美尔文明存在某种联系,但这种说法忽视了大量的考古证据。事实上,中国文字的历史远比苏美尔文字悠久,双墩刻符的出现更是证明了中华文明的独立性和独创性。

04

探索华夏文明的源头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且与其他任何文明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处。

可是近年来,有一些言论试图挑战这一观念,并主张中华文化起源于其他的文明,例如苏美尔或者巴比伦等地。

这种言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动机?首先,这些人想要否认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起源,从而达到打压甚至摧毁中国文化的目的。

其次这些人企图推广所谓的"白色优越论",即认为白种人才是最优秀的种族, 这种行为的实质是为了维护欧美白人的霸权地位而对其他国家进行歧视。

实上,中华文明并非外来之物,而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晶。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而到了青铜时代更是出现了灿烂的文化繁荣。

这一点可以从许多考古发现得到证实,例如双墩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双墩文化距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它为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态。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刻有图案和符号的陶器,这些符号不仅具有记载事件和表达思想的功能,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符号与后来发展出来的甲骨文有许多共同点,这表明双墩文化可能是汉字的最早来源。

双墩人还通过他们的艺术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创作的陶器上的鱼形图案,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海洋的崇拜和敬畏,也体现了他们对鱼类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这种图案在后来的汉字中也有所体现,如鱼字的设计就是对这种原始图案的继承和发展。

同时,双墩人在陶器上刻画的各种几何图形,也反映了他们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这些几何图形不仅仅是装饰品,它们也可能是用来计算季节变化和农事活动的工具。

这种对数字和天文的理解和运用,也为后来的历法和度量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